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夫之會說出“國恆以弱沒,而漢獨以強亡”

  大漢王朝作為華夏第二個大一統王朝,在劉邦獲得楚漢戰爭勝利同時,也有著恥辱的白登之圍,匈奴和親,也有繁榮的文景治世,戰功赫赫漢武帝北驅匈奴,而這個在華夏曆史上擁有者特殊的地位王朝,何以讓王夫之說出“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的話語。

為什麼王夫之會說出“國恆以弱沒,而漢獨以強亡”

  漢朝的建立,是在秦末戰爭,以及楚漢戰爭後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開國之初,劉邦甚至都找不出六匹同色的馬來拉駕,可見困難,而為此文景二帝,崇尚黃老之學,實行無為之治。

  強幹弱枝,富裕百姓,通過削弱朝廷的影響力,讓百姓自然發展,恢復生產,但在這樣的經濟政治政策下,就會導致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地方做大,無視中央。

  所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有了西漢王朝歷代皇帝,強遷天下豪強於關中守陵,弱化地方的實力。但就算這樣,也讓我們,以及當時劉氏皇族感受到一個無法忽視的集體:豪強。

  而這些豪強來歷可不小,都是先秦擁有封邑的貴族,掌握著整個華夏的最先進的文化知識。

  在沒有郡縣制的先秦,封邑是一個很重要的行政單位,也是領地名稱,比如楊候,他的領地就是楊邑,在楊邑所有人都是他的子民,可以隨時將百姓武裝成士兵,猶如西方,我的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當時的中國也是如此。那秦漢實行郡縣制,封邑改為縣,設縣令?封邑被奪了,那些七國貴族的爵位怎麼辦?

  秦朝作為以法家治國的王朝,根本容不得這些人,直接將這些人打為平民,所以等到秦朝疲態,所以才會有天下皆反的狀況。那漢朝呢?就顯得平和一點,民望高的,封為郡官,態度更好的,直接與劉氏結親,普通的,就是縣官,反對的直接咔嚓,但也只是咔嚓領頭,不可能把所有人殺了,整個封邑都是人家的,劉邦總不可能算啥了吧,所以族人淪為平民,但就算是如此,這些人仍然擁有很高的民望,全縣的百姓仍然擁護這些失去爵位的領主,也就形成了家族,因為是一個封邑的,所以基本上全縣的人都姓以封邑名為姓,這就是最早的家族形式了。

  這就形成了地方豪強,都是失去了領地,但有著權利,知識,錢財的七國貴族。

  東漢劉秀得天下,扔掉了強遷天下豪族入關中的規定,反而是將豪強的注意力轉移到中央,吸引天下豪強力量,集中到中央,好讓皇帝掌控,可惜後世皇帝總歸不如劉秀,使得一些豪族壟斷中央官位,形成五世三公,六世三公,這也就有了:門閥,東漢時期門閥豪族並存。

  而在漢朝這樣的政治經濟情況下,每個地方的豪強,都掌握著當地的民望,可以隨時將本地的青壯武裝成士兵,也就是最常見的部曲,就是私人武裝,而東漢滅亡,只是劉氏皇室弱,並不是地方弱,猶如群狼,狼王強壯,自然能指揮群狼,但狼王一旦露出弱勢,必然群狼窺視狼王,東漢末年自是這個道理。

  時人說劉宏昏庸,為何寧要建西苑八校,實行黨禁,買賣官位,這些事情都需要我們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