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律,和主動的學習?

ee-超Lz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8a8b19175f54a45b6177d08a9806704


維姐在臺灣


題主的問題,是當下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孩子能否做到自律與主動學習,從小處講,關係到成長效率;從大處講,關乎前途命運。

教育大家蘇格拉底說:“教育是點燃,而不是灌輸。”意思是說,作為家長,在促進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過程中,要善於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主動求索,主動認知,並形成行為趨勢,最終形成習慣才可能最終養成。

對此,我本人也有一些建議給您,希望可以提供一點啟示。

首先,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家長必須瞭解“自律”和“主動學習”這2個詞的內涵。

所謂自律,通俗的說法是,讓孩子按照規矩自我約束。具體地說,就是孩子明確地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知道令行禁止,自我管控。對於孩子來說,主要的自律,就是按照每天確定的作息來安排時間。

所謂主動學習,則是指孩子在學習時,不用依靠家長和老師的提醒,就能把握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以及學習質量。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可以結合作息時間進行統籌安排。

瞭解了內涵,就要思考如何轉化為行動,再把行動強化成固定模式,習慣就可以養成了。具體該如何做呢?

我建議您採取“自律養成”6步法,只要做到“6個1”,就可以助力孩子好習慣的養成。

習慣是一種隱形的力量,也是一種自動的本能。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從小就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但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任何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才能成功。

具體地講:

第1步:埋下一粒好奇的種子,培養孩子對知識主動地探索和求知的樂趣。

人都說,“萬事開頭難”,任何習慣的養成都要“興趣”開始,以此為起點,讓孩子激活探索,大膽求知。

《小王子》裡講過一句話: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來蒐集材料,不要指揮他們做這個做那個,你只要教他們如何渴望大海就夠了。

增強孩子的求知慾,也要從培養興趣入手:

一要帶著孩子走進森林和田野。讓孩子去親眼看一看爭芳鬥豔的花草,聽一聽小鳥的歌唱,摸一摸田地裡的牛羊,聞一聞泥土的芬芳,激活孩子的想象力:色彩從哪裡來,小動物為什麼不能站立起來走路?螞蟻會不會說話?等等。

二要帶著孩子走進圖書館和博物館。讓孩子從小感受書籍的知識,感受先人的智慧以及物種的變遷,讓孩子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

當孩子們對這些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求知的種子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

第2步:樹立一個學習榜樣,培養孩子的目標感。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要儘快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一個勤於學習的榜樣,這個榜樣就會在孩子的心裡,成為長久的陪伴者。

古今中外發奮苦讀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孔子讀《易》韋編三絕;西漢匡衡鑿壁借光;蘇秦班固為了讀書“懸樑刺股”;隋朝李密牛角掛書;還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因為看書專注,把自己的懷錶當成雞蛋放到鍋裡煮了等等。

一個又一個小故事,伴隨著親子閱讀,走進孩子心底,成為孩子心目中主動學習,發奮苦讀的榜樣,成為激勵學習的強大動力。

第3步:制定每天的作息安排,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個命運。孩子的行為必須經過時間的長期固化,才能形成好的習慣。由此可見,制定一份固定的作息時間表,顯得多麼重要。

第一次制定作息時間計劃,家長最好要跟孩子商量,要讓孩子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的負責態度。比如,每天什麼時候起床、早餐,什麼時候晨讀、上課;什麼時候休息娛樂,一直到午餐、晚餐、做作業、睡覺等,都要制定出詳細的規劃,可能的話,家長要跟孩子籤一份“保證書”或者“軍令狀”,隨時提醒,隨時監督。

第4步:建立一套獎懲約定,強化孩子的執行意識。有了計劃之後,關鍵在執行,尤其第一次出現的行為,要著意校正,否則越往後,糾偏的難度越大。因此,建議家長運用“行為引導激勵”技術,在不知不覺中,用正向引導,把孩子引入正軌。

比如,在執行之前,家長要和孩子商定完成後的獎懲方式,提高孩子對自我的期望。這樣既可以採取一天一評價,也可以採取一項一打分的方式進行激勵和約束。比如:每完成1項學習任務獎勵5分不等,最後積分兌獎換小禮物、小零食,積攢多了,還可以外出旅遊、吃大餐等等,讓孩子建立成就感,也對行為養成建立自信,形成習慣。

在這一步,家長要注意2個方面:一是要注意正向激勵。比如看到孩子任務沒完成,還躲在客廳看電視,家長這時不要批評,應該表達為:“通過你認真地看電視就能夠看得出,只要你喜歡的事情就一定可以做到專注、有效果,我相信,你看電視能夠做到,要是看書也肯定沒問題”。二是跟孩子說話要算數。不能讓孩子有“被騙”的感覺,否則孩子的習慣養成會遭到牴觸。

第5步:家長做一個身邊的樣板,引導孩子“向我看齊”。

俗話說,一流的家長當標杆,二流的家長眼望天。孩子習慣的養成,會有意無意地向父母看齊。因此,孩子成長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不斷地向父母認同的過程。

比如,孩子在家學習時,家長不要看電視、打撲克,也不要站在房間當監工,最好坐在孩子身邊一起看書學習。家長有什麼事情都會主動和孩子討論,成為是良師益友。這種家庭氛圍對孩子的養成教育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必須要注意行為細節對孩子的影響。比如:遵守交通規則,待人寬和等等,讓孩子不要出現內心衝突。另外,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對孩子不要打罵,避免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不利的影響。

第6步:形成一個學習氛圍,促進孩子自覺學習。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家庭中,必然要受到家庭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是要精心佈置,營造氛圍。建議在家庭的客廳、孩子的房間選一些揭掛條幅,比如“家和萬事興”、比如“腹有詩書氣自華”等等成為全家學習的座右銘,時時警醒,自我啟迪。

二是建立讀書屋或者讀書角。家長要充分利用書櫃、書架,分類放書隨時欣賞,同時配合作息時間安排,假以時日,孩子一定會養成了讀書好習慣。

總之,習慣的養成關乎孩子一生的發展: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受益;養成壞的習慣,終生受罪。因此,要想孩子變得自律、願意主動學習,家長一定要從放種子、選榜樣、定規矩、嚴執行、親自帶頭、營造氛圍等6個方面發力,孩子就一定能夠成為“自動自覺”的陽光少年。

最後,我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話送給您,我們共勉: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使它關注於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的行動。自覺的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而後可以實現。”。

以上是我的一點思考,希望可以給您一點啟示。

我是老白嘚吧嘚,一個專注教培的耕耘者,點擊關注我,可獲得相關資料。

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深度交流,謝謝!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老白嘚啵嘚


自律是主動學習的基礎,然而日常生活當中,很多家長都發現讓孩子能夠培養出現這兩個好習慣是極其困的。那麼家長究竟該如何做才能慢慢培養起自己孩子擁有這兩個優秀品看?

一、自控力差是孩子的普遍現象: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曾經做過一個棉花糖實驗:實驗對象是一群4到5歲的孩子。研究人員把他們帶進一個房間,房間有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個棉花糖。研究人員告訴孩子,自己有事情要離開一會兒,如果他們回來的時候,孩子沒有吃掉棉花糖,那麼他們就可以得到兩顆棉花糖作為獎勵,如果吃掉了,則沒有獎勵。

大多數孩子只能堅持30秒。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堅持了15分鐘,直到研究員回來。

從這裡不難看出來,大部分孩子都是缺乏自控力的,而日常生活中家長也會發現,對於同一個問題經常是反覆說,但是沒有任何效果。孩子到了規定時間依然是我行我素。

二、為什麼孩子自律性差不愛學習

1、生理原因

當孩子進入三歲以後,他的神經系統發育還很不完善,所以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事物上,因此各位孩子上幼兒園的家長也能發現,幼兒園的課程設置也是很短的,基本上也就是15分鐘左右。

2、經常被打斷

家長總是喜歡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來,特別是一些控制慾強的父母更是如此,比如孩子在吃飯點正正畫畫或者幹別的,家長往往會選擇強行打斷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又或者是看著孩子學了很長時間,怕孩子累,一會讓孩子喝水,一會讓休息會。

3、來自父母壓力過大,讓孩子放棄

這次考了前十名,下次考前五名,不斷的要求,父母卻從未關注孩子自己的體會。當父母的要求超過孩子自認為的極限時,孩子就很有可能放棄了,慢慢變得對自己要求沒有那麼高,自然而然自律性下降不愛學習

4、學習的及時反饋性太差了:

學習不同於遊戲等其它事情,反饋性 太差了,可能很長時間努力都看不到成果,甚至都不會有成果。而遊戲只要去玩,往往就可以升級,互動,讓孩子能夠體會到帶來的樂趣。因此孩子並不喜歡在學習上投入太多精力。

三、爸爸媽媽該怎麼做:

1、和善也要堅定

日常生活中,可能爸爸媽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對於同一件事反覆講道理,可是還是沒有什麼用,打上一頓,孩子立馬記住了。喋喋不休的嘮叨無論是孩子還是成長都是不喜歡,時間長了還有很可能引起負面情緒爆發。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過界了就會面臨嚴重後果。對待孩子一定要和善也要堅定

2、既要懲罰也要讓孩子知道錯誤後果

幾乎所有家長都知道要給孩子立規矩,比如做錯事了要捱打,但是往往與事件本身錯誤並沒有相關性。這樣也許會對一部分孩子有用,因為他們害怕懲罰,但是並不知道錯在哪。比如你因為孩子浪費糧食懲罰他,但是他並不知道浪費糧食會帶哪些有後果,這個時你可以選擇,讓他看看災區兒童的視頻,這樣他就能慢慢明白浪費糧食是非常不對的。

因此家長在懲罰的同時,也要讓孩子錯誤本身會帶來哪些後果。從心理的認知往往更能帶來更好的自律效果。

3、學習等待:

法國父母會重點教育教育孩子一個行為——讓他們學習等待,而這增強了孩子的自控力。因此調查發現法國的孩子不僅僅在餐廳表現良好,他們在其他地方也不會亂髮脾氣。法國父母也很少因為他們孩子在旁邊吵著要什麼東西就匆匆忙忙掛上電話;你也不會看到他們房間被孩子的雜物或者玩具搞得一團糟。

這種方法也值得我們學習,當孩子向父母提出一項要求時,即使要求合理,家長也不應該馬上滿足。這個過程就是讓孩子學有一個自控能力的過程。

4、加強學習的反饋效果

正如前文所述,孩子不愛學習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反饋太差,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年紀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同時煅煉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當孩子完成家長設定的小目標時候,家長可能給予一定獎勵。

最後想說是,各位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這個過程往往就是讓孩子在好奇心和“強權”有所控制。進而培養孩子新的認知模式,而不是簡單害怕父母的強權。從而引導發出更積極的行為。這種循環,可能要經歷很多次的訓練才能成功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解決您的疑問,如果還有疑問,歡迎留言,留言必復。


我是喬治的恐龍爸爸,一個普通的超級奶爸,歡迎關注我,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我們一起聊聊育兒路上事吧,知道不知道的,我們一起進步,讓孩子更加健康成長。您的點贊會讓我萬分榮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