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艺术家很苦,做艺术家的亲人更苦

做艺术家很苦,做艺术家的亲人更苦

左:梵高自画像;右:提奥




这几天,利用吃饭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梵高与提奥》。

坦白说,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拍得不够好,无论是人物形象、心理描写还是艺术价值方面都远远逊色于另一部关于梵高的电影:《渴望生活》。

整部剧对主人公的挣扎与痛苦的刻画流于表面,很多时候演员的演技显得生硬而缺乏深度,给人一种“为梵高而梵高的感觉”。

不过,本文不打算写成影评,所以关于电影的评价就到此为止哈。接下来,我还是想谈点别的,那就是关于艺术家这个职业的一些看法。

是的,做艺术家很辛苦。即便你有天赋,有激情,够热爱,但是还有运气一说。也即,你的作品好不好,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

有时命运会和一个人开很大的玩笑。就像梵高,一想到他生前的颠沛流离,恐怕谁都免不了要感慨,死后的殊荣有毛用啊。一幅画卖上亿美元,却不是创作者自身的福报。挺悲哀……

做艺术家很苦,做艺术家的亲人更苦


生而为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总得先填饱肚子才有力气干活。而一旦你是一个生不逢时的艺术家,那很有可能连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一个栖身之所都提供不了。

这时怎么办呢?总有人要为艺术家的吃喝买单吧。靠不了自己,只好靠别人。而这别人,一般情况下只能是他们的亲人了。

如果说梵高伟大的话,那他的弟弟提奥简直是伟大的平方。作为一名画商,他其实挣得并不多,结婚以后,更是有老婆孩子要养活。

在巴黎这种大都市,一家人吃穿住用都需是不小的开支,但是他总是定期给哥哥寄生活费。

更加感人的是,一开始,他甚至不愿意让梵高知道,他是以他们父亲的名义支助哥哥的。直到有一次两人吵了一架,他才在生气和伤心之余透露了事情的真相。

相比于提奥的无私奉献,梵高简直显得自私透顶。他的内心是脆弱的,是幼稚的,为了自己的梦想不顾一切,勇气有余,却成熟不足。

做艺术家很苦,做艺术家的亲人更苦


提奥不仅为他提供生活费,在他认识了另一名画家高更后,也为后者提供生活费。是提奥给了高更旅费,他才得以去另一个城市找梵高。

当他们悠闲自在地在田野上作画的时候;当他们去酒吧鬼混,和妓女睡觉的时候;当他们在那栋破旧的阁楼里吵架或者争论艺术观点的时候……

提奥,正在巴黎的画廊里和有钱人周旋,费尽口舌地推销着画作,以期多卖几幅画,多挣点钱。

他们两住在一起后,几乎所有开支都是提奥承担的,包括基本生活费,用来创作的材料费,以及寻欢作乐的花费……不知道这两个艺术家在花这些钱的时候,有没有一丝愧疚心?

此外,作为一名大龄文艺青年,梵高同学一点也不叫人省心啊!和高更吵架后,他拿刀子割了自己的耳朵。于是提奥不得不心急如焚地赶来,为他付医疗费,为他找疗养所。

哎,可怜的提奥,在为生计奔波的同时,还得时时刻刻牵挂着自己的那位巨婴哥哥。我说梵高同志,你能少折腾一点吗?

可是,不疯魔不成活啊。最后,梵高干脆朝自己的小腹开了一枪。于是,提奥又一次心急如焚地赶来,来到他身边安慰、照顾他。

这还不算什么,梵高死后没多久,提奥也因为悲伤过度,再加上本身疾病缠身而离开了这个荒唐的人间。

做艺术家很苦,做艺术家的亲人更苦


一切都结束了吗?不!

接下来,更苦的是梵高的弟媳,也即提奥的妻子……

她叫什么?我看完电影都没有记住,哎,瞧瞧,这就是一个被我们眼中的大艺术家“连累”很久的女人,她得到了什么?我们甚至只知其人而不知其名。

可是,兄弟俩死后,是这个可怜的寡妇独自把孩子养大的,同时还把梵高的画作以及他们兄弟二人的通信整理好。如果没有她,也许对于一百多年后的我们来说,梵高只是个传说。

不得不说,艺术家往往是很自私的。他们沉醉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也许自得其乐,但是一些本该他们自己承担的东西,却转嫁给了身边最亲近的人。

做艺术家很辛苦,做艺术家的亲人更辛苦。

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拥有梵高的画作,我们甚至没机会去博物馆看真作,而只能在电脑上看看图片。

但是当我们在欣赏时,不要仅仅赞美梵高,也想想他背后所有的付出者吧。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我们从那些作品中获得过一些愉悦与启发,我们就欠他们一份敬意与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