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戰術經典回顧,狂人的國際米蘭三冠王輝煌史

五大聯賽戰術研究分析,這次主角是由穆里尼奧帶領的國際米蘭。眾所周知,穆里尼奧的球隊往往在比賽過程中讓出控球權,寧願把皮球交到對方腳下,都務必要保持球隊陣型和站位,整體一致橫移補位,不要求盲目壓迫上搶導致失位,當搶回皮球后便發揮訓練有素的快速突擊。

來到國際米蘭,穆里尼奧繼續以Transition - 攻守轉換,作為球隊的核心戰術。

以下是2009/10賽季國際米蘭的常規正選陣容:

意甲戰術經典回顧,狂人的國際米蘭三冠王輝煌史

當年國際米蘭的前中後三線球員都經驗豐富,還能踢多個位置(例如隊長薩內蒂可踢左右兩邊衛,甚至被改造成後腰;齊沃可擔任左邊衛,中衛,後腰;斯坦科維奇能踢中場所有位置;埃託奧和潘德夫可翼可鋒),使得穆里尼奧的臨場調動更見靈活。

至於當季(09/10)的經典戰役就莫過於歐冠四強兩回合對巴塞羅那,以及歐冠決賽對拜仁慕尼黑。

首回合巴塞羅那在前往米蘭時旅程受阻,影響球員休息。下圖是雙方的正選陣容

意甲戰術經典回顧,狂人的國際米蘭三冠王輝煌史

該場比賽依舊由巴塞羅那以控球主導形勢,並率先取得一個作客入球。但穆里尼奧卻透過三種不同戰術為球隊反敗為勝。

首先是放棄man mark Messi戰術,改為安排薩內蒂擔任左邊衛,配合一對後腰莫塔和坎比亞索,三人牢牢地封鎖球隊左邊邊線,左邊half space,以及禁區頂位置,限制了梅西的慣常活動空間。

情況就如下圖,白色旗子是國際米蘭球員,橙色旗子是巴塞羅那球員,手指按著的橙色旗子是梅西,身邊被三名國際米蘭球員包圍(白色旗子),任由梅西盤球推進,身邊都總會有國際米蘭球員纏繞。

意甲戰術經典回顧,狂人的國際米蘭三冠王輝煌史

其次是針對巴塞羅那兩邊衛球員(馬克斯維爾和阿爾維斯)在進攻時身後的大遍空間,進行有效率的counter attack反擊。

意甲戰術經典回顧,狂人的國際米蘭三冠王輝煌史

最後,就是一擊即中的針對性部署。考慮到阿爾維斯當時的回追能力較馬克斯維爾快,於是穆里尼奧便安排倒戈的埃託奧,以及當時世界上其中一位最佳右邊衛麥孔,兩人不斷在右邊衝擊巴塞羅那的左邊half space區域,讓凱塔和左中衛普約爾疲於奔命。

來到次回合,先看看該場賽事的雙方陣容,值得留意的是國際米蘭只有10人應戰(原因是莫塔被兩黃一紅被罰下)

意甲戰術經典回顧,狂人的國際米蘭三冠王輝煌史

在開賽半小時後,國際米蘭的防守中場莫塔兩黃一紅被罰下,基於首回合領先3:1的優勢,國際米蘭只需戰平對手便可以進入決賽。有見及此,穆里尼奧立即要求前鋒埃託奧退居左邊衛位置,此舉可充分利用埃託奧的速度來防守對方右邊衛阿爾維斯的後上助攻,而當奪回控球權後,又可利用阿爾維斯身後的大偏空檔反擊對手,而進攻中場斯內德也退後協助中場防守,前場獨留米利托一人進行逼搶,陣式由開賽時的4-3- 1-2變成5-3-1。

另外,又以薩內蒂和坎比亞索兩名熟悉球王梅西的老鄉作人盯人防守,讓之前在整屆賽事都發揮出色的梅西於這場比賽表現乏善足陳,巴塞羅那猶如自斷一臂。而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國際米蘭的防線更越退越後,放棄控球權,實施穆里尼奧另一防守大計park the bus就是非常著名的“擺大巴”,務求在禁區內以人數優勢全面封鎖對方的傳球路線和射門機會。最終,國際米蘭殺入決賽。

這場歐冠四強之所以成為經典賽事,除了穆里尼奧臨場調動得宜,針對性部署成功,以及各球員的閱讀球賽能力強之外,最重要是一挫當時得令的巴塞羅那銳氣,為往後球隊如何封殺巴塞羅那提供參考。

來到歐冠決賽,穆里尼奧就把Transition的足球哲學發揮得淋漓盡致。

以下是2010年歐冠決賽雙方的正選陣容

意甲戰術經典回顧,狂人的國際米蘭三冠王輝煌史

拜仁慕尼黑當年由(師父)範加爾帶隊,講求控球在腳,兩翼傳中,縱使裡貝里缺陣,仍然控制大局,奈何受制於對手密密麻麻的防守網,使得進攻像老鼠拉龜。

(徒弟)穆里尼奧則貫徹穩守突擊策略,每當失去控球權便整體回防,一眾中後場球員無懼對方左右轉向頻繁,繼續具紀律性地一致橫移補位。中場核心斯內德依舊擔任由守轉攻的傳送樞紐,利用出眾的閱讀球賽能力,於中前場找尋空間作出致命傳送。兩個入球都是把握拜仁慕尼黑球員在由攻轉守時出現的漏洞,第一個入球由米利托接應塞薩爾的大腳長傳,力壓德米凱利斯頭球傳給斯內德,後者眼見米利托加速插入禁區,便第一時間斜傳,而米利托也不負所托打入,先開紀錄。到下半場又一次中場爭奪,斯內德先搶贏拉姆,再避過巴達斯圖貝爾的攔截後傳給埃託奧,後者在中場斜直線傳給米利托,該名決賽MVP盤球殺入禁區扣過布特把比分改寫成2:0

三場歐冠賽事都具有豐富的戰術細節值得球迷回味,穆里尼奧運籌帷幄,無論Transition, counter attack, park the bus, 都發揮得淋漓盡致,成就難能可貴的三冠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