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自由

李玫瑾教授: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自由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共同的心願,特別是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從小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應接不暇,可是家長,你可曾問過孩子:你開心嗎?

李玫瑾教授我寧願女兒不上名牌大學,也讓她過得快樂,孩子的心理成長比智力教育更重要,父母不應幫倒忙。

李玫瑾教授: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自由

在成長過程中,究竟是孩子的心理重要還是成就重要?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孩子在父母高壓下,雖然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智力水平,卻因為心理不陽光,容易出現抑鬱症自殺這類問題。"

李玫瑾教授: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自由

針對某些家長高度要求孩子力求完美,追逐名次的現象,李玫瑾教授同樣表示反對:

然而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做到像李玫瑾教授那樣肯定的態度,很多家長總是秉著"我都是為了孩子好"的想法去要求孩子達到自己內心的期望,卻容易適得其反,親手將孩子推向巨谷深淵。

李玫瑾教授: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自由

父母應該怎樣引導孩子?

首先應該尊重

孩子與大人是平等的,不存在誰命令誰,父母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孩子,和孩子討論事情的後果。

最後讓孩子自己去衡量,自己決定。

李玫瑾教授: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自由

選擇傾聽

發生矛盾了彆著急發火,先聽聽孩子的理由;給孩子選擇了好的補習班,問問孩子有什麼看法;不要一直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認為,有時候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教會孩子宣洩自己的情緒

不論是生氣、傷心、緊張還是難過,可以找到自己信賴的朋友、同學傾訴。或者通過運動、唱歌、寫日記等方式,把內心的情緒轉移出來。

李玫瑾教授: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自由

上好大學和快樂是可以兼得的

1.現身說法

父母對孩子的關心總是以“我是為你好為出發點”,不斷的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非愛行為”,簡單理解,就是以愛的名義對自己的親人進行非愛的掠奪。

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話來辦事,那就是白眼狼,就是不孝順,於是孩子在父母施加的強壓下,變得越來越消極,越來越大。

正確的做法無非就是現身說法,想讓孩子幹什麼,首先自己要做到位。

李玫瑾教授: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自由

2.給孩子試錯的機會,不事事包辦

人生而不同,其實不然,我認為人是有共同點的,比如任何一個人都會犯錯,孩子當然也一樣,但是錯誤其實是學習的機會,所以建議家長要給孩子試錯的機會,不要事事包辦。

這樣孩子也能獨立自主,走到哪裡,沒有父母的幫助,都會闖出一番天地,蒙臺梭利曾經說過:我們習慣服侍小孩,這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奴化,而且也是危險的。

李玫瑾教授: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自由

3.適時地放手、適當的壓迫

《奇葩說》辯手陳銘在節目當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這個時代的文明,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給Ta一方花園,給Ta養料和空間。你自由開放,你枝繁葉茂,你一枝獨秀,你孤芳自賞,我都為你鼓掌。

李玫瑾教授: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自由

或許孩子在這條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荊棘,但是因為家長的教育不周,孩子開始變得暴躁、叛逆、孤僻,甚至暴力,這樣的性格缺陷會讓孩子走向失敗。

我一直堅信,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優秀父母,當然這裡的有見識不是有錢,也不僅僅是旅行,而是將知識源源不斷的向孩子傳輸,教他們變得內心強大。

李玫瑾教授: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