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

如何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

長期以來我們都認為,不是我們自己而是周遭的環境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因為環境會增加我們選擇其他生活方式的成本,簡單地說就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活,你會去選擇讓你生存下去的工作,而往往不是自己所熱愛的,或是感興趣的。

工作是我們滿足我們基本需求的方式。還記得老友記中莫妮卡和瑞秋關於工作的對話,瑞秋說你們都有工作嗎?莫妮卡說是啊,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能買東西的原因。馬斯洛的需求模型也預示著我們的需求是循序漸近的,首先需要滿足生存的需求,難道這預示著我們沒有選擇生活的空間了嗎?事實上其實並非如此,需求模型中涉及的五層需求,其實並非層層遞進的關係,基礎的需求滿足實際上可以和上層自我實現的滿足相輔相成,同時推進的,缺的只是如何選擇適合的方法來選擇和實施罷了。

整個選擇的過程應該分為兩塊內容。一塊內容是如何選擇出最適合自身的生活方式,另一塊內容是如何把選擇的生活方式落地。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通常我們卻連自己的興趣是什麼都不自知。我們內心深處的需求是什麼,什麼樣的興趣是滿足這樣的需求的,才是最重要的。最近韓國接連出現的明星自殺事件,有外部因素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壓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成名後,回頭發現現在的一切並不是他們本身所需求的,於是產生嚴重的抑鬱症。

當然你會說即使我選擇了合適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執行不下去,其實也是達不到期望的生活方式。沒錯,這需要我們採取相應的計劃,而計劃不需要太長時間,而需要趨向於近期的計劃。它應更像是鬧鐘的提醒機制,提醒每個步驟應該如何進行。比方說,我們新年伊始都會給自己設立新年目標,如要跑多少公里,讀幾本書,英語要達到雅思6.5分的水平,你可以看看這些目標到年底有多少實現了呢?基本上很少吧,究其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目標並不量化,無法施行;而另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是時間過長,又缺乏相應的更新提醒機制。這樣的弊端是總有其他的事情會去擠壓執行計劃的空間,讓計劃成為一紙空文。所謂水滴石穿,每天實行一點點,你的生活方式將截然不同,像習慣的力量所描述的那樣,當一切形成的習慣,這就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述聊到的是如何選擇適合的生活方式及實施的方式建議,所謂的工作生活的平衡一直都是偽命題,與其糾纏不清,還不如開始就往如何統一的路上去走,也許這才是最後人生最真實的狀態,最後祝願你我都能獲得期望的生活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