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那些事:唐李白在滑縣這裡寫下了千古絕唱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詩仙李白在滑縣城關鎮北苗固村寫下的千古絕唱,故事開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本村吧!

據村中的老人講,在北宋時期,這裡叫宣防。到了南宋時期,苗廣義將軍棲居於此,村名取“苗固”意為千秋萬代永固之意,苗固村因此得名。1962年,苗固劃為南北兩個苗固村。雖然村中已無苗姓,但村名至今沿襲。

安陽那些事:唐李白在滑縣這裡寫下了千古絕唱

好啦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故事內容吧!!

據《史記·荊燕世家》載:“﹝ 漢王 ﹞使 劉賈 將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 入楚 地。” 唐代高適 《夜別韋司士得城字》又曰:“ 黃河曲裡沙為岸, 白馬津 邊柳向城。” 蘇軾在《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之三中有云:“ 白馬津頭春水來,白魚猶喜似江淮 。”

據大量的史料勘查,白馬津,是古黃河的重要渡口,位於滑縣城北十里處,北苗固村北邊不遠,這裡和北岸的黎陽津,都曾是著名的官方渡口。黎陽津遺址,位於現在的浚縣黎陽鎮角場營村黃河故堤邊,曾與北苗固村隔河相望。

北苗固村的白馬津渡口,曾經的鐵馬冰河,曾經的烽火連天,都隨著歲月,歸回了久遠的年代。如今的這裡,溝壑縱橫,林幽叢深,古樹成排,一帶黃沙堆隆的沙崗,依然橫亙在舊白馬津渡口處。風乍起,這裡流沙四起,塵煙漫天。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已經鮮為人知。有關李白在此寫下《發白馬》的豪壯詩篇,已經多方印證,並非道聽途說。

安陽那些事:唐李白在滑縣這裡寫下了千古絕唱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人。他二十歲隻身出川漫遊,天寶初年奉召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遭權貴讒毀,被排擠出京。安史之亂期間,李白應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後來,李璘反叛肅宗,兵敗被殺,李白被牽連其中,被流放夜郎(現在的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放還。李白的晚年,在困苦中顛沛流離,四處漂泊,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李白才華橫溢,性情豪放,其詩風雄奇瑰麗,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李白滿懷“濟蒼生”,一生卻壯志未酬。

公元752年,李白於嵩山告別舊友元丹丘,隻身飛馬來到了滑州城北十里處的白馬津渡口(現在的北苗固村村北的沙崗一帶),準備北渡黃河,遊歷幽燕。

晚年的李白,仍是一腔熱血,忠心赤膽。想往昔,中原漢族政權,胡兵常常來犯。旌旗逶迤,簫響山川,大河波濤,屋瓦為之震動,發兵攻伐,鐵騎縱橫,士氣高漲,旌聲嘹亮。戰勝勒功,烽燧戒備森嚴,掃清邊患後,收兵束甲,不再兵戎殺戮;想往昔,屢遭株連毀謗,仕途顛簸,官運常常不濟,平生素懷大志,卻常常被疏離皇恩,不受重用。李白惋惜和悲痛交加,憤激和彷徨交錯,常常扼腕嘆惜,夜詩敲窗,為後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

白馬津渡口,河水汩汩,黃波磅礴,驚濤拍岸,捲起了“千堆雪’’。河面上,千帆過盡,水天一色。石砌的渡口處,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亡命天涯,幾番惜別依依,託付再三,兩三人一堆,五六人一團,踟躇相看淚眼,無語凝咽,渡口一別,從此相見無期。岸南的村莊(現在的北苗固),宅舍矮矮,林木陰翳,驚鴻四起,農家人,炊煙裊裊,晚色茫茫。

安陽那些事:唐李白在滑縣這裡寫下了千古絕唱

李白觸景生情,豪情翻滾,他胯下白馬,佇立在黃河南岸,黃河水,波濤拍岸,洶湧滔天。於是,一首千古絕唱《發白馬》,在北苗固的黃河南岸的白馬津渡口,橫空出世,詩曰:將軍發白馬,旌節渡黃河。簫鼓聒川嶽,滄溟湧濤波。武安有震瓦,易水無寒歌。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揚兵獵月窟,轉戰略朝那。倚劍登燕然,邊烽列嵯峨。蕭條萬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李白的這篇《發白馬》,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報國殺敵、功成退隱的俠客形象。他出身高貴,劍如秋霜,袍飾明珠,藝高膽大,堪與名俠劇孟比肩。他雖身經百戰,威震胡虜,但功成後又任性使酒,不肯俯身下拜蕭何曹參之類的高官,而是隱居於荒山野徑。顯然,這首詩上承曹植《白馬篇》的精神而來,但又突出了與之不同的俠客形象,表達了一種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體現了詩人的個性和時代色彩。

安陽那些事:唐李白在滑縣這裡寫下了千古絕唱

《發白馬》摺疊詩文譯意為:將軍騎著白馬出發,旌節擁簇度黃河。簫鼓喧滿川嶽,猶如滄溟湧起洪波。聲碎武安之瓦,易水悲歌無法比擬。鐵騎若雪山雲湧,飲流可以乾涸滹沱河。揚兵聚獵西邊的月窟,轉戰奪取朝那城。倚劍登上燕然山,邊疆烽火臺連綿嵯峨。長城外蕭條萬里,五原關內耕作繁忙。將軍用武力掃清大漠,虎皮包裹金戈。此詩,歌頌了中原漢族政權的一位將軍發兵出征,討伐胡兵,大獲全勝後,刻石勒功,肅清邊患,使邊民過上太平生活。全詩分兩段。"朝那"以上為第一段,寫發兵攻伐。;倚劍"以下為第二段。寫戰勝後的局面。"蕭條"二句寫邊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寫掃清邊患後,收兵束甲,不再用兵。李白生於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李白在古黃河南岸,北苗固的白馬津渡口,寫下的這篇《發白馬》,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漫漫歲月煙雲,掩藏不住李白詩篇的璀璨,這一重大的文化挖掘,將為滑縣的歷史厚重,增光添彩。北苗固、白馬津、李白、《發白馬》,這一關聯著的詞組,從此,必將成為北苗固人的自豪。

好啦故事講完了,希望各位能夠喜歡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