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功勞甚高手握重兵卻深受皇帝信任並善終,堪稱福祿壽千古一人

中華武將功高很大卻不得善終的例子有很多,像是大家熟知的岳飛就是其中之一,他力挽狂瀾拯救了岌岌可危的宋朝,卻因功高震主被皇帝以‘莫須有’罪名處死,常被後世人拿來感慨世事無常,物極必反。可有一武將卻是其中的異數,他的功勞比岳飛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同樣手攜重兵,卻歷經七朝而不倒,多次拯救朝廷於水火之中有再造之恩,福澤深厚、位極人臣、活了八十餘歲並且子孫滿堂壽終正寢,福祿壽全讓他一個人佔了,此人便是歷史上僅有的四位諡號為“忠武”的名將(岳飛不算,他本為武穆、忠武是後人追贈),活著被皇帝稱為“尚父”,死後被追贈太師的——郭子儀。

此人功勞甚高手握重兵卻深受皇帝信任並善終,堪稱福祿壽千古一人

郭子儀是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身高六尺有餘(1米8以上),魁梧英俊。武則天時期考取了武舉人官至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安史之亂爆發後升至朔方節度使領兵平叛逆賊,郭子儀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一起剿滅叛黨,殺的史思明披頭散髮、光著腳板四處奔逃,經此一役斬首4萬人,生擒5千人,威震河朔。

經過郭子儀不懈的努力,安史之亂得以穩定,安祿山被親子所殺,史思明不聽號令,安史軍團破裂,郭子儀乘勢收復兩京即長安和洛陽,照這個勢頭平叛指日可待,這時卻跳出來一個死太監——魚朝恩,他構陷汙衊郭子儀擁兵自重,使得唐肅宗對郭子儀產生了懷疑,強令郭子儀停止進攻,並將軍權交由李光弼,任由太監瞎指揮,結局自然不難想到,叛軍得以喘息便逆轉了局勢,李光弼節節敗退,軍中還發生了譁變(軍隊頭領鬧事)事件,一時士氣低落,這時唐肅宗不得不重新啟用郭子儀,唐肅宗臨死時還見了郭子儀,將收復河山的大事都託付於郭子儀,這君臣看來是心結已解,隨後郭子儀平定了叛亂,為禍多年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

此人功勞甚高手握重兵卻深受皇帝信任並善終,堪稱福祿壽千古一人

但好景不長唐代宗上位後受死太監的蠱惑又懷疑起郭子儀,罷了他的軍權,郭子儀依舊不卑不亢、淡然處之,郭子儀為了表明心跡,把唐肅宗褒揚他的上千道詔書交給了唐代宗,唐代宗深受感動,向臣子表達了自己的慚愧之意。

安史之亂剛平定,回紇與吐蕃趁機想偷襲長安,嚇得唐代宗連夜逃命,又是郭子儀臨危受命,上演了堪比關雲長單刀赴會的戲碼,單騎入回紇大營見回紇將領藥葛羅,一個人就令回紇大軍退兵,關羽那是小說戲文橋段是虛構的,郭子儀這可是真刀真槍的,當然了郭子儀不是莽夫,這中間也是有很多緣由的,此處不一一詳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下與筆者交流。

此人功勞甚高手握重兵卻深受皇帝信任並善終,堪稱福祿壽千古一人

郭子儀受回紇拜降

對回紇可以親近,對待吐蕃郭子儀是毫不手軟,數次擊退吐蕃大軍,猶如銅牆鐵壁一般令入侵者毫無下手之處,待到新任國君唐德宗登基,郭子儀終於可以卸下肩上重任,榮歸故里了,進封太尉、中書令,賜號尚父。能被君王尊為“父”且名正言順令人信服的除了姜太公、諸葛孔明怕是隻有郭子儀了。

史書評價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慾而議者不之貶”,古往今來可以做到其中一條的已經是難能可貴了,可郭子儀三條全佔,這是大大的難上加難,民間流傳甚廣的“醉打金枝”之中也很有趣的對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此人功勞甚高手握重兵卻深受皇帝信任並善終,堪稱福祿壽千古一人

郭子儀之子郭曖因為公主去給老爹賀壽未到居然罵公主,重點的一句是:“倚乃父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意思是你以為你老爹是皇帝,就可以擺公主的架子嗎?其實你爹做皇帝,是因為我老子嫌棄做皇帝什麼都要管,不想做,才讓你爹做的。公主聽完氣的直接告他的皇帝老子,皇帝竟然說:“汝不知,他父實嫌天子不作。使不嫌,社稷豈汝家有也?”意思是你有所不知,他的父親(指郭子儀)確實是不想做天子,如果他不嫌棄,江山社稷哪有你家的份!

能做到這份君臣關係的還真是不多,雖然這個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在裡面,但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如果郭子儀想取天下那是易如反掌的,可他沒有,歷代皇帝雖然也懷疑過他,但是最終還是都信任他,德才兼備者不過如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