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疫情期間用人單位裁員,作為弱勢群體的勞動者應該如何維權?

淡水出鹹魚


首先,對於公司裁員這個問題,即使不受到疫情的影響,也是需要有嚴格的法律程序的,不是說公司想裁員就裁員。

因為公司裁員的前提,是因為公司經營不善,導致無法繼續經營下去,或者原有的這些員工沒有辦法正常的工作,才需要進行裁員。

而且裁員的時候是需要經過職工代表大會同意才可以的。另外,被裁員的員工是要支付給他們經濟補償金的,這才是正規的裁員手續。那麼現在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公司可能確實是生產經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有的可能瀕臨破產,確實需要進行裁員。

裁員沒有問題,關鍵是要履行法定的程序才可以,而且要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金,如果單位沒有進行嚴格的法定程序,或者員工認為公司可以正常經營,不存在經營不善的情況,對裁員不服的,可以及時去申請勞動仲裁,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如果您有相關的法律問題,或者需要進一步詳細諮詢,可以關注本頭條號,私信律師諮詢!



任律說法


受疫情影響,很多單位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國家正在出臺各種措施幫助企業度過難關,比如減稅,降低社保徵繳基數,號召減免房租,發放貸款等等。

各單位也在積極自救,比如說關閉一些門店,裁員等等,但仍然有些單位已經堅持不下去了,破產關門了。

這次疫情,屬於天災,單位裁員是有充足理由的,如果很不幸你正好在被裁員的範圍內,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按照相關規定,企業裁員需要支付給員工一定的經濟補償,首先要提前一個月通知,如果不提前通知,需要支付一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同時按照工齡,每工作一年需要補償一個月工資,也就是俗稱的n+1補償,其中n就是工作年限,那個1就是沒有提前一個月說的補償。如果你在該單位工作已經滿十年,那麼按規定可以獲得2n+1的補償。

現在這時候,如果確實不想失去這份工作,只能和單位協商,比如降低工資共度難關,如果單位仍然需要裁員,也給你補償了,那麼就沒辦法了,只能換工作了,現在跳槽也是很常見的事。

如果單位沒有按規定給你補償,你可以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勞動仲裁科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單位給你補償。

疫情襲來,沒辦法的事情,國家也在下調GDP預期,一部分人員失業在所難免,只有提高自身能力,有技術,有競爭力,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七葉一支花


受疫情影響,很多單位裁員,作為勞動者,如果要去維權,首先要看看單位裁員的過程是否合法。

裁員的理由是否合法

公司因為經營困難裁員,我估計,你們公司走的不是最合規的“裁員”流程,因為,最正式的裁員流程是這樣的:若公司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佔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公司需要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批准後方可實施。

那麼,排除這種情況,我們看看你們公司會用什麼理由裁員呢?我們姑且以這一條來看“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如果,我上面講的兩條你們公司都不是,那麼,公司裁減的理由是什麼?按協商一致裁人嗎?勞動者可以不同意的。

如果,裁員理由不合法,公司的裁員是不合法的。


裁員的人員是否合法

看看,你是否屬於以下幾種人員之一?但凡佔一個,公司裁員的人員是不合法的。

①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人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②在公司患職業病或者因工傷被認定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③生病在醫療期內的;④女職工在三期的(孕期、產期、哺乳期);⑤在工傷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如果,裁員的人員不合法,公司的裁員是不合法的。


裁員的補償是否合法

假設前面兩項公司都是合法的,我們再來看看,裁員的補償是否合法。

經濟補償按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的工資,工作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付一個月工資;不滿六個月的,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這裡的工資是指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包含加班費、獎金、福利,所有的錢。

如果,裁員的補償不合法,公司的裁員是不合法的。


勞動者如何維權

維權,當然是去專業部門了,勞動者可以去當地的勞動保障部門,要求進行勞動仲裁,帶上你的證據,想好你的訴求。

一般勞動保障部門還設有免費的法律諮詢,既專業又省錢,你值得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