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1600條汽車視頻,“熱心大哥”聊出上千萬個“兄弟”

南哥至今對那些“成就了他”的夜晚記憶猶新。

一次是他把美國自駕遊拍攝的素材重新剪輯發到今日頭條上,“一下就火了,點擊量過百萬”;一次是結合社會熱點的汽車評測,“一晚上漲粉70萬”。前者影響了南哥的事業,激勵他走上內容創業道路;後者讓他的粉絲量第一次過百萬,奠定了南哥在“字節系”上的人氣,從此更堅定地站在用戶立場。

南哥喜歡自嘲,他借用雷軍那句流傳甚廣的話來總結這段經歷,“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風口”不會沒來由的出現在腳下,創業不到兩年,南哥的團隊製作長短內容1600條,精品節目每日一期,短視頻一天十幾條。

兩年1600條汽車視頻,“熱心大哥”聊出上千萬個“兄弟”

高頻率的定期更新,背後壓力外人難以想象。南哥從不避諱談論商業,他所做內容即因商業而生,服務於汽車選買。但商業分為廠家邏輯和消費者視角,前者要求正向傳播,儘量規避負面,後者則是充分呈現優劣,放在價格與個體需求的維度上考量。

兩年1600條汽車視頻,“熱心大哥”聊出上千萬個“兄弟”

(南哥說車團隊成員)

那是一種更理想化的商業。南哥把一款車的好壞更直觀的展示出來,“就像淘寶頁面一樣簡單直接、條目清晰”。在南哥看來,這正是內容在汽車消費鏈條中應該扮演的角色,降低信息不對稱。買口紅可以買錯,錯幾次就有經驗了,但買車不行。

如今南哥說車全網粉絲超過千萬,懂車帝則是他未來的主戰場,他希望他所做的內容,能成為汽車商業價值的一部分。

南哥是拼出來的

“一晚上漲粉30萬,給我嚇到了,那之前我們各平臺粉絲加起來才10萬。”2018年的一個夏夜,做汽車自媒體半年的南哥迎來了創業後首個高光時刻,一條簡單的30秒視頻上傳到抖音,話題為“30萬預算該買什麼車”,很快就有了過百萬的點擊量。

那是南哥第一次嘗試短視頻,“15秒到30秒的視頻,能說清楚車嗎?”但身邊做電商的朋友都在嘗試,以往的經歷讓南哥明白趕上潮流的重要性,抱著疑惑也要做做看。

數據紀錄每秒鐘都在被刷新,“像是被木馬攻擊了”,南哥興奮中又有一絲惶恐。那一刻他恍惚覺得回到了在杭州工作時,參與第一屆“雙十一”購物之夜的場景。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事業的主角從馬雲換成了自己。

兩年1600條汽車視頻,“熱心大哥”聊出上千萬個“兄弟”

到阿里工作純屬機緣。2008年,南哥在聯想負責線上業務,這並不是集團的核心部門。彼時的電子商務方興未艾,淘寶還是低價商品和小業主的聚集地,很難引起大品牌關注。

那一年,阿里開始推廣品牌電商,邀請聯想入駐。南哥自告奮勇接下了項目,聯想成為最早入駐淘寶的電腦品牌旗艦店。

要在電商渠道打開局面,初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低價。但好景不長,線上店鋪不錯的銷量和更低的價格,引發了既得利益實體店面的不滿,整個經銷商渠道開始投訴,南哥“一氣之下就從北京離職了”。

多年以後,這項被線下渠道所抵制的項目,發展成為“天貓”。由於在聯想工作時同淘寶的良性互動,南哥經人介紹,從北京南下杭州,加入阿里。

後來的四年中,南哥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經歷了互聯網成長最快的幾個春秋,跟隨電商業務一起壯大的,還有80後員工們的膽略。2013年,“身邊很多人開始融入電商創業大潮”,南哥也加入其中。

第一次創業是失敗的。電商平臺的運營經驗,讓南哥覺得自己“賣什麼商品都能火”,選擇了一個既不瞭解也無興趣的領域,開淘寶店做起了進口奶粉生意。南哥不想做缺乏保障的產品,賣的都是德國大牌。

但他還是高估了自己。平臺的議價能力是散戶難以匹敵的,南哥發現京東同商品的售價比自己的成本價還低。他意識到,電商正在標準化,小賣家靠價差來賣品牌商品的時代終結了。

這次失敗給了南哥兩個教訓,一是要做自己喜歡的東西,二是必須趕上潮流,這些教訓在他以後的多次關鍵選擇中發揮了作用,南哥將目光投向正在興起的視頻。

南哥喜歡車,決定“跟兄弟們做點想做的事情”。最初的想法是去美國拍自駕遊,每期節目20分鐘以上,素材經過反覆剪輯之後上傳網絡,效果卻並不好,投入巨大精力做出的精緻視頻,播放量經常只有幾十。

在美國的時間裡,南哥出於興趣拍攝大量的車,沒有什麼目的性,“只是為了留作記憶”。他隨手拿來其中在美國4S店裡拍下的片段上傳,誰知無心插柳,一條關於美國車價的粗糙視頻,在今日頭條獲得幾百萬的點擊量。

“我覺得這是老天給我的機會”,南哥希望通過新的創業“站起來”,決定更直接的將目標集中於自己的興趣——汽車。

南哥說車的內容方法論

南哥有著獨特的語言天賦。骨子裡的他性格直爽,“喜歡速戰速決”,比起包裝與節目形式,南哥將注意力轉移向視頻的內容,經常手持自拍器,放棄精密的設計,用最笨拙直接的方式去講述,“沒有腳本,也沒有分鏡頭”。

兩年1600條汽車視頻,“熱心大哥”聊出上千萬個“兄弟”

但在內容上,南哥從未放棄自己的風格。每期節目講明白幾個問題,說清楚一款車,“告訴大家優缺點,該不該買,適合誰開”。

在近期一條節目中,南哥直率地批評“這個車跟上一輛的槽點是一樣的,隔音不好,提速差,油耗還不低。”同時直接反饋市場信息,“但現在是國五尾貨,價格確實合適,10萬塊錢買到A+級轎車,降了4萬。”

他“從用戶的角度去介紹車輛”,‍‍認為“用戶關心的是性價比,車的功能性、便利性,空間的表現”。南哥將這些關鍵點,以自己接地氣的語言風格表述出來,“我的定位是千萬不能做得跟‘老師’一樣”,而是要“一邊嗑瓜子,喝著大碗茶,和用戶聊天”。

南哥覺得自己腦中“根深蒂固的還是做電商運營的思路”,“阿里的風格就是簡單粗暴,把產品賣點集中突顯出來,而不是追求調調”,同時注重新品發佈,“不斷上新才會帶來新的流量”。

這套打法在汽車自媒體中被驗證為是行之有效的。為了將信息和觀點更快地反饋給受眾,南哥十分注重時效性,南哥說車幾乎保持著業界最高的更新頻率,5到15分鐘的完整視頻,南哥說車每天至少更新一條,內容為自駕遊和汽車評測。

一年多時間裡,南哥說車在懂車帝等平臺發佈內容600多條,這還不包括短視頻,南哥說車抖音平臺每天更新十多次,積累下內容總量近千條。

其中最大的爆款誕生在去年年底。那時幾起針對汽車經銷商的維權事件陸續發生,網上的熱議還未形成。由於涉及大品牌商的負面信息,在第一時間靜觀其變成為汽車自媒體最理智的選擇。

習慣於快速反饋的南哥團隊幾乎是最早捕捉到熱點的汽車自媒體,短短30秒的短視頻,吸引點擊量4000萬,抖音粉絲一夜間增長70萬。這讓南哥創業後第二次體會了一把“雙十一”時的心跳。後臺留言清一色的大拇指,南哥知道,他成功的秘訣在於“是第一個替用戶發聲的媒體人”。

從此,南哥更堅定的站在用戶立場上。“我們這種長得又不帥,又沒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怎麼能夠讓大家接受,我自己總結‍‍還是堅持立場,從用戶角度去聊車。”

“希望大家能更好的買東西”

南哥稱呼他的粉絲是“兄弟們”,他要求團隊一一回復每條評論,“兄弟”的問題,怎麼能不回覆呢?

在每期節目的開頭,南哥直視鏡頭向大家招手,以標誌性的男中音簡單問候,“兄弟們,我來了”。

兩年1600條汽車視頻,“熱心大哥”聊出上千萬個“兄弟”

南哥喜歡簡單直接且朗朗上口的標語,“新車二手車,參謀找南哥”。這一點還體現在他所做幾檔節目的名稱上,評測類視頻專輯《買車黃金眼》、《愛車大保健》,看似隨意,實際上分別針對汽車的售前和售後;自駕視頻專輯《遊蕩美利堅》、《週末放個駕》,前者像是詩和遠方,後者提供短期可行的出遊參考。

每期視頻雖然風格隨意,但背後的邏輯卻是既定的,服務於汽車售前售後,即選買、用車和保養。

阿里的工作經歷,讓南哥習慣以電商的思維去看待商業。汽車幾乎是少數還未實現線上交易的商品之一,在這背後,最大的矛盾點在於不透明,包括價格不透明和信息不對稱。汽車是大宗商品,每個買車人在購買之前都會深入瞭解資訊,充分比較價格。在這個過程中提供指導,就是南哥說車這類自媒體存在的意義。

“我希望大家看了節目能更好的買東西,享受服務,這是我的終極目標”。

如今南哥正在嘗試更多新鮮東西。他關注直播、帶貨,怎麼做他還沒想好,但他希望不同的內容形態最終能夠嵌入汽車商業鏈條,讓內容更好的服務於銷售,解決選買盲點。

即便做了汽車自媒體,南哥仍然覺得自己的職業會一直跟“銷售”相關。以前是,現在是。如果他的理想實現,未來也將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