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茶樓戲園式的影院嗎?趣談電影史,地瓜給你講電影背後的故事

地瓜掐指一算,已經有三個半月也就是整整106天沒有到影院看電影了,上一次去影院還是去年的事情了。(雖然是2019.12.31,但也是去年,小聲嗶嗶)

因為一場疫情,全國乃至全球的影院集體關門,多部期待已久的大片也延期上映。

雖然非常想念在影院吃著爆米花(不,我從來只有喝奶茶)的日子,但保命要緊!等疫情過去,小夥伴們一定要影院走一波!

所以在這個沒有辦法看到新電影的日子裡,地瓜來帶大家重溫一下老電影(啊不是,是瞭解一下電影的發展)。

見過茶樓戲園式的影院嗎?趣談電影史,地瓜給你講電影背後的故事

電影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了125年。電影真正誕生的日子,通常是從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第一次公開放映他們攝製的《工廠大門》、《火車進站》等電影片段開始算起的。

這些看來非常淺顯甚至簡陋的電影片段卻是打開電影世界大門的鑰匙。在電影事業已經高速發展並取得巨大成果的今天,回過頭看那些老電影,雖然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不論是從拍攝手法還是設備,不論是故事情節構造或是影片類型,都不能與今日的任何一部電影相比,但正是這些老電影的鋪墊,人們對於電影藝術的不斷探求,才有了後來的更新換代,不斷進步。

見過茶樓戲園式的影院嗎?趣談電影史,地瓜給你講電影背後的故事

電影形成的時候,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正逐漸進入壟斷階段。電影作為帝國主義時代的新奇發明,隨著列強的足跡迅速地蔓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也很快傳到了中國。

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放映活動取得成功之後,便迅速擴大他們的影片生產和放映範圍。他很快派出了幾十個人到世界各地放映影片和拍攝素材,其中有的人也來到了中國。在現存的盧米埃爾的影片資料中還可以看到當時他的攝影師拍攝的中國集市上賣煎餅、理髮的人們等鏡頭。

“西洋影戲”、“光電影戲”、“美國影戲”,當時的人們就是這樣稱呼電影。由於認識不足,當時的人們只能所看即所想,淺顯地賦予電影別樣的名字。1909年建立的“虹口大戲院”是中國的第一座專業影院。

見過茶樓戲園式的影院嗎?趣談電影史,地瓜給你講電影背後的故事

講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會有很多熟悉感?是的,平時我們在電視劇中尤其古裝劇中也不少聽到“西洋影戲”“虹口大劇院”這樣的詞彙,是不是此刻才恍然大悟道:“哦!原來這些都是真的,是真實存在的!”

後來呢?是不是從此電影就在中國流傳開來,成為了主流?

當然不是!(哪有那麼容易)這時候,發生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

見過茶樓戲園式的影院嗎?趣談電影史,地瓜給你講電影背後的故事

1902年,北京打磨廠的福壽堂茶館也開始放映起了電影,並很快傳入了清宮。1904年,慈禧太后70大壽時,英國公使送去了放映機和影片助興。可是中途發生事故,膠片起火爆炸,從此西太后下令禁止在宮中放映電影。

(小聲嗶嗶一句,要說這個慈禧也真的是搞笑,汽車引進她非讓人家給她跪著開車結果廢了,電影進來因為一場意外她又給禁了,如果她都沒有禁止,相信她也能過上近代化的日子吧)

但這並不能阻止電影放映在民間的發展,茶樓戲院中放“影戲”的越來越多起來,而且在天津、漢口、廣州等口岸城市也都相繼出現了電影放映場所,放映活動越來越普遍起來。

但在中國最早放映的這些影片大多都是很短的片段,主要有三種內容:紀錄片、特技片(用毯子變女人,大概就像魔術)、滑稽片(如兩自行車相撞,致使無數自行車撞作一團)。

見過茶樓戲園式的影院嗎?趣談電影史,地瓜給你講電影背後的故事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是離不開經濟、政治、歷史。在帝國主義快速擴張的當時,帶來了戰爭也帶來了新的文明,新的創新。

西洋影片剛剛傳入中國時也並非一帆風順。任何外來物若非經歷一番本土化,又怎麼能被接受呢?就像天津的煎餅果子,傳到了外地,傳著傳著裡面就被加了辣條你說這能忍不能忍?當然不能都是邪教!一不留神跑偏了,說回正題。影院當然也是要經歷一番改造的。

你以為是重新裝修?拜託(敲腦袋)這是20世紀,哪裡來的裝修(托腮)。

見過茶樓戲園式的影院嗎?趣談電影史,地瓜給你講電影背後的故事

當然不是,你或許在電視劇中看過老北京天橋賣藝的畫面,碼頭上各種叫賣的聲音伴隨流動的人群很是熱鬧;或許你帶著爆米花看過電影,邊吃邊看很是開心;又或許你在茶館聽過相聲,在戲園看過京劇,坐在桌邊嗑著瓜子,交談聲笑聲交織一片。

但你能想象這些畫面都放到一起是什麼樣麼?上面放著電影,你坐在桌邊磕著瓜子,旁邊來來往往走動著小販,嘴裡還吆喝著“瓜子兒點心要麼您嘞?”,看到最精彩的地方還會關燈有人下來收錢,當再次開燈時又或許時京劇接在一起?外面的吆喝聲喊得暢快“新到的影戲快來看啊”。

見過茶樓戲園式的影院嗎?趣談電影史,地瓜給你講電影背後的故事

這就是當時的影院現狀,並不需要專人售票,甚至還需要去街上吆喝才能拉來看客,看到最精彩部分還要下來收錢。

這就是影院本土化之後的產物,中西方文化融合下的影院,別有一番風味。這種茶樓戲園式的放映方式延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多集長片越來越多輸入中國,專業化的影院才開始正式在中國登上歷史舞臺。

相信大家腦海中一定有了畫面吧?這種本土化的影院十分具有老北京街頭文明,天橋文化的縮影,又有些茶館,相聲社的感覺。

見過茶樓戲園式的影院嗎?趣談電影史,地瓜給你講電影背後的故事

電影走到今天,也不過100多年,其實是一個比較年輕的行業。但在這125年裡,卻發生過翻天覆地的變化。

你知道中國第一部電影是哪個麼?世界上第一部喜劇講的是什麼?恐怖片是如何拍攝的?演員的聲音為什麼和電影裡的不一樣?CCTV6中國電影頻道的網址為什麼是m1905呢?

請聽地瓜下回分解!

參考資料:《中國電影史》 鍾大豐 舒曉鳴

文字來源:地瓜

圖片來源:網絡

本期責編:艫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