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相声,我怕它完了,请别再糟蹋传统文化

相声是门传统艺术,对于观众来说,它能使人开心,令人发笑;对于相声艺人,它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手艺。从有相声至今,这门艺术经历过动荡、低谷,曾经像别的传统艺术一样,几乎消逝,万幸有一批具有匠人精神的艺人坚持着。

很难给相声下一个定义,笼统地说是一门语言艺术,听过一种说法,叫做“市井相声”,粗俗不雅,代表人物郭德纲,不知哪位高人提出来的,其实相声就是相声,本就源于市井,起初只是艺人们谋生的手段,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种传统文化,追根的话,它就是市井文化,用市井形容相声相当于用学术形容院校,它们本来就该是这样。

我爱相声,我怕它完了,请别再糟蹋传统文化

如今相声有多火爆,曾经相声就有多落魄,举个例子,有段时间相声濒临灭亡,演员刚上台,底下观众就已经开始喝倒彩往下哄人,有经验的演员附和观众,聊几句把人稳住,慢慢入活,原本准备的包袱大量删减,只留一个还不一定抖得响,急匆匆演完下台,权当是完成演出任务,相声讲究铺平垫稳,这么演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至于没经验的演员,恰巧脸皮再薄,就只能涨红了脸被观众哄下台了。这之后,诞生了一批抱着吉他上台唱歌的相声演员,如今不算什么,在当时却是很新颖,就这么的,作为传统艺术的相声靠着新颖时髦的形式暂时活了下来。

这个时期的相声从业者大部分只能叫演员,不能称艺人,相声技巧需要磨练、沉淀,舞台经验也好,应变能力也罢,我管舞台上的能耐叫做“艺”,没经历过这些,演而无艺,当然不能称为艺人。马三立马老,一段活如果有一百句话,前九十九句都在铺,包袱就一句,抖的山响,有能耐让观众坐住了,完全投入,认真听那九十九句还觉得没废话,不急不躁地等着包袱抖开,这就叫“艺”。

我爱相声,我怕它完了,请别再糟蹋传统文化

上面提到的,相声没市场、没观众是件很尴尬的事,这个尴尬不在于相声,而在于那批相声演员,相声本身并没有变,它一直在那,只是缺少会说相声的人,语言节目冠上相声的名,观众当然不买账,许多行业外的人进入相声队伍,否定传统,研究新相声,拿出四不像的东西跟观众显摆,好比一个人想要造车,你得知道什么是发动机,哪个是方向盘,只想着推翻前人智慧,非说四方形轮子跑得快,这不就是瞎胡闹么,所以说不能怪观众不买账,你愚弄他还要他高兴,天下哪有这好事。

“说、学、逗、唱”四门功课,哪一个都不简单,偏巧有人不这么认为,因此现在的相声处境和上面提到的那段时期很像,火爆的市场引来大批外行想要加入,能耐住了性子学的却没几个,何况是进入名利场,是非圈,如今依然有大批不会相声的演员打着爱相声的旗号做着毁艺术的事。

我爱相声,我怕它完了,请别再糟蹋传统文化

相声市场的火爆归功于一批真正有能耐的老艺人,他们把真正的相声传承了下来,归功于老郭,踏实学艺、踏实做艺,把真的相声推广开;相声行业的乱象也“归罪”于老郭,他成为不入体制却过得更好的艺人典范,不敢说以前没有过,至少没有做到这么成功的,大批效仿者出现,凭什么他成我不成,这些人只看到某个人成了,却看不见这人怎么成的。

还是那句话,相声就是相声,没有新旧,能用新旧划分的是活,传统活、新活,前提是它得是相声。一门传统艺术传承至今活了下来,还活得很好,这很不容易,真正爱相声并想以此为生的人就踏实下来好好学,只想混个脸熟成名得利的人高抬贵手,要创新就彻底新,叫什么名字都行,但别再冠名“相声”俩字,相声是传统文化,别再糟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