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即興演講》,教你如何做最會“臨床發揮”的演講者

《即興演講》

即興演講是我的弱項,也是中國人普遍的弱項,從幼兒園到大學,我們沒有哪個課程是專門教人如何得體的說話的(國外的情況就不清楚了,不過據說,好像有專門的演講訓練課)。

孔子倡導“訥於言,敏於行”,導致現今的中國人是如此地不重視說話能力,大家往往惜字如金,可是如今的社會早已不復從前,好好說話成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項能力。

公司裡最成功的,並非只會勤懇做事、默默耕耘的人,而是在各種場合下最能靈活應對的人。他們雖不至於巧舌如簧,但每次總能做到說話得體,言之有物,因此他們的能力也得到最直觀體現。

再說此書,其目的是教人“即興演講”,有別於正式演講,它指的是“沒有稿子可念,需要在當時選擇、組織語言”的場合。書中列舉了一些司空見慣的例子:

當然,區區200多頁的書,是否能把如此棘手的問題講清楚,則要畫很大的問號。不過看完此書,倒是確有一些收穫。

首先,作者認為,不要被“即興”這兩個字騙了,認為即興演講的重點在於如何臨床發揮。其實恰恰相反,好的即興演講關鍵在於充足的準備。如何做好準備,提前料到對方可能提出的問題或疑慮,在“即興“交談時,將自己的觀點自然地表達,而讓聽眾感覺不到準備的痕跡,這些都是做好即興演講的難點。

在第一部分“即興思維”中,作者提到了5點,這是做好即興交談的前提。

(1)要有“當領導”的意願。我理解為想要交談和影響他人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但是作者也提醒,也不能時時刻刻想著交談,需要挑選合適的場合、時間,獲得觀眾的注意力後再交談,不要想到哪說哪,要提煉自己的觀點再說,要理解自己的身份,等等。

(2)學會積極傾聽。包括用身體、大腦、情感去傾聽,這裡比較雞湯,就是讓大家用全身心的力量去傾聽別人,理解別人。

(3)保持真實。其實在社交場合沒有人會表現出做真實的樣子,只不過有些人擅於“演的真實“。作者提到了一些“演”的策略,比如和別人開啟話題時,要停下腳步,看著對方的眼睛;勇於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甚至脆弱點,但不能過度表現,比如為了某個話題聊的“淚流滿面”就不太好了。

(4)保持專注,主題明確。這個和積極傾聽的意思差不多。

(5)尊重他人和自己。中國人有“自謙”習慣,我們往往只記得尊重他人,而忘了,讓自己不利的話也要儘量避免說出口的。作者舉例了一個自我介紹反例“我是XX,你可能不記得我了,我曾經和你一起吃過早餐“,這種話充滿了不自信,一定要避免。

第二部分是“領導者腳本“,介紹了即興演講的一般性套路。據說是由作者所在的公司開發的模板,目前已經廣泛應用。

(1)準備的重要性。作者再次強調,只有認真瞭解自己講話的主題,完全準備好講話,才能有最好的效果。而什麼都不準備,只顧跟著感覺走,會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這點我深有體會,因為我有過幾次類似慘痛的經歷,因為沒有任何準備,被臨時要求上臺說幾句的時候,支支吾吾,加上緊張的情緒,最終倉促下臺,非常尷尬。

那到底需要準備什麼呢?作者列舉了一些,比如學科知識,和話題相關的事實,平時廣泛涉獵一般性的知識,自己的個人經歷(需要提煉為有意思的段子)等等。

另外,作者還提到了,需要牢記自己的核心信息,萬變不離其宗,演講內容始終圍繞著自己的框架,使自己前後一致,更有說服力。

這是很關鍵的,我理解為,準備知識性的內容都是在“術”的層面,而“道”的層面則是指,你關於即將聊到某個話題,你的核心看法是什麼。你的任何言論都不能與你自己的核心看法矛盾。

(2)瞭解聽眾。這裡的意思是,永遠要思考對方希望聽到什麼,而不要只說自己想說的。在講話中,也可以通過觀察對方的肢體動作,判斷對方是否集中注意力,從而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在講話之後,對此次交談進行評估,比如“我對聽眾是否瞭解”“我對情況是否做了正確的解讀’。

(3)開始正式介紹領導者腳本的模板。這個模板由“抓手-要點-結構體-呼籲行動”四個部分組成。抓手的作用是吸引聽眾,要點涉及到自己講話內容的核心,結構體是支持核心的論據,呼籲行動作為結束,保持言論的完整性。

其實應該有很多這樣的模板,不過,首先來學習這個模板吧。每次即興發言,都要想到這個模板。

關於模板的使用,分別介紹如下:

“抓手”:用來和聽眾建立聯繫,吸引聽眾,作者舉了一些例子:直呼名字,說一些關於他們的事情,講他們曾經提到的觀點,提到某次與對方的對話,詢問對方的情況。舉例:

(1)在大廳遇到同事,抓手可以是:我正想找你呢““我剛剛知道一些事兒,你可能比較關心,有時間說說”。

(2)避免可能帶跑節奏的抓手,比如:“XX,你的家人怎麼樣了“對方很可能滔滔不絕地說起他母親生病的事兒。

(3)一對一對話當中,可以說“確實如此“”我同意你的觀點“

(4)小組會議中,“我們所有人都同意一點”,可以把不順暢的討論拉回正軌。

“要點”:要點需要滿足三要素,即清晰可辨、積極正面、吸引人。

“結構體”:對要點的支持論據或者補充。有4種模式:原因、方法、情況/反應、時間順序。

說完要點之後,最好停頓一下,再說結構體的部分,這樣顯得更加穩重。結構體中,最好插入標示詞,如“第一”“第二”“第三”。

“結束”,呼籲行動。

第三部分,作者針對常見的場景,根據一般性原則,設計了不同的腳本。

場景1,正式的彙報。我們經常需要做彙報,比如項目的進展,關於某個行業的狀況,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等等,除了要套用這個模板,也要注意儘量講的生動一些,不要只是像流水賬一樣彙報事實“項目開展了什麼,落實了什麼,我們進展到哪裡了,等等”。

如何讓自己的項目彙報生動起來,這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思路轉變:作者認為,我們的工作是“營銷項目“,並展示項目盡在掌握、進展順利。

比較下面兩種說法:

抓手接下來我介紹一下X項目的進展您將會對X項目的進展感到高興

要點目前X項目還還存在技術性難題,所以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目前X項目已經在穩步推進,這個項目會幫我們找到更多的市場

結構體(1)我們已經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此項目上,(2)但是在進行的過程中,發現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評價項目的結果,導致項目遇到阻礙,(3)但是目前已經取得了一些結果(1)項目基本按照計劃在穩步進行,(2)目前已經取得了主要的成果,這些成果足以會幫助我們發現新的市場,(3)在結果評價方面,我們還希望找到更合適和更快速的方法

呼籲行動接下來會花更多的時間,尋找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結果評價的問題敬請期待

這兩個說法,其實都是在真實地彙報同一個項目,而積極的說法,能夠讓老闆晚上安心睡覺,展現你的領導力,建立團隊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