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豪劉禹錫 一生狂傲桃花誤,留的絕唱千古傳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今河南洛陽人。其先祖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與白居易合稱“劉白”,與柳宗元並稱“劉柳”。

劉禹錫及其詩風頗具獨特性,他性格剛毅,素有豪猛之氣,簡潔俊爽。他和蘇軾一樣屢遭貶謫,卻一直豪放不羈,樂觀向上。

詩豪劉禹錫  一生狂傲桃花誤,留的絕唱千古傳


他出生於小官僚世家,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聰明勤奮,很早便在文壇獲得很高的聲譽。就連當時的侍僧靈澈和皎然都對他讚不絕口。22歲的劉禹錫便高中進士,比起大多數一生不第的讀書人來說,真是幸運多了。他曾經懷著滿腔熱血,參與了當時王叔文引導的“永貞革新”可惜在保守勢力的打壓下,改革很快就胎死腹中,而劉禹錫等人也很快被貶出了京城。當時的他正值而立之年,正是大展宏圖的時候,卻遭受如此打擊,一般人也許就一蹶不振了,而劉禹錫並沒有。

他到了偏僻的朗州,卻高歌“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他在那兒一呆就是10年,後來到815年,終於蒙恩赦,奉詔回京。


詩豪劉禹錫  一生狂傲桃花誤,留的絕唱千古傳


本來是個東山再起的好時機,卻因為一首詩,被貶到更遠的地方去了。

這首詩名為《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玄都觀是長安南門外的一處道觀,這首詩表面是寫長安的百姓去玄都觀看花,但從題目中的“戲”不難看出,這是一首諷刺詩。

詩豪劉禹錫  一生狂傲桃花誤,留的絕唱千古傳


他以玄都觀裡那些新栽的桃樹比作當時的權貴,表面說桃樹是在他出京後所栽種,實際上是說那些官員都是他走之後才提拔起來的。

言外之意就是說要不是他不在,哪能輪得著這些權貴囂張呢。

這首詩一下子就捅了馬蜂窩,那些權貴紛紛在皇帝面前盡讒言,於是一紙詔書,又將劉禹錫貶到更遠的地方去了。

而這一去又是10多年,一直到了828年,才再次回到長安。

回到長安以後的他又一次來到了玄都觀,距離上一次已經整整14年,這次他又寫下了一首詩。

詩豪劉禹錫  一生狂傲桃花誤,留的絕唱千古傳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短短28個字,卻將詩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寫到了極致,讀後令人大呼:解氣。

在那百畝庭院中,大半長得都是青苔,桃花早已凋謝,如今菜花開的正茂盛。

當年玄都觀的桃花盛開時是何等的繁盛,人人爭相觀賞,可現如今園中佈滿青苔,這樣強烈的對比,讓人清醒的看到了玄都觀的變化。

接著的兩句是進一步寫出了世事無常。

時隔多年,我又一次來到玄都觀,可是不僅是桃花,就連種桃的道士都不知道去哪了。

詩豪劉禹錫  一生狂傲桃花誤,留的絕唱千古傳


其實這首詩表面上是寫桃花,其實還是寫人。

當年因為一句“盡是劉郎去後栽”,他被貶出京城,可如今他又回來了,可是當時陷害他的人早已經化作一抔黃土。

劉禹錫的這首詩主要就是為了嘲笑當年那些新貴,你們如今都到哪兒去了?如今我劉禹錫又回來了,其中的得意不言而喻。

無論是14年前的那首詩,還是這首《再遊玄都觀》其實都表現了劉禹錫勇於和惡勢力鬥爭的堅貞又達觀的精神。

他即使處處被打壓,依然狂放不羈,無怪乎白居易會稱讚他:“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

詩豪劉禹錫  一生狂傲桃花誤,留的絕唱千古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