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讀後感 | 珍愛大腦,遠離社交媒體

《深度工作》這本書沒有深奧的理論,所描述的現狀和提出的建議,在浮躁的網絡社會是一股清流。

這本書有兩部分,首先講述了深度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其次是深度工作要執行四個準則。

準則一:工作要深入

準則二:擁抱無聊

準則三:遠離社交媒體

準則四:摒棄膚淺

對我個人而言,這四個準則感觸最深的是遠離社交媒體擁抱無聊

《深度工作》讀後感 | 珍愛大腦,遠離社交媒體

1、 為什麼要遠離社交媒體?為了大腦!

我認為不僅社交媒體,往大了說是遠離網絡。社交媒體和網絡是有成癮性的,它們產生的危害緩慢而致命。

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佔用了我們太多時間,有誰能離開社交媒體或網絡超過24小時呢?越來越多的低頭族,越來越多的遊戲玩家,越來越多的“修仙一族”無不表明社交媒體和網絡的致命吸引力。

《深度工作》讀後感 | 珍愛大腦,遠離社交媒體

今天剛好在微博看到一個投票調查,調查內容是你每天花多少時間玩手機,有四個選項,投票最多的是“住在手機上”。也許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好玩的梗,細思量就會發現很恐怖,我甚至會想到“奶頭樂”。

最近讀到一本書,日本人寫的,大意是一個40多歲的中年男子說自己小時候就開始玩單機遊戲,隨著網絡發展開始玩網絡遊戲,直到42歲都沒讀過幾本書。我們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況且,社交媒體佔用的不僅僅是我們的時間

有沒有這種感覺,注意力越來越難以集中了,工作或學習時總想看看手機有沒有新消息或熱點新聞。

這就是因為經常接收碎片化信息,不斷的切換注意力,長久下來傷害了你的大腦,她已經很難做到專注了。

“他們的注意力是長期分散的。他們會啟用更多的與當前任務無關的大腦功能……他們基本上就是心智殘疾的。”“一旦你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即使在你想要專注的時候,也很難擺脫這種積習。”——《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讀後感 | 珍愛大腦,遠離社交媒體

2、 為什麼我很在意“擁抱無聊”?

有多少人沉迷網絡是因為無聊和打發時間呢?

如果有一個機會讓你遠離網絡,你會做什麼呢?(說睡3天的先閉嘴……)

《深度工作》讀後感 | 珍愛大腦,遠離社交媒體

為新冠疫情做過貢獻的我們應當知道,3天,在沒有手機的世界是一個比較長的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時間;在有手機的世界也許就是6頓外賣(一天兩頓就算高估你了)。

如果讓你回憶這3天,在沒有網絡的世界你可以回憶起非常多有趣的事情;在有網絡的世界你連這三天吃了什麼都記不全吧?

《深度工作》讀後感 | 珍愛大腦,遠離社交媒體

只有遠離社交媒體、擁抱無聊,擁有更多大塊時間的我們才能有機會摒棄膚淺,真正進入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作者卡爾·紐波特,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喬治城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暢銷書作家,人氣博主。

碎碎念:讀一本書,就像和作者對話一樣,是在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可以贊同也可以反對。如果是傳授知識的書,我更喜歡跟一位實幹家對話。

現在有很多暢銷書作家,他們從未管理過公司卻能教你做決策管理;從未寫過爆款文章,卻可以教你怎麼寫文章;從未經歷過愛情,卻能成為"愛情專家"……我看書更習慣先看作者,只有經歷過才有話語權。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