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我來說】試管14次終成功

【每日一星1413續集—重磅推出】

張女士,45歲,遼寧人,結婚12年,始終不育不孕,指導同房2次,人工授精3次,從38歲被迫開始做試管,前後做13次全部失敗,2次生化,11次不著床,祥林嫂似的就診。

化驗:NK 17.1%, ANA 1:80陽性, 封閉抗體陰性,血小板聚集率增高,最高96%,血栓彈力圖R降低,為4.8分鐘,子宮動脈阻力左側 RI 0.9, S/D 9.93,右側RI 0.85, S/D 6.87,AMH降低,為1.09,葉酸代謝基因677位點為C/T、1298位點A/C雜合子突變。

診斷:免疫凝血性不良妊娠,葉酸代謝基因雜合子突變,卵巢功能降低,子宮動脈阻力增高。

就診後先後2次調整方案,最後一次調整為:阿司匹林+美卓樂+他克莫司+低分子肝素+蛋白三組+欣普尼+吉賽欣+鈣劑+輔酶Q10+他達拉非+硝苯地平緩釋片,第14次試管終於成功,2019年9月5日晚,孕38周+6天,剖腹產女寶1枚,體重6.24斤,母女平安,祝賀祝賀!!!!

注:本文由患者本人和醫生編輯及修改,並經患者同意授權發佈,同類患者閱讀後深受教育、啟發和鼓舞,紛紛表示衷心感謝!


劉主任,您好:

第一封來信

非常感謝今天能有這樣一個機會來分享我的求子路,更主要的是感謝有這個機會來當面表達對劉主任的感激之情,也希望通過我的經歷分享,能給有相同經歷的姐妹增加一點信心和勇氣。

我是張女士,今年45歲,2007年結婚,那年我33歲,愛人35歲,自認為我們身體很棒,加之租房子,生孩子也就沒納入計劃,兩年後,有個好姐妹跟我說,為啥還不要孩子?我說不急,不是48歲還能生嗎?早晚生個就行唄!姐妹說,她備孕兩年了,都沒有,不是你不避孕就能馬上懷上的,我都準備試管了!這下我慌了,趕緊跟愛人去做優生優育檢查,我沒有發現啥問題,愛人有點弱精,醫生說調理一下就好!我也沒當回事,愛人積極吃藥治療,果然有效,三個月指標可以了,愛人說再鞏固一下,又吃了三個月,結果不好了!以後再吃也沒管事,無奈,愛人看中醫,不同醫院的中藥,愛人一吃就是兩年,很受罪。

【我的故事我來說】試管14次終成功

那個時候,我37歲了,醫生建議人工授精,我們來到知名的北醫三院,第一次人授沒有成功,接著第二次,第三次失敗,我們2012年就進入了試管,我想都這個地步了,肯定成了,第一次用拮抗劑方案,取了10枚卵子,形成胚胎5個,移了2個8細胞,一個6細胞,瞧這個數字,我覺得肯定成了,回家很興奮,結果13天開獎為大白板,14天抽血,血值一點幾,心有點涼,因為沒有胚胎了,剩下的兩枚沒有冷凍價值,丟棄了!

休息半年,我又第二次促排,專家說這次養囊,年齡大了,囊胚著床率高些,這次取10枚,配成5個胚胎,養囊2枚,還是專家親自移植,這次還是很有信心,10天驗尿兩道槓,隔天沒有加深,我慌了,去醫院抽血,血值四十多,醫生說不太好,隔天看翻倍,14天就降到11了,生化了!這次就高興一天,但總算進步了,又等半年,我又第三次促排,取卵,養囊,移植,就這樣週而復始,一直持續到第十次,都是以失敗而告終,我終於崩潰抑鬱了,三院最頂級的專家我都看了,就是找不到不著床的原因,說很複雜,年齡大了,胚胎不好,具體是誰的不好,不知道,就是讓我一次次嘗試,那時我42歲了,三院建議放棄,否則人財兩空!


【我的故事我來說】試管14次終成功


那時我不甘心,也抑鬱了,像個祥林嫂,見人就想哭,想訴苦,有個病友推薦我找風溼免疫科的劉主任,我當然馬不停蹄地天天排隊掛主任的號,終於掛上了,劉主任第一次看見我,跟我說,你太不容易了,都十次了,跟助理說:很值得研究(覺得主任很有挑戰精神),生殖大夫看見我的病歷都頭疼,主任還主動加我個人微信,說這次應該能成,讓我做了全面的檢查,診斷為免疫凝血性不良妊娠,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強的松+肝素+蛋白+瑞白+鈣片+葉酸+b6+彌可保,可惜那次沒有著床,想想剩下的胚胎是6天的囊胚,級別不太好!緊接著,我又找到劉主任,這次加強版方案,阿司匹林腸溶片+美卓樂+肝素+蛋白+恩利+瑞白+鈣,結果那次促排只配成一個6細胞的胚胎,湊合移了,結果失敗了!

當時覺得可能真是胚胎不行,但幾十萬花了,我還是不甘心,換到協和醫院,還是看的全國知名專家,重心檢查一遍,試管建檔,等待試管排隊半年,準備試管時,專家說我不具備試管指徵,我愛人精液檢查還可以,我說:在三院檢查十年都不合格,專家張口就說:三院檢查錯了,我毅然離開了!

轉眼到了2018年了,我針灸過,吃中藥,最後決定去海總一搏,連續三次促排,攢了5個胚胎,真的老了,枯竭了,這次海總給上蛋白+肝素+阿司匹林腸溶片+強的松,我覺得與主任用藥差不多,就默認了!結果還是不著床,就剩三個胚胎了,不想再做了,我重新找到了劉主任,這次讓我很吃驚,主任這一年方案都改版到第55版了,連他的助手也跟我說,他們都得緊跟學習,這期間,我參加了幾次主任的交流會,我每次都認真看幾遍主任分享的成功案例,我跟主任說,這是我的最後一次了,不成功,我真的永遠放棄了,主任說,這次肯定成了,用最強方案,阿司匹林腸溶片+美卓樂+他克莫司+肝素+蛋白三組+欣普尼+吉賽欣+鈣+輔酶Q10+他達拉非+硝苯地平緩釋片。

【我的故事我來說】試管14次終成功

為了嚴格執行劉主任的方案,我把移植時間也推後了,我的生殖醫生很好,很崇拜劉主任,說:我滿足你,你去輸蛋白吧,就這樣,主任讓提前一個月用藥,我就一個月,讓七天,我就七天,一點不錯,我心理也踏實了,心想著嚴格執行了,再不成,認命了!就這樣,移植第八天,驗尿為兩道槓,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趕緊讓愛人看看,直到現在,有時候還像做夢,在劉主任的保駕護航下,我已經13周多了!在此,我代表我的家人對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您一路的關照,保駕護航!真是我們的送子觀音,我們的大恩人!

最後我還要感謝偉大的主任和他的團隊,精心整理各種案例和文章供我們參考學習,開直播給我們加油打氣,建立各種患者群讓我們有伴同行,舉辦各種學術會議和演講,讓更多醫生和患者瞭解複發性不良妊娠相關知識,總之,感恩你們無私付出和努力,你們是愛的種子的播送者,是生命的締造者。你們用堅定的眼神鼓舞病人的信心,用溫暖的雙手呵護病患健康,感恩有你!

張女士 2019-3-13

第二封來信——我的求子之路

我是07年結婚的,期間沒有懷孕過,2012年來北醫三院生殖中心建檔,先後做過指導同房2次,人工授精3次,試管促排卵8次,移植12次,10次未著床,2次生化!

具體如下:2012年10月,抗凝結劑方案,取卵10個,配成胚胎5個,移植3個,失敗;2012年12月,長方案,取卵10枚,養成囊2個,移植兩個囊胚,生化;2013年7月至11月,長方案,取卵13枚,配成6個,冷凍6個,移植3次,失敗;2014年2月,短方案,取卵5個,沒配成胚胎;2014年7月,長方案,形成3個囊胚,移植2個,生化;2014年12月,解凍一個囊胚,失敗;2015年1月,超長方案,取卵2個,形成囊胚1個,移植,失敗;2015年9月,抗凝接劑方案,取卵7個,形成2個囊胚,移植,失敗;2016年7月,長方案,取卵9枚,配成7枚,養囊3枚,移植2枚,未孕!2017年1月,解凍囊胚移植,仍然未孕,失敗!

【我的故事我來說】試管14次終成功

期間申請專家會診,尋找原因,專家說胚胎質量還行,最終沒有找到原因,幾位專家好心建議我放棄吧,我們不是神,是人,未知原因太多;你現在就是賭博,否則傾家蕩產,人財兩空,明白嗎?聽見幾位專家的建議,心想,要個孩子不是主觀努力就能實現的,難就難在找不到原因,一味的盲目地嘗試!最終孩子沒要來,錢花光了!身體也糟蹋壞了,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卻堅信肯定能找到原因,所以不甘心找不到,2018年又輾轉來到海總,促排卵3次,攢了5枚卵,解凍移植2枚凍胚,未孕!這時家裡人都建議我放棄,可我還有三個凍胚,罪受了,錢花了,不能扔了吧?

我抱著最後的希望再次找到劉湘源主任,我說成敗在此一舉,移植完再也不做了!劉主任對我的病情特意去研究,建議我嘗試超強方案,不同於前兩次,我看了和前兩次大不相同,主任說前兩次方案覺得我花錢太多,主要從省錢的角度考慮,看來不行!其實,16年我用了劉主任的兩次方案,那時我還半信半疑,覺得自己免疫沒問題,因為在生殖做過主免,所以方案的執行力不強,沒有嚴格執行主任的用藥方案,加上胚胎質量一般,導致兩次都沒著床!但這次,病友的成功讓我看到曙光了,宮腔鏡檢查3次沒發現問題,內膜每次都說好,可就是不著床,我決定這次嚴格執行主任的方案,死馬當作活馬醫,為此,移植日期推後4天,在劉主任的一路保駕護航下,我最終等來了奇蹟:今年九月初,成功地當上了媽媽,有了自己的寶寶!

為此,特別感激劉主任!真可謂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劉主任從人的身體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各個系統是相互影響的思路出發,大膽創新,另闢蹊徑:認為免疫系統一定會影響生殖系統,部分不孕的患者,有可能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進而影響了生殖系統,最終導致了不孕,從而為眾多患者,撥雲見日,跳出生殖的圈子,從免疫的角度看生殖,解開了困擾生殖學科的謎團,其實,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是科學研究的一個新趨勢!最後贈送劉主任兩句話:杏林典範潛心學術匠心獨妙;蒼生良醫造福患者勞苦功高!

張女士 2019-9-19

院領導:

您好!

今天,我的寶寶已經滿月了,她是在北醫三院出生的,我非常感激北醫三院!當我準備好了錦旗,準備到北醫三院感謝劉湘源醫生時,他告訴他即將離開心愛的單位,我和受恩於劉主任的其他成百上千的患者一樣,懷著一種複雜的心情,含淚給您寫了這封信,想代表他們,跟您說說我的心裡話,談談貴院原風溼免疫科主任劉湘源醫生,打擾您了!

下面是我艱辛的求子之路,我是遼寧人,今年45歲了,07年結婚的,結婚晚,期間沒有懷孕過,2012年,慕名來到北醫三院生殖中心,到2017年,六年中,先後做過指導同房2次,人工授精3次,試管促排卵8次,移植12次,10次未著床,2次生化!手術大出血一次,每次都是滿懷希望,最後失望而歸,身體一次一次被摧殘,精神一次一次受折磨,頻臨崩潰和抑鬱的邊緣,幾位善良的專家好心地建議我放棄吧!

聽了幾位專家的建議,儘管有點失望,但是還有一點感動,不沾親不帶故,掏心窩子給我說實話,非常感激專家們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心想,就是受限於當今的科技發展的水平吧,要個孩子不是自己一廂情願的事情,一味的盲目地嘗試!最終孩子沒要來,錢花光了!身體也糟蹋壞了,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的故事我來說】試管14次終成功

但是我真是心有不甘,我又沒做什麼壞事,上天不應該不賜我一個孩子,不給我一個做媽媽的機會,也許是賭徒心理了吧, 又覺得嘗試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嘗試,肯定不會成功,年齡越來越大,身體條件越來越差,希望在一點一點減少,時不我待,只要還有一絲希望,我就努力下去,真要是不行了,我也不後悔,我盡力了!

期間,偶然和病友交流時,從病友那裡得到劉湘源主任的信息,說劉主任對反覆流產、胎停等疾病很有研究,擅長免疫治療,有好多成功的案例,彷彿即將溺水的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2016年,其實我就找到了劉主任,只不過前兩次方案,因為我曾做過主免,甚至查過染色體,覺得自己免疫沒問題,有點半信半疑,所以沒有嚴格執行主任的用藥方案,導致兩次都沒著床!

經過一年多的調整,輾轉到了2018年,我來到了海軍總醫院,促排卵3次,攢了5枚卵,解凍移植2枚凍胚,未孕!這時,家裡人再次強烈建議我放棄,可我還有三個凍胚,罪受了,錢花了,不能扔了吧?我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想法,又找到了劉湘源主任,我說成敗在此一舉,發誓移植完再也不做了!

劉主任對我的病情特意去研究,劉主任說前兩次方案覺得我以前已經花了太多的錢,考慮我的經濟狀況,用藥有點保守,看來不行,需要我們進口藥,我決定這次嚴格執行主任的方案,為此,特意把移植日期推後4天,在劉主任的一路保駕護航下,我最終等來了奇蹟:今年九月初,成功地當上了媽媽,有了自己健康的寶寶!現在寶寶乖巧可愛。當時,在聽到寶寶第一聲啼哭,我也激動的哭了,幸福來之不易,我倍加珍惜,吃水不忘挖井人,為此,特別感激劉主任!

真可謂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劉主任從人的身體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各個系統是相互影響的思路出發,大膽創新,另闢蹊徑:認為免疫系統一定會影響生殖系統,部分不孕的患者,有可能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進而影響了生殖系統,最終導致了不孕,從而為眾多患者,撥雲見日,跳出生殖的圈子從免疫的角度看生殖,解開了困擾生殖學科的謎團。其實就像知識沒有盡頭一樣,學科沒有邊界,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是科學研究的一個新趨勢!

有才只能在“山”中看風景,格局小;有識可以從空中俯瞰 “山”的全貌,格局更大,劉湘源主任是既有才又有識的專家!患者之間見面,難免像祥林嫂那樣傾訴的,各省的都有,很多都是堅持好多年的,輾轉好幾個醫院的,相互彼此加個微信,形成一個小群,成員不斷增多,尋求心裡的共鳴,訴訴苦:有些老公是幾代單傳,不希望斷後,家庭頻臨破裂的;有些是自己有問題,老公沒有問題,心生愧疚的;有些就是母愛氾濫希望做媽媽的,大部分人都有些病急亂投醫,天南海北跑、中藥、西藥、針灸一起上的,連農村偏方都不放過,大家彼此安慰,相互鼓勵,抱團取暖,在精神上相互扶持,一路走來,各種滋味,五味雜陳。

【我的故事我來說】試管14次終成功

我在海總遇到一個從農村來的病友,冬天捨不得花錢吃飯,餓了就拿一大塊熟肉,用開水燙一燙,啃兩口,沒有菜,我看了心疼得直掉淚。據病友瞭解,抱著孩子來給劉主任送錦旗的累計有200多人,劉主任治好的患者,至少有上千人,劉主任為上千的家庭帶來了幸福,解除了很多患者的病急亂投醫的煎熬,挽救了一部分頻臨破裂的家庭,說劉主任勞苦功高,一點也不為過!

我想說的是希望北醫三院這樣的全國知名的醫院,能包容像劉湘源主任這樣潛心學術、淡泊名利的專家,為眾多苦苦尋覓幸福的患者拓寬羊腸般的求醫小道,為他鋪就一條平坦的創新之路,開始,也許理論不夠嚴謹,成果不夠突出,但是為創新的小火苗遮風擋雨,定能成烈焰燎原,讓貴院成為百家爭鳴的學術高地,成為同行百鳥朝鳳的學術聖地,謝謝!

作為患者,我想對劉主任說:

杏林典範潛心學術匠心獨妙;蒼生良醫造福患者勞苦功高!

最後,感激北醫三院,感謝產科的巍媛醫生,感謝產科的譚老師!祝您工作愉快,祝願北醫三院越來越好!

懂得感恩的張女士 2019年10月5日

點評與分析

張女士(患者)

又一個高齡的媽媽,太不容易啦!看到張家本家大姐的求子之路,心中的痛又被揪出來了!要孩子這事真的是得有方向,不然枉費時間,枉費自己掙來的辛苦錢,枉費精力!其他浪費了都好說,就是時間,我們女性一旦錯過了生育年齡,要孩子真可謂艱難!真心,能夠有平臺專門推廣類似我們這樣的老大難!

毛毛(患者)

張女士的勇氣和毅力真的讓我很佩服,經歷了10次試管移植失敗後,她終於找到了劉主任,經過多次調整方案,最終在第14次移植時成功了,並生下寶寶,她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平時在患友群裡交流的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說:這次又沒著床或又胎停了,我想放棄了。雖然我能理解她們的心情,不過不贊成她們的做法。我們在求子路上走得確實很不順利,但這並不能成為我們放棄的理由。失敗了說明我們沒有找到真正原因,沒有解決問題。

【我的故事我來說】試管14次終成功

真心希望姐妹們能夠擦乾眼淚,勇敢的站起來,積極面對自己的病情,深入檢查,揪出問題的所在,相信成功的時候,我們會為自己感到自豪的,姐妹們,加油!

王新芳(醫生,晉城市第二人民醫院)

勇敢的女人,勇敢的家庭。來看看這些數字:35歲~45歲,35歲開始計劃懷孕,歷經千辛萬苦,歷時10年,45歲終成功懷孕;14次試管,前10次促排、取卵、養囊、移植,均以失敗告終,生殖醫生放棄她了:後4次是這個勇敢的女人,勇敢的家庭在苦苦地堅持,不放棄,才有了45歲的成功。結論:堅持就是勝利,曙光就在前面!主任的勇於探索,決不言棄的精神,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如此疑難病例,主任卻認為:很值得研究。

起初用基礎方案,加強方案,最後用了最強方案,主任也是人,而不是神,也有失敗的時候,主任也失敗2次,但他並沒有像生殖醫生那樣,將如此疑難、如此高齡(45歲)患者放棄,而是給予了鼓勵和肯定。患者在堅持,主任更在努力、在探索、在研究治療方案,目的為的是醫患攜手幫助患者完成患者家庭的一個心願!

主任的樂觀心態及給予患者肯定的語氣,給了患者莫大的鼓勵和精神安慰!其實,我個人認為:對診治許多疑難病患者或保胎中出現巨大風險的患者來說,主任是承受了更大心理壓力的,為了患者不緊張、不焦慮,為了患者的成功,主任把壓力轉到了自己頭上,何等胸襟,真是大醫胸懷,令人欽佩!

我相信:成功背後,沒有坦途!表格病例,更新之快,患者都歎為觀止,說明主任就沒有停止過前進的步伐,主任一直在探索、在改革、在創新,在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無論是患教會,我的故事我來說,帶教學生,寫書出書,開學術會議,義診等等形式,還是面診,好大夫問診,微信溝通,主任都是在思考、在推出、在執行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把“怎樣能更好更快地服務於這些特殊患者"作為自已的思考方向之一。為主任的無私奉獻點贊,為主任的大愛無疆點贊!

小夏(患者)

張女士的經歷真是坎坷,相信每位讀者看到心裡都會忍不住感嘆。還好沒放棄,張女士歷經14次試管,輾轉北京三大著名試管醫院,結婚十二年終於迎來心愛的小棉襖。張女士42歲(2016年)時已歷經N次取卵、養囊、移植失敗,北醫三院生殖中心建議放棄,否則人財兩空。這年在某位患友的推薦下,張女士找到劉主任拿了保胎方案但試管失敗。後來歷經兩次更換保胎方案,張女士終於在海總試管成功。

【我的故事我來說】試管14次終成功

從35歲到45歲堅持吃藥、治療、做試管,張女士的執著和毅力非常人能比。但是張女士固然精神可嘉,這種堅持也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和家人支持做後盾。患友們在求醫過程中也要量力而行,不要忽略了家庭本來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