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五十載,致敬匠心,福州長樂有這麼一位老木匠

提起福州市長樂區潭頭鎮的劉宜炎,長樂許多老一輩人都知道,那可是長樂有名的老木工。昨日,記者見到劉宜炎時,69歲的他正在製作一個縮小版牌坊,純榫卯工藝,配件約3000個,最小的只有指甲蓋那麼大。

從業五十載,致敬匠心,福州長樂有這麼一位老木匠

☆劉宜炎在製作縮小版牌坊。

  日前,劉宜炎被評為長樂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潭頭榫卯工藝”傳承人。

  50年功力濃縮方寸間

  劉宜炎的工作間就設在家裡。工作間裡,一個縮小版的牌坊已基本完成,長約1.2米、高約50釐米。

  牌坊原物在北京,這是1∶20的模型。劉宜炎在照片上看到牌坊原物,覺得造型很好,就想做一個縮小版,已斷斷續續做了一年。

從業五十載,致敬匠心,福州長樂有這麼一位老木匠

☆牌坊局部

  “約3000個配件,純榫卯工藝,一根鐵釘都不用。”劉宜炎一邊說著一邊拿起一塊配件。記者看到這塊配件長寬只有0.8釐米,厚約1毫米,竟然還有“四條腿”,像一張微縮版的方桌。而像這樣的配件,要做上百個,且純手工。

  功夫來自多年積累。1970年,19歲的劉宜炎來到福州市長樂區潭頭傢俱廠,跟隨劉念重學做傢俱,這樣一做就是50年。這麼多年來,劉念重教過不少徒弟,但“劉宜炎做得最好,青出於藍”。

  劉念重說,當時潭頭傢俱廠有二三十名木工,做的傢俱經潭頭碼頭運到臺江碼頭,由於質量好,在福州很有名。後來,工廠倒閉,這些木工不少去了臺灣、香港和新加坡。

  劉宜炎也曾去香港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還是回到家鄉做木工,給人裝修、做傢俱等。憑藉高超手藝,他這些年過得不錯。

  精密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劉宜炎的手藝好到什麼程度? 他向記者展示了他家自制的木製大門,純榫卯工藝,離地面瓷磚不到0.5毫米,僅能插進刀片,十幾年沒有變形,開合自如。

從業五十載,致敬匠心,福州長樂有這麼一位老木匠

  ☆自制刨子

  在工作間,記者還看到縮小版的八仙桌加4條板凳。板凳只有10釐米長,放在手上都顯得“迷你”,也是純榫卯製作,一些榫卯長寬不到1毫米。

從業五十載,致敬匠心,福州長樂有這麼一位老木匠

☆劉宜炎做的袖珍八仙桌,純榫卯結構,榫頭只有1毫米,桌腿可以拆下摺疊。

  劉宜炎說,這幾年年紀大了,力氣不夠,主要還是做些小物件。但這些小物件精確度要求更高,真正顯功力。開始只是喜歡隨便做,但一做出來,基本都會被人買走。

  工藝亟待後人傳承

  “我們沒有其他嗜好,就是愛做木工,也做了一輩子木工。”劉念重笑著說道。聽說記者要來採訪,劉宜炎把師父和徒弟都叫來了。

  師父劉念重,今年77歲。徒弟劉茲凱,今年60歲。3個人加起來都有206歲了。

從業五十載,致敬匠心,福州長樂有這麼一位老木匠

 ☆師徒三代(從右到左)在製作牌坊

  在劉宜炎被評為“潭頭榫卯工藝”傳承人之前,福州市長樂區潭頭鎮就不止一次希望劉宜炎把手藝傳承下去,但是後繼乏人。

  “首先,做木工榫卯活要有極大的耐心,差一絲一毫都不行,單調乏味;其次,現在做這行根本養活不了人,榫卯傢俱太耗時間,產量低,人工都被機器取代了。”劉宜炎說。

  在劉宜炎的工作間裡,3人經常切磋,也會幫古董商人修復以前的榫卯傢俱,享受著榫卯工藝帶來的快樂。

  相關鏈接

  榫卯工藝

  榫卯(sǔn mǎo)工藝,一種充滿中國智慧的傳統木匠工藝,距今有7000年曆史。

  有人說,榫卯工藝是我國傳統傢俱工藝的靈魂。凸出來的部分稱為“榫”,凹進去的部分叫做“卯”,榫卯相契合,從而使木頭與木頭完美銜接。

  榫卯工藝是古代工匠的必備技能,工匠手藝的高低,通過榫卯的結構就能清楚地反映出來。若榫卯使用得當,兩塊木結構之間就能嚴密扣合,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

  利用榫卯工藝打造的整套傢俱甚至整幢房子,有的能使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可以說是人類輕工製造史上的奇蹟。

  (特約記者 徐文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