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歷磨難,哪有心氣笑看雲捲雲舒

人生就像是去西天取經一樣,要歷經的遠遠不止九九八十一難之多。所謂不經歷八十一難,哪來七十二變。如果我們一遇到困難就自暴自棄,萎靡不振,那我們人生的終究會是一片空白。

來分享一個小故事。

有個人看見一隻繭馬上就要破繭成碟了,但是許久也沒有掙脫出繭的束縛,於是就像幫它一下,給繭剪了一個小口,讓蝴蝶從此爬出。可是沒讓他想到的,蝴蝶的破繭掙扎是為了給翅膀儲存能量,他這樣“幫助”,完全讓蝴蝶失去了飛翔的權利。

我們的成長猶如蝴蝶的破繭成蝶,每個人都要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才能在智慧上、膽量上有所成就。

孫悟空每次都想一個筋斗雲把真經拿回來,這樣做可以麼?當然是不可以,智者看重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沒有重重的考驗,就不會體會到真經的真諦。

孫悟空神通廣大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他還是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如此平凡的我們,受到現在的磨難也就很好理解了。換個思維想想,其實路上的磨難也是對我們的考驗,也是在鍛鍊我們。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逃避呢?

有器量的人明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磨難是我們生活的調味劑,也是我們的助力劑,只要我們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能堅持住我們就會把自身的能力發揮到最大。

“現代法國小說之父”、世界頂級大文豪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曾說過“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我們仔細想想,事實亦如此,只有經歷過暴風的洗禮,我們的方面才能才會得到昇華。巴爾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巴爾扎出身貴族,但他的童年就像是他的噩夢,母親對他的l冷漠讓他缺少了本應擁有母愛,更讓他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

上大學的時候,因為想做文學家,而父親喜歡律師,變得和父親的關係日漸緊張,以至於失去了經濟來源,不得不自己出去賺錢生活。但是在此期間他仍沒有放棄他的夢想,雖然付出和回報成反比,但他依然堅持著。

畢業以後,為了能有穩定的生活和創作的基礎,他從事過出版業、印刷業,但是都以失敗告終,後來還在和書商的交易中受騙。以至於欠下很多債。為了四處躲避債務,他只能不停的搬家,在他最困的時候,每天以乾麵包、白水果腹,但是他還是樂觀向上的,他在想象中完成了他的一餐。

在社會上經歷了太多的人情冷暖,遭遇了太多的變故,可是巴爾扎仍然沒有放棄他的夢想,他在手杖上寫道:“我將粉碎一切障礙。”他不放棄,仍然不斷的進行各方面的研究,學習了很多知識積累了很多經驗,終於成為了法國現實主義文學成就最高者之一。

屢遭失敗、負債累累…….這些足以讓一個人崩潰。可是巴爾扎不單單沒有退縮,反而越戰越勇,最後終於到達了人生的巔峰。真金不怕火煉,最好的東西往往就是這樣煉造出來的。

翻開名人們的自傳,他們都是經過烈火錘鍊出來的。司馬遷忍辱負重修的《史記》;勾踐10年臥薪嚐膽,才復國報仇;帕格尼尼一生慘遭8次疾病折磨,終成19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貝多芬身殘志堅,並著堅持不懈的毅力完成了《F大調協奏曲》。

當一個人接受磨難的洗禮時,最重要的是,要拿出勇氣和信心,要培養出一份大氣。我們要把磨難看成人生的墊腳石,把痛苦化為力量。

對磨難的認識,《孟子·告天下》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困難越大,激勵越大。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坤在手,燮理陰陽,踐中庸之道,惟君子得之。

面對不如意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自暴自棄,而是勇往直前,我們不能率否認掉我們自己,我們要做的是主動迎接磨難,來磨難中鍛鍊自己,放出耀眼的光彩。

只有經歷過了磨難,你的人生才算完整;只有經歷過了磨難,你才會明白什麼是大氣;只有經歷過的磨難,我們的靈魂才會得到昇華,事業才會開闊,才能勇往直前的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