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味 | 甕菜,平常夏天的味道

記憶中,夏天總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蔬菜的種類沒有春天這麼豐富,每天不知道買什麼蔬菜的媽媽,拎回來的就是

甕菜

甕菜是需要仔細擇的菜,媽媽對每一種食材的拾掇方法,都有一些“怪異”的要求,例如這個甕菜,其實甕菜長的挺乾淨的,黃葉雜質很少,但是按照母上大人的要求,必須按照一莖一葉的折法,將長長的甕菜,收拾成一節一節。

真味 | 甕菜,平常夏天的味道

於是,夏天經常是跟媽媽頭碰頭地,坐在小板凳上,專心致志地把一根根菜,一節一節地摺好碼好。

多年之後,去到其他的城市,看到有人用菜刀切甕菜,驚訝之餘,品嚐時細細地比較,切過的菜,多了一些生鐵的味道,像鐵鏽一樣,整盆菜,一部分葉多,一部分只有光桿,味道起起落落,最後葉子都吃完了,光桿被剩下很多;還有的則是不折斷整根菜炒,吃的時候是整根放入嘴裡,鼓著嘴吃,還是用牙齒加工一下,一截一截咬開來吃,很是費事。

真味 | 甕菜,平常夏天的味道

這時心裡便默默地懷念,夏天,默默折甕菜的時間,珍惜起那些特殊的對待食材的儀式。

甕菜,是廣東人的叫法,其他地方多叫為空心菜、通心菜,西南叫藤藤菜,而雍菜,是較為古老的叫法。

甕菜在南方是夏天餐桌上出場次數最多的菜。每年穀雨前後,也就是四月中下旬,土壤經歷了大半個春天,變得越來越鬆軟溫潤,萬物開始蕃秀,媽媽就會買回一些帶著兩三節芽的甕菜段,直接扦插在鬆鬆的土裡,澆水,沒過幾天,菜地裡就是綠油油的一片。

採的時候,不會連根拔起,只是摘一些長枝,總要留下一段,讓它再抽芽生長。

真味 | 甕菜,平常夏天的味道

甕菜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蔬菜,有水甕菜旱甕菜兩種,水甕菜在西晉嵇含《南方草木狀》中既有記載:

“雍,葉如落葵而小,性冷味甘。南人編葦為筏,作小孔,浮於水上,種子於水中,則如萍,根浮水面。及長,莖葉皆出於葦筏孔中,隨水上下,南方之其蔬也。”

很有畫面感的種法,現在的水甕菜種植已經看不到那樣有趣的畫面,是像水稻一樣種植在灌了水的地裡。

水甕菜的莖葉都比較粗大,葉少杆中空而粗大,莖葉都更較旱甕菜更大,味道卻不如旱甕菜那麼濃郁。水甕菜的莖長而脆嫩,所以經常去葉而單獨入菜,搭配辣椒絲或加一些肉絲肉末,可葷可素,是很爽口的下飯菜。水甕菜長勢很快,所以在南方也會用菜杆醃成鹹菜,酸鹹鬆脆,是佐粥佳品。

真味 | 甕菜,平常夏天的味道

小時候廣州街頭會有流動的挑擔賣粥的粥鋪,付兩毛錢,就在樹蔭下支起小凳,盛一碗白米粥,加一碟酸甕菜,是幼年去廣州時耍賴要吃的必食食譜,好心的婆婆總會給我多拿一碟。但這樣的小食隨著粥鋪的消失也消失了。

旱甕菜,莖葉相較都更緊緻和厚實一些,因為種植在土地裡,得到土地的滋養更多,味道也更為厚實,也更受歡迎一些。

初夏的甕菜,是口味最佳的時候,口感滑糯,有一股濃濃的豆香,總能一吃一盤,吃不夠。廣式的椒絲腐乳做法、蒜蓉清炒,還有潮汕的蝦醬炒,都很烘托甕菜的味道。

甕菜是南方夏天極常見的菜,它其實還有很不平凡的一面。在民間,它曾是常見的一味草藥,新鮮或曬乾都可入藥,性涼,味甘淡,清腸胃熱,解毒,利尿、止血,可用於解食物中毒、解野菇、野葛之毒,還可以外用解蛇毒、治皮膚腫熱之毒。因為常見,所以常以鮮草入藥。

真味 | 甕菜,平常夏天的味道

摘錄如下,遇有急用,比臨時藥房買藥要快,而且是常吃的食物,也更為安全。

腸胃熱,大便結:用2-4兩,煎湯飲用;或少鹽炒熟,食用

治鼻血不止:甕菜數根,和糖搗爛,衝入沸水服用

治下注溼熱,大小便血:鮮甕菜洗淨,搗爛取汁,和蜂蜜酌量服用

治翻肛痣:鮮甕菜兩斤,水兩斤,煮爛去渣濾過,加白糖四兩,同煎至飴糖狀,每次服三兩,一日服兩次,早晚服用,未愈再服。

皮膚溼癢:鮮甕菜,水煎數沸,涼至微溫洗患處,日洗一次。

蛇咬傷:甕菜洗淨搗爛,取汁半碗和酒服之,渣塗患處。

蜈蚣咬傷

:鮮甕菜,食鹽少許,共搓爛,擦患處。

“每食必設,乃與五穀親,蓋其性滑能養竅,中空能疏滯,寒能抑熱”,

清代植物學家吳其睿在《植物名實圖考》中盛讚甕菜,因為這道菜治好了他的溼熱症,讓他脾胃恢復健康。今年夏天亦會炎熱異常,可以常吃一些甕菜,輕利一下腸胃。

特別說明: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

作者 | 五味子,曾為媒體工作者,從事文字工作,年過四旬為了解生命轉而學習中醫,在百草箱的中醫學習中浸染,希望將自己的學習過程分享出來,讓每一個人都開始認知自己,認知生命。


真味 | 甕菜,平常夏天的味道

【百草箱】

“欲為天心喚夢醒”,賴世倫老師受南懷瑾老師影響,尊師囑託於2005年回國,2006年創辦百草箱至今。秉承“辦教育就是要犧牲自己”的精神,投身傳統中醫、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播事業中。


風雨十四載,也是百草箱的公益十四年,平臺所有的課程活動結餘均投入到了中醫藥文化傳承和推廣的相關公益慈善項目中。2020年成立百草箱專項公益基金,願攜更多有識之士,踐行大醫“普救眾生含靈之苦”的精神,以醫濟世。

真味 | 甕菜,平常夏天的味道

真味 | 甕菜,平常夏天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