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歡樂喜劇人孫建弘節目:看培訓人如何呈現一個概念性知識點

一個優秀的培訓人,要向演員學習呈現技巧。

看了歡樂喜劇人孫建弘的表演-什麼是大師?

我覺得是很不錯的TTT培訓教材,企業內部講師可以通過這段視頻學習如何有效呈現一個概念性知識點的。

接下來,我把孫建弘,這位優秀的喜劇演員的這場表演,

當成一個培訓師的一堂課來解析一下。


01

課程內容ASK分類法


按照美國的提雅吉博士對課程內容的ASK分類法:課程中的知識點分為態度、技能和知識。

培訓人一定要掌握這個ASK分類法,因為它會讓你擺脫經驗的束縛,從科學角度來看課程設計。

所有的課程設計就跟搭積木一樣,就有套路了,簡單易學了。

從歡樂喜劇人孫建弘節目:看培訓人如何呈現一個概念性知識點

我不從藝術角度分析,而是從培訓的角度來看,這個節目,很好地解釋了一個概念性知識點如何呈現。

概念性知識點,涉及定義與釋義的知識,比較抽象,理解有難度,最好能將概念具體化,也就是舉個例子,學員才能容易掌握。

從歡樂喜劇人孫建弘節目:看培訓人如何呈現一個概念性知識點

圖片來自《洞見學習體驗》一書

02

從培訓角度解析

接下來,給大家一張腦圖,就是我從培訓角度,製作的腦圖,簡單易懂。


從歡樂喜劇人孫建弘節目:看培訓人如何呈現一個概念性知識點


1.成功開場

孫建弘一出場是推著講臺出現在觀眾面前,說自己是推著車來,引起了觀眾發笑,相當於一個培訓師一開場就先引起了學員的目光。非常好。


2.概念導入


接下來,就是是快速進入主題,要導入概念,聊什麼?聊什麼是大師?

那觀眾自然會產生兩個問題:什麼是大師?為什麼要聊大師?也就是what和why兩個問題。

what,要定義概念。

因為人的視角差異,對於大師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所以要給出講師的準確概念,把大家的認知拉到一個平面上,避免了認知不一致。

why,要激發動機。

知道了概念還不夠,還得讓大家對這個概念有興趣,那就要從大家熟悉或關心的話題入手。孫建弘就從生活中大家都信任大師的場景出發,引起共鳴。

按照《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就是把背景中的SCQA都交代清楚了。


3.內容呈現

這一部分是主題,也是課程呈現的核心。

剛才說了,概念性的知識點,最好通過生動呈現,學員才能容易理解掌握。

對一個概念的正確闡述:可以先從 no what說起,也就是不是什麼?

接下來,孫建弘就用了三個場景化表演,把偽大師的面目揭示得淋漓盡致。

這裡面的技巧1是舉例不要多,三個就夠,多了記不住,少了意猶未盡。

技巧2是三個案例的順序,一個比一個精彩有看點。

如果是培訓,一般舉一個典型案例學員理解了就行。

這個是電視節目,要講究可看性,所以一連三個場景。

三個場景之後,稍作總結,這些是偽大師。


從歡樂喜劇人孫建弘節目:看培訓人如何呈現一個概念性知識點


那觀眾的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是真大師呢?

這個時候,通過前面的節目鋪墊,學員的情緒也到了一個小高潮。

接下來的呈現,就不像之前的那麼鬧騰了,也就是從動到靜的場景切換,這樣學員的心情才稍微平復,去聽培訓師接下來的話。

果然,大屏幕上展示了梅蘭芳、金庸、魯迅、齊白石等大師的照片。

這個時候,沒有了之前節目的趣味性,講師怎麼說就非常重要了。


如果就是一般般地說,你看,這些就是大師,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就比較空洞了,打動不了學員了。


我們生活中不缺少大師,

我們缺少的是那顆揭發虛偽的勇敢(的心)

我們缺少的是那份認真的匠心。


從歡樂喜劇人孫建弘節目:看培訓人如何呈現一個概念性知識點


這段話是精心準備的。

不過我覺得那個背景音樂和圖片,跟講師的語言配合,還是有些不同步的。


4.精彩結尾


如何結尾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結尾的意義在於促進行動,或者昇華主題。

孫建弘也做的不錯。

今天是復活賽,如果真的能復活,就不要復活我們了,就把大師復活吧。


這一個金句確實漂亮,讓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而且感動人。

有了這句話:

一來,承接我們生活中不缺少大師這幾句話,昇華意義感到了頂點。

二來,通過反差引起了觀眾情感共鳴。

因為從節目來講,競爭非常殘酷,說不要復活我們,而要復活大師,就顯現出了境界,而且情真意切。

既是對大師的致敬,也通過這種反差,引起了觀眾的情感共鳴。

境界高但不做作,不虛假,這個很難得。


03

培訓人該向演員學什麼?

1.我相信如果培訓師能夠這樣去呈現一場培訓,那學員沒有理由不喜歡這場培訓的。

當然,要補充一下,就是ASK是對課程內容的細分思路,但不要孤立去看待。

比如,這個關於大師的概念性的知識點,通過這個節目呈現得非常好。

同時這也改變了學員對於大師的認知,對於偽大師的醜陋嘴臉的摒棄和對真大師的崇敬之心,這個就是通過故事場景體驗和對比,改變學員的態度A。


2.在10年前,我參加公司的TTT培訓就聽過,培訓經理要有編、導、演三種能力。

也就是要把編劇、導演、和演員三種能力融合一身。也就是知識萃取能力、課程設計能力、課程呈現能力。

朱春雷老師也說過培訓經理的工作就是知識萃取和知識傳遞,也是這個意思。


3.最後,一個優秀的演員,如果要來做培訓師,大家是不是會感覺到危機呢?

反過來,一個優秀的培訓師,也有當演員的潛力。

因為演員和培訓師,都是與人溝通的職業,都是要有呈現力的。這是兩個職業的底層邏輯。


4.培訓跟表演一樣,都是遺憾的藝術。

比如在節目中的兵馬俑就笑場了,這就看演員臨場反應了,如何去巧妙補救。

這個跟培訓一樣,都會有臨時狀況,需要頭腦靈活,更需要日積月累的修煉。


5.只要有善於發現的眼睛,能跨界學到很多。

另外也可以看看董卿老師的節目,從中學習怎樣與學員有效互動,營造氛圍等。

還有“財經郎眼”的王牧笛的節目開場脫口秀也是非常精彩的。

甚至有些人後面的節目不看,但會看前面5分鐘的脫口秀。

從中可以學習作為一名主持人如何去介紹嘉賓,如何去引出話題。


節目視頻剪輯如下,可以欣賞一下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參考內容:

洞見學習體驗-孫波、龐濤(培訓人必讀,也是我的培訓50本書單中的書)

這本書好在通俗易懂,可以拿來就用,不必去看國外的相關原著大部頭。

因為我們要實戰,要效果,而不是搞教學方法的理論研究。

所以,這一本就夠了,看了就懂了,用了就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