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歸國謠.春欲晚》閨怨,解讀賞析韋莊蘊藏在詩詞中的文化魅力

作為“花間詞派”代表作家的晚唐詩人韋莊創作的離別詩詞--歸國謠.春欲晚,極富詞情畫意,讓人讀來感同身受,不覺憐惜,堪為佳作。那麼這首詞到底展現了怎樣的離別傷感呢?它又該如何的去賞析呢?那麼,本篇文章便從作者、詞意、表現三個方面進行賞析。

原詞

讀《歸國謠.春欲晚》閨怨,解讀賞析韋莊蘊藏在詩詞中的文化魅力


理解詩詞,必識作者,此所謂知人論世。此作作者,何許人也?

歸國謠.春欲晚這首詞的作者是韋莊。韋莊,字端己,長安杜陵人,是晚唐重要的詞人與詩人,五代時前蜀宰相。他出身於京兆韋氏,是唐朝玄宗時著名詩人韋應物的四世孫。他也是“花間詞派”的重要詞人,與溫庭筠並稱“溫韋”。他早年仕途不順,年近六十方考取進士,後一生仕蜀(前蜀)。他仕蜀之時,勸王建稱帝,定前蜀開國制度,官治成就頗高。宋代張唐英撰《蜀檮杌》就其為官曾高度評價:“不恃權,不行私,為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其實,韋莊最為重要的成就還是在於工詩工詞,其詩多以感時傷世,離情懷古為主旨;其律詩對仗工整,讀來爽口;其絕句短小而不失內涵,典雅而不失韻味;其詞多寫

離情別緒及自身生活所感所體,在寫詞之時,其善用白描手法抒寫真情實感,詞風流麗飄逸,“弦上黃鶯語”之美譽,今存詞五十餘首他所著《秦婦吟》,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並稱“樂府三絕”,影響可見一斑,在後世頗負盛名。同時,其有《浣花詞》流傳於世,供人學習。

歸國謠.春欲晚這首詞的表面意思是什麼呢?到底描寫了一個什麼樣的畫面故事呢?

首先,來看題目,歸國謠,是本詞的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風光子”“歸平謠”等,是原唐教坊曲名,此詞調以溫庭筠《歸國謠.雙臉》為正體,雙調四十二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另有其他兩種:一種雙調四十三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另一種雙調四十二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韻。其中韋莊的另一首代表作《歸國謠.春欲暮》也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讀《歸國謠.春欲晚》閨怨,解讀賞析韋莊蘊藏在詩詞中的文化魅力

那麼接著便是題目中的後一小段,春欲晚,讀過詞或是瞭解詞的人可想而知這才是本詞的真正題目,以此為題區分它作,同時極為恰當,也在詞中第一句中出現。

其次,我們來看上片,上片共二十一字,主寫離別。首句“春欲晚”交代離別時間--暮春,一個“欲”字巧用擬人手法,妙!次句“戲蝶遊蜂花爛熳”以意象“戲蝶”“遊蜂”“爛熳之花”具體描寫暮春景象,極為恰當,以樂景襯哀情,反襯了離別之時的傷感難堪,令人動容。緊接下一句“日落謝家池館”是離別之時的具體時刻和地點。“日落”交代傍晚,“謝家池館”交代地點,其中謝家池館指的是:謝家池館,這裡指的是妓女家。據《唐音癸籤》載: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謝秋娘,太尉以華屋貯之,眷之甚隆。德裕後鎮浙江,為悼亡妓謝秋娘,用煬帝所作《望江南》詞,撰《謝秋娘曲》。此後,詩詞多用“謝娘”,“謝家”,“秋娘”、“謝秋娘”,泛指妓女,美妾。又有人說:六朝已有“謝娘”之稱。如《玉臺新詠》中有徐悱婦《摘同心支子寄謝娘因附此詩》,故以“謝娘”為謝秋娘之說”。

上片末句“柳絲金縷斷”以“柳絲”直點送別,暗蓄情思。此句選取“柳絲”意象,不足為奇,自古以來,中國文人便有“折梅寄遠,折柳送別”的文化傳統。不過此句中後面的“金縷斷”卻極妙,以“金縷”來形容柳條細柔,妙哉!以“斷”字指出折柳送別,更顯離別情緒。綜之所看,上片短短几句,不提主人公,但將離別情景交代的“淋漓盡致”,離別之情絲絲入扣,娓娓道出。

讀《歸國謠.春欲晚》閨怨,解讀賞析韋莊蘊藏在詩詞中的文化魅力


再者,我們接著來看下片,下片共計二十二字,主寫離別閨婦。首句“睡覺jué綠鬟風亂”寫女主人公睡覺早起忽覺頭髮蓬亂,面容枯槁暗指憔悴。其中“風亂”一詞指的是凌亂、紛亂,如風吹髮散之意。首句,神態描寫,區區幾詞,便見女主人公離別傷感,更添悲涼。次句“畫屏雲雨散”,不好理解,是指在畫屏掩蔽之下,男女歡情已經消散。表現了女主人公思遠未見,長久情衰。“雲雨”一詞:本意是指山中的雲霧之氣。出自戰國詩人宋玉於《高唐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王曰:‘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遊於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蓆。王因而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所以,後人常用“雲雨”來表示男女歡合,有時也用“高唐”、“巫山”、“陽臺”等,表示這一意思。

下片末兩句“閒倚博山長嘆,淚流沾皓腕”以“倚”“嘆”“淚流”等動作描寫極盡表現了女主人公遙思遠人,淚流沾腕的無上憂愁傷感。那麼,何謂“博山”?博山,香爐也。何謂“皓腕”?皓腕,女子手腕潔白也。

讀《歸國謠.春欲晚》閨怨,解讀賞析韋莊蘊藏在詩詞中的文化魅力


這首詞描寫思遠閨婦離愁別緒,極富情感,描寫動容牽動人心,那麼它到底好在哪裡?傳達了什麼呢?

  • 語言精妙

我們在通讀全詞之時,就會感覺到此詞中的每一句讀來都是朗朗上口的,讓人“欲罷不能”,其實這是由於詞人作詞之時,嚴格押韻。像“晚”、“熳”、“館”、“斷”、“亂”、“散”、“嘆”、“腕”等都是押韻的,無一例外。可見詞人詩詞功底之深之廣。

還有讀完此詞,你會發現作者用詞極為精妙,且多用指代,比如詞中的“謝家池館”、“雲雨”等,換而代指,指其意而不是詞情。

  • 手法高超

此詞雖不長,但手法不俗。

其一手法,便是修辭,詞中修辭,諸如擬人、比喻、用典等。如“柳絲金縷斷”,“金縷”喻柳,極盡其嫵媚妖嬈。

其二手法,便是描寫。詞中描寫,以下片為最。詞中下片,女主人公出場神態描寫“綠鬟風亂”四字便見蒼涼。又有後面思遠動作“倚”、“嘆”等描寫,更為傳神,感人心扉。

其三手法,便為反襯。上片“遊蜂戲蝶”之樂景反襯離別哀情,樂景襯愛情,更顯悲涼。

  • 傳神情感

首先,作者此詞描寫閨婦思遠,但上片一語不提主人公,直點送別,耐人尋味

其次,此詞上下兩片不過四十三字,但刻畫人物,描寫情景,卻絲毫不為之限制,可見手法高超極妙,且更見老道

最後可見,此詞雖不是韋莊極為代表之作,但短短小作,讓人讀來真妙,真高,堪為離別愁思之佳作。

讀《歸國謠.春欲晚》閨怨,解讀賞析韋莊蘊藏在詩詞中的文化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