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順德美食還能吃到嗎?美的創始人出資2億元支援街鋪

疫情時期,順德美食還能吃到嗎?美的創始人出資2億元支援街鋪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和的慈善基金會出資2億元,聯合佛山市順德區逾24家行業協會、商會,並引入當地政府超過等12個部門參與決策,推出了針對順德小微企業的應急支援計劃。在兩個多月裡,累計資助4462家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資助範圍覆蓋零售、餐飲、製造業等多個行業。

和的慈善基金會是順德家電巨頭“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的家族基金會,2017年7月,何享健宣佈捐贈60億元,其中包括1億股美的集團股票和20億現金捐贈,並用這些資金成立了慈善信託,成為當時備受矚目的話題。這家基金會的起點是如此之高,業界一直對其抱有期待。但和的基金會就如順德企業一樣低調,成立數年,大動作不多,直至疫情期間,他們終於出手了:

2月6日,推出旨在緩解為小微企業資金壓力的“和衷共濟”計劃,預算2億元。

3月5日,“和衷共濟”第一期確認資助2997家零售業、餐飲業、旅遊業等的個體工商戶(≤100萬經營規模),每家個體戶獲2萬元無償資助金,共計5994萬元。

疫情時期,順德美食還能吃到嗎?美的創始人出資2億元支援街鋪

3月27日,“和衷共濟”第二期確定資助1199家制造業、餐飲業、住宿業的微型企業(≤300萬經營規模),每家企業可獲5萬元無償資助金,共計5995萬元。

疫情時期,順德美食還能吃到嗎?美的創始人出資2億元支援街鋪

4月17日,“和衷共濟”第三期確定資助266家以高新企業為主的小型企業(100萬-2000萬經營規模),每家企業可獲30萬元無償資助金,共計7980萬元。

疫情時期,順德美食還能吃到嗎?美的創始人出資2億元支援街鋪

值得關注的是,和的基金會在此次的大型資助活動中,顛覆了傳統慈善組織資助模式,他們摒棄了過往“專家拍腦袋定資助對象”的做法,有意識地策劃了一個由多個利益相關方參與的共創運動,比如,和的組織了由24家行業協會、商會代表構成“評審團”,並以“網絡報名”+“搖號”的方式決定資助對象,在搖號的過程中,還請政府公證處來監督。

學術界將這種有意識轉換決策者,從而超越已知解決方案的做法稱為“突破性創新”。《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曾發文指出,區別是否為突破性創新最重要的一點是,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共同創造置於優先地位,從而產生一些新的設計,而這些設計能讓人感到他們是一個嶄新的、正在崛起的世界的組成部分。

在慈善史上,富人對窮人救助屢見不鮮,但一位民營企業家,以家族基金會的形式,聯合商界,引入政府,對別家企業進行無償資助極為少見,這樣的創舉大約只會誕生於特殊的時期,與特殊的文化社群之中,學者陳春花曾指出,順德人在宗族祠堂文化的影響下,內斂守規、和睦相處,有著共同致富與感恩回報的財富觀。

需要指出的是,何享健的做法既是創新的,也是傳統的。此次2億多的抗疫資金,集中投放在順德一個縣級地區,何享健對原生社區的偏愛,與許多“前浪”企業家並無二致。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歸納何式慈善的特點,那就是“務實”,務實到極致。


1、何享健其人


疫情時期,順德美食還能吃到嗎?美的創始人出資2億元支援街鋪

“為何我本人及家人那麼熱心捐錢做慈善?”2017年7月,在60億元捐贈儀式的現場,何享健自問自答,“我一直在家裡強調,我的財富,除了自己的努力拼搏、美的人的共同努力,離不開改革開放,得益於國家的發展和政府的支持。”

1942年出生的何享健是新中國最早的一批民營企業家,他小學畢業,一度輟學務農,當過工廠學徒。1968年,何享健帶領23位居民,集資5000元創辦“北滘街辦塑料生產組”,開始了“美的”的創業史。1992年,何享健成立美的集團。1993年,美的集團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目前,美的集團發展成一家消費電器、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能供應鏈的科技集團。2018年7月,《財富》雜誌公佈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上,美的位列第323位。

何享健在經營企業時十分低調,成名數十年,卻極少接受媒體採訪。他曾說過:“我的普通話說不好,文化水平也不高,既不像柳傳志那樣能侃,也不像任正非那樣會寫,跟媒體接觸容易說錯話,容易被人誤解,給企業帶來危害。所以,我不如不講,少講多幹,把企業做大了,讓企業賺錢了,比什麼都強。”

何享健對政治也有獨特見解:“企業家要懂政治,但不要搞政治,更不能熱衷於成為一個政治或明星人物。搞企業不可一心二用,你又想搞政治,又想搞經濟,不行的。”

一個意思的細節是,在美的集團決策層中,沒有何享健的親屬,他的子女只持股而不參與日常管理。有人將之總結為“把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把慈善交給家人。”

2、“和的”慈善體系


何享健在搭建“和的”慈善體系時,也延續了這位廣東企業家“少說、多做、悄悄幹”的低調原則。

2017年7月,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在廣東順德公佈60億元慈善捐贈計劃,用以支持在佛山本土乃至全省全國的精準扶貧、教育、醫療、養老、創新創業、文化傳承等多個領域的公益慈善事業發展。


疫情時期,順德美食還能吃到嗎?美的創始人出資2億元支援街鋪

據2017年《中國捐贈百傑榜》,何享健家族以捐贈67.9億元位列榜首;而據2018胡潤慈善榜,何享健以總捐贈額74.6億人民幣獲得“中國首善”的稱號。

一方面,何享健投放善款的方式沿襲了中國富人的一大傳統——優先考慮原生社區,何享健將其大部分資金用於順德當地;但另一方面,何享健的做法也體現了一名企業家的創新意識,他引入商業工具,並不拘泥於傳統的公益方法。

何享健搭建的慈善體系頗為獨特,其60億捐贈一分為二,計劃用1億美的股權發起“和的慈善信託”,再把20億元現金注入其擔任榮譽主席的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以信託的收益持續為基金會“輸血”。2017年及2018年,和的慈善信託(計劃)收益分紅分別為人民幣1.2億元及1.3億元。美的公司已分別於2018年及2019年將現金分紅捐贈至和的慈善基金會。


疫情時期,順德美食還能吃到嗎?美的創始人出資2億元支援街鋪

▲和的慈善信託(計劃)圖

同時,基金會多線出擊,並孵化了數家“子基金會”,比如“順德區創新創業公益基金會”,這家基金會專門負責資助有關創新創業的項目。


疫情時期,順德美食還能吃到嗎?美的創始人出資2億元支援街鋪

有學者將何享健的慈善方法論稱之為“裂變”

。截至2017年年底,和的慈善基金會資助了1家養老院,1座嶺南園林,資助的機構和開展的項目均上百個。以由何享健捐贈3億元人民幣作為啟動資金的順德雙創基金會為例,截至2018年8月在青年創新發展領域累計投資25個項目,涵蓋智能製造、文化藝術等領域。

疫情時期,順德美食還能吃到嗎?美的創始人出資2億元支援街鋪

▲和園位於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由和的慈善基金會捐資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投入了鉅額資金,何享健在動用善款時卻十分謹慎,他會反覆計算,如怎麼用這筆錢,用在哪兒,用得值不值,怎麼用才算科學划算等。和的慈善基金會秘書長汪躍雲說,何享健要求基金會在運營中一直不斷向國外優秀基金會學習,要“像商業一樣經營管理慈善”。

何享健的基金會的項目則大多采用“政府支持、社會捐資、市場化運作”的運行模式,如善耆養老院、和園等主打的公益項目並不排斥盈利,盈利部分則用於項目及基金會的持續發展壯大。何享健曾說,希望“在順德帶頭創造一個社會氛圍,讓有能力、有條件的人共同參與。”

據內部人士透露,對於慈善基金會的種種細節,何享健往往親力親為,甚至比以往擔任美的集團董事長時管理得更加細緻。“以往涉及到企業決策的東西,他都會授權去做,但對於這兩個(慈善)項目,尤其是園林的命名,想要表達什麼主題等,何老總都親自過問”、“從沒見過他在美的時問得這麼詳細。”

企業家對慈善項目事無鉅細的過問,在近年來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中國慈善事業走上了一條與西方不同的道路。與歐美在公民社會背景下生長,以制衡權力、資本為使命的NGO不同,新生的中國公益機構十分弱小,相較之下也缺乏獨立性,作為主要資助者的企業家群體實際上已成民間公益事業的領導力量。

3、和的大額資助在順德的反響


一位熟悉順德當地的媒體人透露,“和衷共濟”計劃的出爐,是當地政府、何享健、和的基金共同推動的結晶。“首先是確實給部分中小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緩解了短期資金的壓力。其次是釋放了政府企業攜手應對疫情的信心。因為順德區政府也整合了六個億的資金扶持企業渡過難關,和的基金會是政府扶持之外的有益補充。”

一個蠻重要的背景是,幾乎在和的發佈“和衷共濟”計劃的同時,順德政府也印發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戰疫情,保發展”二十條措施》,提出“整合區、鎮兩級財政和凝聚社會力量支持不少於6億元”。

這一背景信息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了和的的思路,他們並非孤軍奮戰,而是當地社會總動員的一部分,與其他力量形成了錯位與互補。

容桂一家名為“艾爾斯派”的家居製造企業在獲悉了“和衷共濟”計劃後提出了資助申請。企業負責人範可欣稱,在獲得了一筆30萬元的資金後,企業馬上支付了場地租金、人工、水電等固定支出,渡過了一個“小難關”。

當然,順德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肯定不是6個億加兩個億就能解決的,他們更多的困難來自產業鏈的協同復工復產和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

有市民表示,雖然我不是經營者,但我依然想說聲“感謝”。疫情之下,可能最先消失的就是家旁熟悉的街鋪小店。那個街口的早餐店、路邊的士多仔、每次落班路過都會買兩個蘋果的水果檔。多謝和衷共濟項目出現,讓這些街鋪小店可以支撐住、熬過去。

順德區民營企業發展商會常務副會長莫佔江是“和衷共濟”計劃評審團一員,在他看來,專門評委小組的設立保證了這一項目的公開、公平、公正,“每一個受到資助的人,他們都是屬於一個小基金。他們用這筆善款將生意經營下去,能減低失業率,帶動上下游經濟,讓更多的人受惠。”

莫佔江認為,對於順德製造業來說,疫情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順德的製造業依託出口的比例較大,家電行業50~60%都是靠出口拉動的。目前疫情有全球性蔓延的趨勢,如此一來國外的訂單就會減少造成需求的衰退。未來至少半年裡,工廠會明顯感到的訂單量會減少,這是對行業結構性的打擊。“這個影響就像內傷,沒碰到好像不怎麼痛,但你碰到就不得了,而且後勁很足。”

和的基金會於疫情最大的貢獻,是為當地社會注入了信心,並帶來了一種向善的力量。


疫情時期,順德美食還能吃到嗎?美的創始人出資2億元支援街鋪

何享健的善舉感染著當地的企業經營者,當地一家塑料製品公司的負責人在與和的基金會交流時就說:“在企業經營困難的時候有人幫到你,而且是自己人,你給了我一筆錢,我做大了企業,可不可以回饋給社會,再讓你們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抱團發展,務實向善,順德這一方水土,也許就是這樣滋養而成,作為“前浪”的何享健,顯然也憧憬著“後浪”的奔湧。

後記 另有幾個有意思的點


1、順德企業家總是選擇將所有賺來的錢不斷投入本地的實業經濟,不去找什麼風口。長期觀察順德的陳春花說:“你在順德很難聽到‘風口’這個詞,你也不會在順德聽到‘豬會長翅膀’這句話,他們覺得豬就不會長翅膀,它就應該在下邊慢慢長。”

2、順德的行業協會和商會非常多,光是在評審團裡的就有24家,這大概是順德人慣於抱團發展的一個明證。而且,幾乎每個行業協會與政府互動的順暢渠道,政府的職能部門與行業協會也往往有定期溝通座談,甚至將專項調研直接交給行業協會去做。

3、順德政府也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政府,他們大概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依然把“小政府大社會”掛在嘴邊的一個地方政府。區委改革辦,決策諮詢委員會等等議事機構也會充分吸納企業界人士參與,能夠第一時間聽取企業訴求和意見。鎮街也有決策諮詢委員會,智囊團等這樣的機構存在。


和的的創舉,離不開這樣的生態背景,如果說制度優勢真的存在,這大概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