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也戴假髮嗎?他們的假髮是從那過哪裡來的?

現代人壓力大、經常熬夜,90後都開始大把脫髮了,大家也對此想了不少辦法補救:防脫髮的、生髮植髮的,都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見效最快的莫過於戴假髮了。說到這裡,很多人肯定有一個想法:

平常看古裝劇,古代人頭髮會做各種繁雜的髮型,他們真的有那麼多頭髮嗎?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古人也是會戴假髮的,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擁有一頭烏黑濃密泛著光澤的秀髮,而古代的造型也很多,很繁複,髮量不夠那是很掉面子的事情。所以,我們的老祖宗們也是會戴假髮的,很多造型也不是隻靠自己的頭髮就能夠完成的。

古代人也戴假髮嗎?他們的假髮是從那過哪裡來的?

中國歷史上,假髮最早的記載出自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在《詩經.國風》裡有一首詩歌《君子偕老》,名字聽起來很浪漫,但其實是一首諷刺衛宣公夫人宣姜的詩。這首詩中反覆讚美宣姜華麗的服飾和美麗的容貌,用來反襯她的品行不端。

其中有一句:"鬒髮如雲,不屑髢(dí)也。"意思是宣姜的秀髮如雲一般濃黑又稠密,根本用不著假髮來裝點。在衛宣公所在的春秋時代,假髮已經有它的專有名詞了。

古代人也戴假髮嗎?他們的假髮是從那過哪裡來的?

到了唐代,假髮的使用和需求量達到了一個巔峰,這和當時的審美觀有點關係。從畫作和陶俑中,我們可以看出唐代仕女們的髮型十分多樣化,髮髻高聳,整體造型飽滿。從文字上看,漢代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的風氣,到了唐代"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假髮已經相當普及。

古代人也戴假髮嗎?他們的假髮是從那過哪裡來的?

不僅女子,男人也有戴假髮的。由於滿清政府實行剃髮留辮的政策,想活下來的男性,必須將前額一大片頭髮全部剃掉,留下後腦勺的一部分做成辮子(禿子和尚不在此例)。清末送留學生出國之後遭到外國人的嘲笑。大家都覺得難看,於是都把辮子給剪了。後來回國,沒辮子又不行,於是就戴上假髮。假髮就是一根假辮子粘在瓜皮帽裡面,戴上瓜皮帽就行了。

那麼,古代的假髮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古代人也戴假髮嗎?他們的假髮是從那過哪裡來的?

其實古人的假髮都是用的真頭髮,雖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隨意剪頭髮,但是也不是沒有獲取頭髮的途徑。一種是窮得土都吃不起了只有賣頭髮,但不會剪掉太長,一種是犯人被剃下來的頭髮,還有就是其他國家進貢的假髮。

由此可見,古代對美的追求絕對不比現代差,而對於假髮的需求量也很大,尤其是唐朝,說全民女子都戴假髮或許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