蒙曼的愛情觀——三談“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蒙曼的愛情觀——三談“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01蒙曼老師一談“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2017年2月,蒙曼老師曾在家中接受《解放日報》記者的採訪。

當記者問道:“您說到詩詞是個體感悟性質的,那麼,時代不同,今天的人們讀古詩還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嗎?”

蒙曼老師回答:“人心是相通的。前幾天是情人節,有人問我:詩經里人們對愛情的看法,和唐詩里人們對愛情的看法,以及今天我們對愛情的看法,有沒有共通之處?我說有,都想‘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詩經的時代,人與人的交往相對自由,唐宋時期,社會風氣壓抑一點,今天我們又回到了自由的時代,不過面臨的選擇多了,我們有選擇上的困惑,但儘管如此,誰也不會在結婚的時候就想著離婚,都是‘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蒙曼的愛情觀——三談“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02蒙曼老師二談“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在剛剛收官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第三期節目中,有一道題目是劃掉錯誤項,留下正確項:“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和“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後者正確。

蒙曼老師在點評中講解道:“婚姻需要一心人,但事實上婚姻也是需要包容的。愛情固然需要專一,婚姻固然需要專一,但是生活上可能包含著很多的寬容、妥協。所以還是那句話,我們講青春,青春是用來奮鬥的,生活也是奮鬥出來的,幸福還是奮鬥出來的。”

蒙曼的愛情觀——三談“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03蒙曼老師三談“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時隔不久,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六期的節目中,蒙曼老師又再次談及“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有一道題目是:仇英《千秋絕豔圖》裡的卓文君,寫出了下列選項中的哪句詩:A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B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C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正確答案是C。

蒙曼老師點評:“這題好在哪兒呢?我覺得這答案出得太好了,這叫做‘婚姻三部曲’。你看這倒著推,‘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這是什麼?這是婚姻之前的期待啊!然後,‘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這是什麼?婚姻之中的覺悟啊!這是夫妻生活沒有那麼簡單啊!然後我們再看,‘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這是什麼?這是婚姻解體之後的傷感啊!”

“所以,這是一個叫做,不成功的‘婚姻三部曲’,不是我們要追求的婚姻!我們要追求的是什麼,就是這個正確答案。最後答案為什麼定到這兒?最重要的是什麼?這個符合我們內心的期待!我們希望,無論婚前,婚姻之中,還是說哪怕是天長地久,都要秉持這個原則,‘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蒙曼的愛情觀——三談“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從蒙曼老師的三次談及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在她心中,對愛情、對婚姻,是一直秉持“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原則的。我相信,這也是我們所有人的希望。

但是我們也看到,蒙曼老師雖然至今仍未婚,但她對婚姻卻有著非常哲學、成熟和理性的理解:“婚姻需要一心人,但事實上婚姻也是需要包容的。愛情固然需要專一,婚姻固然需要專一,但是生活上可能包含著很多的寬容、妥協。”所以,愛情也許可以簡單、純粹,但婚姻卻沒有那麼簡單。就像寫“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卓文君,當初一個“白富美”為了愛情可以和司馬相如私奔、賣酒養家,但最後寫出千古流傳的《白頭吟》還不是因為司馬相如有二心了嗎。所以有些領悟,是很痛的。

蒙曼的愛情觀——三談“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而蒙曼老師,一直在給我們倡導、傳遞最正確的價值觀、愛情觀、婚姻觀——那就是“幸福還是奮鬥出來的”。

她痛批“剩女”一詞:“我們經常說剩飯剩菜,剩女的稱呼本身就是對女性的侮辱。”

她堅決反對“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女性想要的一切,都應該通過奮鬥得來,這是一個不容質疑的大前提。”

蒙曼的愛情觀——三談“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雖然還未遇到愛情,但是博學有內涵、利落清爽的蒙曼老師,卻活成了我們最想成為的堅定、充實、詩意生活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