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到死有多远?禅悟淸明节

从生到死有多远:禅悟清明节

文、本性禅师

从生到死到底有多远?疫情肆虐全球,谁能给出简单的答案?

生命生老病死,所以,文天祥才感叹:人生自古谁无死,为此,要留取丹心照汗青。说实在,生死二字,让多少豪杰下跪,令多少英雄折腰。围绕生死二字,人间或天堂,演绎了多少的笑声与泪水。佛陀对此,更是彻悟,于是,扔下财色权位,出城入山,志于修道,追求解脱。从生到死有多远?禅悟淸明节

在佛教,视死如归,视死如蛹化蝶,视死如凤凰涅槃。不仅如此,还有念死参生的法门,以此,培养出离心、菩提心,去除恐惧心、执着心。依据《解脱道论》与《清净道论》,念死法门或念死观,即念死参生,主要有八条内容:

1、 以杀戮者追近:也就是,死亡的杀手追杀我们于身后,悬剑于我们头顶,总有一天,我们会被杀手追上,头顶之剑会掉下来,斩杀了我们。生死俱来,不可逆转。小河之枯、果实之落、器皿之坏、露珠之散,不可避免。众生与死亡赛跑,永远不会是冠军。

2、 以兴盛衰落:也就是,物极必反、月圆必缺,生命的旺盛,必是生命的衰败开始。有哪种兴盛可以最终战胜衰败?没有。多少帝王,权位没了,多少王侯,富贵没了,多少沧海,桑田了,多少桑田,沧海了。众生健康终于病,青春终于老,生命终于死。所谓的征服者,永远被征服,所谓的胜利者,永远被胜利。栽种了整个大地,却最终带不走一粒庵摩罗果。

3、 以比较:也就是,有名者,又如何?有福者,又如何?有力者,又如何?有神通者,又如何?有智慧者,又如 何?乃至贤圣,又如何?皆不能脱离生死,解脱生死,皆是死神口中的香果,不足死神之饱,惟有成其永不脱落的齿香。

4、 以身多共同者:也就是,一身之内,百虫汇集,非我独有。此身,是虫巢、是病室、是坟墓、是垃圾堆。世尊曾说:我实有甚多死之缘,蛇啮我,蝎啮我,百足虫啮我。为此,我们不可妄想着独占其身,或以为此身为我,更不可能长期拥有。

5、 以寿命无力:也就是,生命脆弱,寿命非坚。寿命存续于呼吸之间,仰赖于食睡。四大不调,则不行。冷热失调,则不行。今晚睡下,或许明日不起。这顿饭吃了,或许,下顿饭永远吃不了。寿命无力,即是众生无力呀。

6、 以无相故:也就是,生命无主,大限难料,不知终于何时何地何种状况。圣者能够预知,我等凡夫,如何能够。有人说,床是最安全的地方,但绝大多数人就死于床上。我生有涯,有涯的生中,谁人能知自己是将终于山或水、陆或空,终于亲人的怀中或仇人的掌中。不是吗?报道说,有人还终于野兽的口中呢!

7、 以生命时间的限制:也就是,寿限不过百年,80古来稀呀。而今,因缘好了,人命延长,但百岁以上的,也算比较罕有呀。古人会说,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六百年,可谁六百年了。所以,经中常说,人的生命之长,就如同咀嚼一个饭团之间,就如同吃一顿饭之间,就犹如一日之间,就犹如一日一夜之间。

8、 以刹那短促:也就是,从历史或时间的长河看,生命只是一瞬一刹之间,只是一念之间。心相生,活着。心相灭,死了!这刹那生灭,如水流,如轮转,此浪非彼浪,此圈非彼圈。如云逝,如风过。平时,我喜捻着数珠心念佛陀名号,常想,生死如斯,一珠一生,一珠一死,一捻一生,一捻一死也。

总之,从生到死有多远?念死法门告诉我们,命根将逝,死将来临。为此,南传佛教经典说:诸比丘,吾命呼吸或入出息之间,吾必忆念世尊教法。可见,生命的缺憾,无以言表。于此世间,正因生命的缺憾,所以,我们要珍视之,珍惜之,以有限的生命,修证出无限的生命,以缺憾的生命,修炼出无憾的生命。从而,念死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