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檢出汙染物就會損害健康嗎?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 賈珺)食品本身不應含有汙染物,但是,食品在種植或飼養、生長、收割或宰殺、加工、貯存、運輸、銷售等各環節,都不可避免受到外來物質的汙染,尤其是化學性汙染物。為幫助消費者正確認識食物汙染物對健康的影響,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有關專家特意對廣大消費者做如下消費提示。

食品中常見的化學性汙染物

化學性汙染物主要有:環境中的鉛、汞、砷和鎘等重金屬;焚燒垃圾產生的持久性汙染物如二噁英等;種植與養殖過程中使用的農藥、獸藥殘留的汙染;食品在生產、加工、儲存過程中如果受到黴菌汙染,會造成黴菌毒素的汙染。此外,食品在烹調加工過程中如高溫火烤和油炸,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如丙烯酰胺、多環芳烴和雜環胺等。

食品汙染物對健康的影響與攝入量有關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對食品中很多汙染物進行評估,制定人體的健康指導值,只要每人每天(每週或每月)攝入量不超過該值,即使持續終身也不會損害健康。例如,JECFA將鋁的健康指導值暫定為每週耐受攝入量為2.0毫克/千克(按體重計),即假設一個體重60千克的人、每週攝入鋁的量不超過120毫克,其健康不會受任何不良影響。

食品中汙染物不可消除,但風險可以控制

食品中存在的汙染物不可避免也很難消除,各國的目標主要是控制其風險,即通過各種措施儘量減少這些有害因素在食品中的含量,從而將其帶來的健康風險降到可接受的水平。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依據風險評估的原則來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制定的範圍僅針對自然汙染可能對健康有潛在影響的汙染物,其中經評估認為健康風險極低的汙染物可忽略。因此,食品只要符合相關標準規定,就可放心食用。但是,食品生產企業仍應儘可能將各種汙染物等有害因素消除或降到最低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