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見證——馬關石丫口古碉

歷史的見證——馬關石丫口古碉

遠景中的石丫口碉樓

馬白鎮石丫口碉樓位於馬關縣城東南面約3500米的石丫口村北面山頂兩山峰凹部,佔地面積108.16平方米。坐北朝南,南面設門,牆身用石條、石灰、河沙、粘土夯築而成。碉樓平面呈正方形,兩層建築,改造前,頂部及樓板已毀,但牆體依然堅固。碉樓邊長10.4米,牆高5.4米,厚1.34米,室內面積50.16平方米,牆體四周設55個瞭望射擊孔。

歷史的見證——馬關石丫口古碉

石丫口碉樓改造前

《馬關縣誌》載:“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為加強邊防守護,清政府派官員田藍廷(湖南人,職銜無考)於馬白關征調鄉民千餘人,在縣城南約3公里處之石丫口、龍半坡分別建築碉樓各一座。”

歷史的見證——馬關石丫口古碉

改造後的石丫口碉樓

1884年,法國侵略者佔領越南領土,置越南於殖民統治之下。法國帝國主義一直覬覦我國西南邊陲領土。為加強邊境守護,防範法國帝國主義的入侵,清政府派官員在龍半坡、石丫口修築了兩個碉樓,以此彌補縣城地勢低窪,視覺欠佳的缺陷。碉樓居高臨下,如遇敵軍來犯,很快便能掌握敵人的動向,加上碉樓地勢險要,建築結構嚴謹、堅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緊緊封鎖住了山腳周邊的路口。

如今,戰爭的硝煙已漸漸遠去,歷史已載入史冊,置於巍峨山巔的古碉,仍像一位哨兵,不畏寂寞,不畏孤獨,見證歲月的交替和歷史的變遷。雨蝕草蔓的古碉,是抗法戌邊的歷史見證。

來源:馬關新聞網

原標題:歷史的見證——馬關石丫口古碉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湯維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