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大學讀文科沒前途?這些驚人的強項讓科技巨頭搶著要畢業生!

​美國高昂的大學學費、就業競爭的壓力,讓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重視“教育投資回報率”,想讓自己的學位以更具體的方式帶來回報,於是大學專業偏向了商科、醫學和STEM等起薪高、就業機會大的科系。

曾被認為是教育核心和靈魂的人文學科,比如哲學、藝術、音樂、語言和文學等,則慢慢冠之為“不切實際”的選擇,甚至衍生了“讀文科無用論”的說法。

讀文科真的沒有用嗎?那為什麼還有很多科技企業搶著要文科生呢?

關於讀文科到底有什麼優勢,我們整理了以下幾點,希望提供給大家不同的視角來打破對文科生的刻板印象。

誰說大學讀文科沒前途?這些驚人的強項讓科技巨頭搶著要畢業生!


01

職業選擇廣

美國商業記者喬治·安德斯(George Anders)認為,對於擁有文科學位的人來說,職業選擇是非常廣的。

比如英語專業可以藉助語言技能嘗試銷售,人類學專業可以朝用戶研究這一新領域發展,經典學專業可以挖掘自己在管理諮詢方面的潛力,哲學專業甚至能夠挑戰高風險投資。

從長遠意義來看,在科技主導的世界裡,對文科人才的渴求實際上比以往更多了,而不是減少了。

LinkedIn201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人文學科畢業生比理工類畢業生更快進入科技業職場,且踏入科技產業的文科畢業生日益增多,2010到2013年之間的成長率就比電腦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修生高出10%。

對於科技公司來說,軟件開發人員並不是他們唯一需要的職員,他們也需要一些能夠讓科技產品變得人性化、從而讓大眾信服的人。

安德斯從與大型科技公司招聘經理交談時就發現,很多科技巨頭也在尋找具備解決複雜問題能力的文科畢業生。

比如優步會挑選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來和不愉快的乘客及司機打交道,全美大型網上訂餐平臺網站Opentable就僱用了100名餐廳關係溝通經理。

這100個人都是主修英語、心理學或者哲學等專業,且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他們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在全美各地飛來飛去,和經營高檔餐廳的老闆會面交流,說服他們使用數據化系統來改善經營狀況。

意識到文科畢業生所具備的潛在能力,安德斯寫了一本書,名字也起得恰到好處,叫做《一切皆有可能:“無用”的文科教育的驚人力量》(You Can Do Anything: The surprise Power of a "Useless" Liberal Arts Education)。

02

文科生擅長跟人打交道

安德斯在書中表示,所有需要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文科生的表現都比較好。

未來的世界,更看重的是說故事的能力、溝通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綜觀全貌的能力,這都是文科訓練所著重的專業能力,而不管在哪一個領域,人文學科的觀點都派得上用場。

這些技能也被稱為“軟技能”,以便與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技術和職業技能的“硬技能”區分開來。

在2018年,LinkedIn面向2000名商業領袖展開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有57%的人認為軟技能應該優先於硬技能。

他們的理由是,人們通常可以在工作中學習到硬技能,然而軟技能可以轉化為任何一種工作或職業發展的強助力,能夠促進他們的團隊合作,併成為下一個領導者。

正如Aetna首席執行官馬克·貝託利尼(Mark Bertolini)所說,“我見過很多數據師和工程師,他們都很聰明,但是他們不是一個好的講述者,也不能很好地將想法商業化,因為他們無法處理好和其他人之間的關係。”

而文科生求學時為了完成一篇學術論文,必須用理論和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因此他們學會了分析和審察自己的想法,並組織好語言去說服他人。

即便畢業後可能永遠不會再要寫長篇論文,但企業對寫論文所鍛煉出來的批判和思辨能力是非常渴求的。

誰說大學讀文科沒前途?這些驚人的強項讓科技巨頭搶著要畢業生!


人文教育還鼓勵學生分享和傾聽他人的想法,這就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口頭交流能力,增強了他們的公眾演說能力。

就像一個工程師或許非常瞭解某個編程設計,但他如何將這是什麼、可以做什麼來解釋給公司不懂編程的高層或者運營部同事聽時,使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此外,人文學科側重於各種未知問題的討論,想盡辦法將現有知識組合在一起並尋求解決方案,這也是平衡社會所需要的能力。

顧名思義,人文學科指的就是對人的研究。

任何一門人文課程,都是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幫助人來了解個人、他人和一群人,這就要求具備同理心、培養對他人的欣賞,並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而這些技能都能夠幫助員工在職場上和同事以及客戶建立融洽的關係,以及必要時用自己的語言去說服他人。

03

不輕易被機器人取代

牛津大學、麥肯錫和普華永道的研究人員曾預測,目前高達50%的工作在未來20年內將可能被智能機器取代。

也就是說,如果未來一份工作可以自動化完成,那麼人類就徹底失去了一份職業。

但在我們所能展望到的未來,即便人工智能發展得如何聰明,人類還是需要自己去開創新理念、建立新公司、完成創意性工作,以及進行重大決策的。

美國東北大學前校長約瑟夫·奧恩(Joseph E. Aoun)在其著作《教育的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中就指出,我們確實需要改革高等教育來適應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忽略人文科學。

在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尤其是人文學科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強調。

機器人可以取代一些常規的醫療工作,卻無法代替醫生去表達同情,也無法扮演一位慰藉者的角色。

同樣的,如今在線教育如火如荼在全球展開,很多課程也不再需要老師現場親自教學,但對於父母來說,他們可能不太希望自己孩子的幼稚園和小學老師,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人。

它無法教會孩子什麼是真實,也不能充滿人情味地調節好學生之間的矛盾。

畢竟,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好人,那麼只有他們被人言傳身教地教,才有現實意義。

誰說大學讀文科沒前途?這些驚人的強項讓科技巨頭搶著要畢業生!


04

收入並不低

很多想學文科的學生都會面臨父母的拷問——你讀這個專業畢業後能養活自己嗎?

文科生的未來其實並不像一些人擔心的那樣黯淡無光。

根據美國喬治敦教育與勞動力中心的數據顯示,人類學的畢業生平均失業率為9%,幾乎與計算機科學畢業生的平均失業率(9.1%)相當,也沒有與所有專業的總平均失業率(7.9%)相差甚遠。

雖然文科畢業生的平均起薪要低於護理或會計等專業,但這僅適用於起薪。

根據PayScale的收入數據顯示,許多文科畢業生在職業中期收入會較高,和其他專業的收入差距也會明顯縮小。

而在一項針對每個專業終身收入的調查中發現,計算機科學專業終身收入為320萬美元,歷史專業和哲學專業分別為375萬美元、376萬美元。

文科畢業生的起薪在其他專業的強勢比較下確實較低,也會因為社會的刻板印象而遭遇諸多挑戰,但他們主修專業時所掌握的技能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受信賴的同事、一個受尊重的上司,幫助自己更快地攀登事業階梯。

誰說大學讀文科沒前途?這些驚人的強項讓科技巨頭搶著要畢業生!


這個世界需要科學家來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也同樣需要一些講述者來解釋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是什麼。

當社會變得越來越發達,受人文學科訓練下靈活適應力強的你,將是這個世界需要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