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遭遇癌症該如何面對?識別真相,踢走抗癌路上的"絆腳石"

年初,第7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影后頒給了一位亞裔女孩,讓她得獎的是一部名為《別告訴她》的電影。影片講述的是奶奶罹患癌症,但家人選擇不告訴她,並且假借一場婚禮讓所有家人回家見奶奶最後一面的故事。

家人遭遇癌症該如何面對?識別真相,踢走抗癌路上的

老人罹患癌症,為什麼不告訴她?

影片以一個謊言開始,一個存在於千萬個普通家庭裡真實的謊言。女主角碧莉打算回國參加表弟的婚禮,25年未曾團聚過的一家人,也都從世界各地回到長春,可實際上他們都是為了見罹患癌症的老人最後一面。只有患癌的老人一人被矇在鼓裡,她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嚴重,因為所有人都告訴她"病是良性的,可以治好"。

當癌症突然降臨,不論是對患者本人或者是家屬,都是一件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當老人身患重病,往往會不自覺地對病人進行消息封鎖,選擇隱瞞,在中國家庭中並不罕見,大家都覺得,不告訴她是為她好,人們下意識覺得"如果你告訴一個老人她得了癌症,她會死得很快"。

告知實情,癌症患者可能活得更久

研究人員在2002年10月至2016年12月之間,招募近3萬名名癌症患者,每6個月對他們進行一次隨訪,直至2017年6月。同時,研究人員還對影響癌症患者的生存潛在因素進行了登記,包括癌症診斷情況、年齡、性別、類型、是否知曉診斷結果等,以分析知道診斷結果對癌症患者生存期的影響。隨訪結束時,有23.1%的癌症患者生存了下來。分析結果顯示,知曉自己診斷結果的癌症患者,比不知道診斷結果的患者,生存期更長。知曉診斷結果的患者中位生存時間為18.33個月,而不知道診斷結果的患者,中位生存時間為8.77個月。

研究人員認為,癌症患者瞭解診斷結果,有助於延長生存期,這項研究提供了明確的證據,表明醫務人員和患者家屬應向患者充分告知癌症的診斷信息。知道自己患有癌症的人,可能會積極改變生活方式,接受治療,與疾病作鬥爭以延長生命。

日本癌症免疫治療專家伊藤克禮表示,"很多人認為,對患者隱瞞病情是為了他們活得更好,但是,無論從法律角度還是人文角度,患者對自己的病情都享有知情權,告知患者真相,把決定權還給患者,這樣也能為家屬減輕心理負擔。"

家人遭遇癌症該如何面對?識別真相,踢走抗癌路上的

說與不說,該如何抉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或苦衷。 不告訴患者,或許患者會在疑惑不解中默默接受安排,或許會有很多事情沒有來得及做,以致充滿遺憾;又或者家屬會在未來充滿遺憾和懊悔。選擇告訴患者,卻又擔心患者心理承受不了。這也是多數中國家庭面臨癌症時的困境,選擇隱瞞,能瞞多久是多久,直到那些應該說的話沒有說出口,那些重要的事情也沒來得及做。

其實,每位患者都會經歷很長的心理路程,"接受現實"往往才是癌症治療的開始,良好的心態才能保證治療取得最好的效果。而且就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癌症,真的不等於死亡。許多心理健康的癌症患者,對壞消息的承受能力也遠比人們預料的要強。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告之實情還是有必要的。

一位醫生曾做過一次2000人的調查,74%的人在親人患病時會選擇隱瞞病情。而如果是自己生病,則有85%的人希望能知道所有信息。

家人遭遇癌症該如何面對?識別真相,踢走抗癌路上的


家人遭遇癌症該如何面對?識別真相,踢走抗癌路上的

醫生大多都是支持告訴患者實情的。因為隱瞞病情既不合法,又不符合患者意願。身體是患者的,他們有權瞭解自己身體情況, 而且很難瞞住,總有一天患者也會猜到患癌的事情,與其讓患者一直懷疑坐立不安,莫不如直接告訴實情。此外,癌症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患者的配合,如果患者不配合,影響治療,反而得不償失。

把握告知原則,共同面對癌症

從癌症治療來說,醫生、家屬、患者三方能夠站在同一立場共同面對癌症,形成醫患聯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而告知親人患病這件事,也是需要講究方法的,此時"適當告知原則"就可以派上用場了。適當告知原則就是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告訴患者適當的部分。

那麼,何時才是適當的時候?

一般在接受治療三四個月後,可以讓患者知道自己的部分病情,這是基於三個考慮:

1.從生病不適,懷疑生癌到這時,已過了三個月,患者的心理危機期已基本度過。即使部分獲知,患者情緒波動也不會太大了,對治療或生存不會產生太大的負面影響。

2.這時很多患者已經做了手術,需要接受放化療,如果沒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很難積極配合。

3.此時患者一般也有了接受這一壞消息的心理準備了,三至四個月的到處奔波尋醫治療,他們心理也開始平靜些了。

適當的方式和部分又是什麼?

"適當的方式",是指根據患者自身特點的不同,以不同方式,讓其獲知。一般不主張直截了當地陳訴。一定要輔以正面的、成功的實例,積極予以鼓勵,讓其獲知真實病情的同時,燃起戰勝病魔的強烈意願。

"適當的部分",是指可適當保留部分病情。例如,對於一個癌症晚期有轉移的患者,轉移部分不一定要明示。但不變的只有一條,把患者的意願放在第一位,這是最重要的。

其實,在當下,在與癌症的鬥爭中,人類已經前進了一大步,新治療方式以及新藥物的出現也讓很多癌症患者的生存時間更長。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髮展,靶向治療、癌症免疫治療的相繼問世,癌症變為慢性疾病成為了事實,很多患者已實現如健康人般高質量地生活。

例如日本目前最先進的免疫療法iNKT免疫細胞療法,治療時間短,顯效快,可以殺死持有與未持有"癌抗原"的癌細胞,從而預防癌症復發、轉移和擴散。

家人遭遇癌症該如何面對?識別真相,踢走抗癌路上的

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如果患者確實心理極其脆弱,有精神相關疾病,或者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比如孩子),在這些情況下,隱瞞是值得考慮的。正如伊藤教授所言"生命是隻有上天才知道的事情,所以醫生在改變想法的同時,患者也需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其實,對癌症特別恐懼的人,往往對癌症的認知極度匱乏。他們對現代醫療進展瞭解極少,對癌症的理解恐怕還停留在幾十年前。因此,一聽到癌症,就覺得死定了。而事實上,只要科學規範治療,越來越多癌症已經成為了慢性病。大膽地告訴患者真相,把生命的決定權還給他們,同時也卸下家屬和醫生本不應該承受的壓力。

所以,無論是患者,還是健康人,都應該好好了解癌症,瞭解自己的健康問題,樂觀看待,並活在當下,敬畏生命!如有腫瘤疑問可以點擊我的頭像私信我,希望可以幫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