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赔的越来越少,送羊毛式的电商能否获得盈利?

今年,拼多多延续2019年的补贴策略,再推“百亿补贴”,阿里巴巴通过淘宝的“巨划算”推出了200亿补贴,京东也紧随其后加入了百亿补贴,2020年的电商注定精彩纷呈!


拼多多,赔的越来越少,送羊毛式的电商能否获得盈利?

但是,像拼多多这样“玩”下去,能持续多久?目前拼多多的体量,虽然已可以与天猫和京东竞争。京东曾经的连续性亏损,主要源于线下物流体系的布局,即使不盈利也有物流资产。但是,拼多多的补贴式发展,纯粹是烧钱。

那么,拼多多这种依靠低价吸引用户的发展模式,到底能否盈利呢?

一,拼多多“百亿补贴”的效应

拼多多,赔的越来越少,送羊毛式的电商能否获得盈利?

2019年,拼多多的GMV增长达到10666亿元。这是继阿里和京东之后,第三个GMV到达万亿级别的电商平台。月活跃用户增长到了5.85亿,这个数字已经把京东的3.62亿甩在了身后,进一步逼近了阿里巴巴的7.11亿。而GMV的营收效率也提升到了2.82%,很接近天猫和京东。


拼多多,赔的越来越少,送羊毛式的电商能否获得盈利?

正是拼多多的这些数据,才引起了2020年各大电商平台的补贴营销“大乱斗”。淘宝网推出了“巨划算”百亿补贴政策,京东的“京喜”也推出了市场下沉的策略。

而在淘宝网和京东的引导下,更多的电商平台都推出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优惠券、拼团打折、购物补贴、现金红包等营销手段,用于拉新和促活。

二,挡在拼多多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拼多多,赔的越来越少,送羊毛式的电商能否获得盈利?

很多人怀疑靠补贴吸引过来的用户,忠诚度会有多大、粘度能持续多久?补贴消失之后,客户还会来吗?依靠优惠政策拉新的营销手段能否持续?

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做过社群的人应该感触很深。

拼多多的补贴促销式的营销,就像一个新建的社群,初期靠赠送、低价、打折吸引人进过来。然而,大多数做社群的人,都没有坚持下去,主要原因就是一旦赠送和促销结束了,群的活跃度就降下来,进而影响了进一步变现和持续吸粉。再套路的吸粉变现方式,终究抵不过用户越来越懂套路。

但是,不要忽略了拼多多的主要客户群体在五环外,他们网购的习惯有可能是拼多多培养起来的。

三,拼多多有着更真实的情况

拼多多,赔的越来越少,送羊毛式的电商能否获得盈利?

看一下拼多多2019年更多的数据:

1.购物超过一件商品的用户量增速39.8%;

2.补贴支出增速低于营收和GMV,在2019年之前,补贴支出增速,远超营收增长;

3.补贴投入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12%;

4.四季度月活跃用户4.815亿,比2018年全年月均活跃用户,增长了76.6%;

5.亏损并没有因为“百亿补贴”而继续扩大,反而收窄了31.8%。


拼多多,赔的越来越少,送羊毛式的电商能否获得盈利?

2019年拼多多出现了京东曾经类似的情况,赔钱的数字开始下降。曾经因为连年亏损,刘强东一直被对手嘲笑。

但是,无论曾经的京东还是今天的拼多多,都有一个特点:

平台每天大量的交易带来充足的资金流,有钱就敢继续“送羊毛”,竞争对手也要跟着上。这已经不是谁输谁赢的问题,而是谁引导谁的事情。

2020年拼多多再次用“百亿补贴”,成功的引导了淘宝和京东。所以,在黄铮给股东的公开信中提到,“新世界已经到来”。

四,其他电商平台可以效仿吗?

拼多多,赔的越来越少,送羊毛式的电商能否获得盈利?

当前电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几乎每一个电商平台都有类似的用户增长措施。

拼多多的发展模式,其实是一个数学原理,或者哲学问题:量变之后的质变。


拼多多,赔的越来越少,送羊毛式的电商能否获得盈利?

这里还涉及到了“边际成本”问题,因为随着拼多多体量的扩大,补贴的边际成本逐年摊薄,直到触抵止损点后,就是拼多多盈利的开始。这是一个过程,但是那个“点”随着体量的扩大,随时都有可能出现。

所以,像淘宝、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有流量和资金。普通的电商平台,想模仿,有可能是一个“坑”。


拼多多,赔的越来越少,送羊毛式的电商能否获得盈利?

因为,这里面需要考虑几个问题:

1.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做拉新和促活,能否低成本的投入?

2.送羊毛式的投入成本与拉新、促活的增长速度,是否成正比?

3.拉新、促活后,平台的交易量与资金流能否增加?

4.有了交易量和资金流后,平台能否有进一步发展的明确规划?

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普通的电商平台采用补贴、优惠、打折、低价、赠送等“送羊毛”的营销方式拉新、促增长,才有可能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