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有度,人生哲学(深度好文)

鬼谷子提出,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以圆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

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对待。

鬼谷子原文讲到,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方圆有度,人生哲学(深度好文)

即使我们暴露给对方的信息量微乎其微,对方也会很快的向我们敞开心扉。就像阴变阳、阳转阴,圆变方、方转圆一样,应用随心,变化自如。也就是说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我们用圆滑的方法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我们用规矩规则去应对他。

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以用这种规则去掌握。如果我们自己不事先确定策略,我们就不能正确的去支配他人。我们做事时不能没有技巧,不然就会不合乎实际情况,违背客观规律。

总之,我们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需要先制定考察别人的策略,再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让对方摸不透其中的门道,觉得我们就像天神那样已经达到难测难知的至高境界。

方圆有度,人生哲学(深度好文)

北宋真宗年间,地方上将晏殊和蔡伯俙两名神童举荐给朝廷。真宗很高兴,让他俩陪皇太子读书。皇太子年纪很小,十分贪玩。晏殊总是规劝他,惹得太子生厌,而蔡伯俙则处处讨太子的欢心。有一次,真宗皇帝要检查太子的学业,太子要晏殊代做一篇,晏殊不肯。太子又叫蔡伯俙写,蔡伯俙马上代写了一篇。真宗皇帝发觉有假,追问下来,晏殊如实禀告了。这下太子气坏了,他恶狠狠地对晏殊说:“我将来当了皇帝,就杀你的头!”晏殊毫无惧色地回答:“就是杀我的头,我也不弄虚作假。”后来,太子当了皇帝,即宋仁宗,晏殊被任命为宰相,而蔡伯俙反而被疏远了。

晏殊以方略对待皇太子,绝不弄虚作假,结果后来被委以重任。而蔡伯俙则一味采取圆略,阿谀奉承,反而遭到疏远。

方圆有度,人生哲学(深度好文)

“能容物者,物乃能容”,这是晏殊告诫初入仕途的王安石的一句话。这可以说是人生至理。不要责难别人轻微的过错,不要随便揭发他人个人生活中的隐私。不管你的品德多么高尚、你的观点多么正确,只要你对别人苛刻,他就会把你当成他的敌人。不念人旧恶是要有些胸襟的,只有修养高的人才可以做到。其实人际间的矛盾往往因时因事而转移,总把思路放到过去的恩怨上属于不智之举。王安石后来的仕途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王安石生性聪明、学识渊博,但却口下无德。郑毅夫写诗引用李白诗句,他就嘲笑:“此人不识字。”王安石成名前,他舅舅曾讽刺他的蛇皮身,一旦科举得中,他就立刻寄诗给舅舅报此仇。尽管他倡导的变法利国利民,但反对的人多,支持的人少,终于夭折。如果他能宽厚待人,不四面树敌,也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与人相处一定要有分寸,既不可对人苛刻,也不可过于亲近。我们常常说对人要真诚友好,这并不是说要没有选择地和任何人做朋友。在向别人掏心窝肺时,一定要先对他有所了解。一个人不设防地对待他人,而且成了习惯,那么如果他自己感觉累了,或觉得彼此志不同道不合了,这时再抽身,对彼此都没好处。生活中,由这个原因而引起的矛盾并不在少数。

方圆有度,人生哲学(深度好文)

学习圆方之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对待别人的错误。倘若别人无意中犯了错误,违背了你的心愿,打乱了你的计划。这时,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气愤,接下来可能会大发雷霆。很多人都会如此,然而这样做根本于事无补,其结果往往是加剧了对方的恐惧、不满,甚至仇恨,事情往往会越来越糟。其实,如果能够忍住一时的怒火,反过来宽容别人,结局就会不同。

俗话说“兵不厌诈”,在商业领域也是如此。法国方面察觉到日本人有“诈”之后,没有予以当面揭露,而是不露声色地抢先一步,破坏了对方的意图,同时还维护了表面上的和谐关系,确实是十分高明的做法,达到了鬼谷子所赞许的“与人也微,见情也疾”的境界。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违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