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清朗天空

感受法治新生態

社區是城市健康肌體中最活躍的“細胞”,社區的和諧穩定,保持了城市的繁榮與安穩。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重大戰略部署,為城鄉社區治理指明瞭方向。

立足新時代,浦城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及中央、省、市關於城鄉社區建設和治理的決策部署,在基層社區治理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大力夯實基層基礎根基,創新社區治理方式,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強化服務保障功能,努力實現社會治理和發展的雙贏,多元推進下,構築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群眾安全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夯實組織保障搭建治理平臺

把“增進人民福祉、提升群眾安全感、幸福感”作為社區陣地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浦城縣強化基層基礎的一個縮影。

2018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及時成立、調整、充實縣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區治理工作的通知》《浦城縣城區“片區長”責任制責任單位城市管理工作考核辦法》《關於進一步培養居民群眾社區意識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19個政策性文件,明確城鄉社區建設和治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責任單位、完成時限,實行縣四套班子掛點社區工作制度,有力推進了社區建設與治理工作的紮實開展。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對縣直共建單位、成員單位履職情況實行月考評、季通報,並納入文明單位、平安單位和績效考評內容,確保各項共建措施落實到位,由以“行政”為中心到以“人民”為中心,從“社會管理”到“社區治理”,浦城縣正激活城市最小“細胞”,讓幸福在居民家門口升級。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2019年,縣財政投入社區各類資金達473萬元,比2018年318萬元增長48.7%,有效確保社區治理工作順利開展。進一步充實社區工作人員,城區16個社區衛生監督員已到社區上崗,並對村(社區)幹部進行社會工作教育培訓,將專業理念和專業方法融入村(社區)日常服務,聚焦居民主體,搭建社區平臺,突出多元共治浦城縣正不斷探索基層社區治理新路徑,著力打造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浦城樣板。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社區辦公服務陣地是社區治理的基礎平臺,也是承接基層各項社會服務的重要載體,按照城鄉社區陣地規範化打造標準,將原新華醫院住院部3樓、4樓計791平方米的辦公用房移交給河濱街道建設社區使用,將興華路原再生利用公司一樓6個店面和二層至四層,總面積約800平方米,調整給夢筆社區作為綜合服務用房,逐步改善社區服務和辦公場所,確保社區治理服務硬件保障到位。

深化黨建引領創新治理模式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在探索和創新社區治理的道路上,浦城縣積極構建“黨建帶群建、群建壯黨建”機制,加強社區組織建設,提高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力、思想動員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推進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引導社會力量共同推動社區治理。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深化“機關聯社區、黨建促治理”工作制度,積極突破社區黨建“封閉單一”的傳統模式,搭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共同發展的共建機制。基層治,則百姓安,在浦城縣,像“機關聯社區”這樣的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已遍地開花。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轄區內黨員共同參與社區建設治理,不斷增強黨建工作的影響力、凝聚力,強化社區建設治理合力,促進社區基層黨建工作水平整體提升,破解社區治理難題和創新服務體系,使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進一步深化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在社區建設治理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建立轄區在職黨員信息庫,對在職黨員進社區設崗定責,認領任務清單,利用“八小時”以外和節假日等業餘時間參加社區環境整治、文明創建、便民助民、扶貧濟難、關愛兒童、就業幫扶、搶險救災、法律援助等社區公益活動,如今,網格、小區、樓道、家庭已然成為浦城縣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深化共建共治激發治理活力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健全社區網格化管理網絡,社區設立黨建服務、社區服務、民政事務、勞動保障、計生管理服務、綜合治理服務、矛盾糾紛調解室等“一站式”服務窗口。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持續抓好160個縣直單位和城區16個社區的共建共治工作,把人居環境整治、平安創建、疫情防控等工作納入共建共治內容,實行共建單位上牆制度,接受社會監督。新冠疫情期間,共建單位抽調幹部參與社區疫情摸排、勸導、防控等工作,有606名幹部參與疫情摸排,678名幹部參與卡口值班,張貼各類宣傳標語、懸掛橫幅達1700餘條(幅)。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積極探索聘任樓棟(弄、巷)長工作法,目前全縣聘任622位樓棟(弄、巷)長,建立樓棟(弄、巷)長微信工作群,鼓勵群眾線上反映訴求,引導樓棟(弄、巷)長線下收集訴求,進一步拓展各類社情民意的訴求渠道,及時處置群眾合理訴求,截止目前,已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97件,保障居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儘可能地將問題化解在基層。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建立社區意識評價制度,開展“最美樓棟(弄、巷)長評比活動,為促進社會和諧、安全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已然成為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成了和諧社會構建中溫暖的力量。

責編:劉豆豆

審核:方琮 高奇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泉州石獅:做好“三篇文章”,築牢平安社會基本面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一條短視頻,5人投案自首!看這個地方如何打好宣傳組合拳

【市域治理】社區治理暖人心 提升群眾幸福感

“硬核”反詐,三明這麼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