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挺經》讀書筆記

曾國藩出身平民,27歲中進士,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官居二品。42歲身兼五部侍郎,49歲官居一品,53歲以一介書生封一等毅勇候。

毛澤東對他推崇備至: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蔣介石甚至明確表示師承曾國藩。

甚至於被後人稱之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他獲得巨大成功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奧秘?我們一起閱讀曾國藩經典著作《挺經》,尋找他留給後世的智慧寶藏。

曾國藩《挺經》讀書筆記


曾國藩《挺經•卷二•礪志》讀書筆記(三)

【原文】累月奔馳酬應,猶能不失常課,當可日進無已。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大意:經常奔走應酬,還能堅持每日的日課,必定會長進不止。人生惟有(做事)持之以恆是第一美德。

不管多忙,“常課”不能停止,一曝十寒最要不得,例如:清晨即起,灑掃庭除、背誦、練字、運動等等。長進靠的是日積月累,而不是臨時突擊。“士別三日即更當刮目相待”的呂蒙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有常”在眾多德行中當屬首要。我認為這個“有常”也強調穩定的、不易反覆的德行。(易反覆、無常是小人之為)個人修為是這樣,企業管理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原文】餘早年於作字一道,亦嘗苦息力索,終無所成。近日朝朝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月異而歲不同。

大意:我早年對於練字一道,也曾苦力探索,最終沒有什麼成就,近日來天天臨摹,很久沒有間斷,經年累月才感覺到有所長進。

曾國藩《挺經》讀書筆記

(文正公書法作品)

文正公以自己練字的切身體會,闡明“有常”的重要性。經常有學生或家長問我,語文成績有沒有辦法快速提高?我說哪裡有什麼捷徑,無非就是天天堅持背誦,熟讀成誦了,才能厚積薄發,草草讀讀看看,效果都不如背誦來的有效持久。長年累月背誦下來,多年以後就一成了自己的一座金礦,一生受用不盡。

【原文】可見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自如種樹畜養,日見其大而不覺耳。進之以猛,持之以恆,不過一二年,精進而不覺。

大意:可見不論年齡大小,事情無論難易,只要持之以恆去做,就像種樹養豬牛一樣,天天看它感覺不到它長大。奮力進取,持之以恆,不過一二年工夫,不知不覺已經精進。

1914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學習期間,曾寫過一副對聯自勉:“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把學書法要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的道理講透了。讀書、做學問、做事業,都是如此。想偷懶走捷徑,不但有損德行,必定也不會有成就。

【原文】言語遲鈍,舉止端重,則德進矣。作文有崢嶸雄快之氣,則業進矣。

【卷二完】

大意:說話謹慎、緩慢,舉止端莊穩重,那麼品性德行就進步了。做文章有崢嶸雄駿和暢快淋漓的氣勢,學業就增進了。

這個部分,文正公著重論述了“有常”對於一個人成才的重要作用。“有常”就是堅持、積累、循序漸進,進而形成習慣,才能產生作用,日積月累才能達到期望的火候。曾國藩把“常”的美德貫穿到言語、舉止和作文三方面,分成進德和學業兩個範疇,強調德業並進,才會達到“止於至善”的最高境界。

“進之以猛,持之以恆”,確實是幫助普通人革除惡習、發奮勵志的至理名言。

曾國藩《挺經》讀書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