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談收藏——從扇骨開始幫你挑吧好扇子

扇骨收藏漸成新寵,今天一起來看看收藏扇骨的注意事項。



默默談收藏——從扇骨開始幫你挑吧好扇子


扇骨材質
中國傳統的摺扇,扇骨一般用竹、木製作,少見的也有象牙、獸骨、牛角、漆雕等。摺扇扇骨在用竹方面可以說包容了所有竹子的品種,如湘妃竹、梅鹿竹、棕竹、桃絲竹、芝麻竹、佛肚竹、方竹、紫竹等。竹刻扇骨,也稱扇骨竹刻。是一種漢族傳統雕刻藝術品,大約起源於明朝時期的江南地區,分為金陵派和嘉定派。是在摺扇的竹質扇骨上,用各種雕刻手法進行的工藝製作,扇骨的雕刻主要集中在玉竹上,在扇骨的裝飾中,用盡了不同門類的雕刻工藝。使摺扇不僅具有實用功能,也蘊涵了極富魅力的人文鑑賞的藝術價值。


微拍堂

蘇工手作直方棕竹文玩收藏摺扇


在山谷的世界中有一種竹子被遺漏。在木質上,從最初使用的松木、檜木,到後來的紫檀木、紅木、烏木、雞翅木、檀香木、黃楊木、金絲楠木,任何名貴的木料都被用在扇骨上。此外像稀有的象牙、獸骨、牛角、玳瑁、貝玉及金銀銅鐵等材料也都加入進扇骨的行列,可以這麼說,一個小小的扇骨,囊括了竹木牙角金屬材質的大千世界。



默默談收藏——從扇骨開始幫你挑吧好扇子


扇骨的分檔
扇骨是以檔來劃分的。一般分為九檔、十一檔、十二檔、十三檔、十四檔、十六檔、十八檔、二十檔、二十二檔、二十四檔、三十檔乃至四十檔不等。所謂的檔即扇骨的數目。扇子兩端的兩片骨為大骨,大骨間的若干骨為小骨,大、小骨數目之和即為此扇的檔數。


九檔、十一檔扇均為日式扇(講究用紫檀、象牙等名貴材質制骨),在清末民國年間十分流行,尤其受到文人的青睞。日式扇大、小骨粗細相仿,大骨最寬處為10至12毫米,最窄處為7毫米,長度在31至32釐米。
十二、十三、十四檔扇骨較少見。它們流行於明末清初。其特點是方頭,寬骨(指大骨),長度在一尺左右。
十六檔扇骨是清代至民國年間最為流行的一種規格。扇骨長約30至32釐米,稱九寸或九寸五扇骨。大骨寬度基本一致,最寬處為2釐米。十六檔扇尺寸適中,開度完美(展開後呈140度角),使用舒適,故在百餘年間流行不衰,獲得了最為普遍的讚譽。


微拍堂

梅妃竹摺扇9.5寸 極品梅妃


十八檔扇在1949年以後才流行起來,扇骨長約九寸或九寸五。
二十檔、二十二檔、二十四檔幾種規格的扇骨尺寸較小,長度在16釐米至24釐米之間,俗稱7寸或八寸扇,皆為坤扇。
三十檔和四十檔扇為工藝扇,展開後可形成180度角,扇骨短而窄,收藏價值不高。


默默談收藏——從扇骨開始幫你挑吧好扇子


扇骨的款式
直式方頭扇可以說是摺扇扇骨的原始式樣。凡是原始的,必是簡單且質樸的形態。這種扇骨出現早且使用廣泛,其造型為一長且窄的梯形,簡單到無法再簡單。民國期間,對這種直式扇骨常冠以“仿古雅扇”的名目,所以也頗得人們垂青,一般的竹骨和烏木骨最喜用這種形式。直式扇因為沒有螳螂腿式的“束腰”作為扇面和扇柄的分野,所以裝扇面時不必考慮扇面與扇骨的長短。通常的扇骨其扇柄處較細,在扇骨的中段都有一個“束腰”,爾後突然加寬,以適應扇面的摺疊寬度。


微拍堂

梅妃竹摺扇9.5寸 極品梅妃


為剪裁齊整的需要,扇面的高度都要略長於扇骨束腰處,在裝扇面之前都要切掉三至五毫米。許多藏家面對名家的扇面捨不得切,但裝上扇骨後拖長一截,就像人的內褲長出外褲一樣頗不美觀。但直式扇骨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採用直式且方頭的扇骨形式的最多,也最實用。同時這類頭型很可能是明末或清初時的古貨。
和尚頭型的扇骨在明朝時已出現,這種扇骨在聚頭處即從扇頂為軸心成一圓狀,有的成一圓球狀,其圓而光亮如同和尚的光頭,故俗稱“和尚頭”。但其分為大圓和小圓。小圓型之小,有時只是在扇骨柄端處略有一小球而已;大圓型就是俗稱的“和尚頭”,和尚頭大多由一種扇骨材料“聚成”,再在兩側加扇釘處鑲兩片異質材料,如竹骨鑲象牙、紫檀、烏木、犀角和玳瑁等。這樣的和尚頭扇骨看上去典雅華麗,比起一般的扇骨有更強的藝術氣息。所以和尚頭扇骨即使素面無工,比起其他同等材質的扇骨來價格要高。


微拍堂

9.5寸玉竹 手工水磨玉骨折扇


螳螂腿型扇骨一名蚱蜢腿,顧名思義,就是形狀像昆蟲螳螂、螞蚱類的腿,上面較粗,下面很細。竹質扇骨大多采用這種形狀。
凡波浪式的扇骨其頭型便不會採用和尚頭或什麼其他特殊式樣,一般都是方頭型或略帶弧形的頭型。其大骨小骨俱作彎曲如水波蛇形狀,相鄰的兩根扇骨的波峰波谷相錯,整個扇骨的下半部如粼粼水波起伏,十分有趣。這類扇骨多見於九檔和十六檔大扇,尤其形式多用於透雕大骨或是鑲貼烏木、獸骨類。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波浪式的扇骨的大骨不施淺雕,素骨為多,更顯得扇柄處奇詭怪異。這一類的扇骨並不屬稀有品種,但上面有鑲貼工藝則凸顯華貴。上世紀80年代,一些商店也可以見到新做的波浪式扇骨,但已無往日精細生動的風光,可以說已成明日黃花了。
如意頭是指扇骨的大骨整體似一柄如意。其實這種扇骨是日本式九檔扇的一個變種,是將本來筆直的邊骨變為如意般的彎曲狀,在上端做成一個如意頭,不僅美觀,而且上端的如意頭還使得與扇骨扇面的粘貼更加牢固。如意形的扇骨,一般小骨組成波浪式,其彎曲的邊骨與起伏的小骨相映成趣,別有一番滋味。這類扇骨以竹製為多,間或有烏木等做的。


微拍堂

9.5寸名師紫竹留青刻摺扇


扇骨的頭型可達一百餘種,真可謂不勝枚舉。雖有如此之多,其實大致分為方、圓、尖、曲這幾類。再有變化就是比較特殊的了。如燕尾式是在扇端處中間凹進,呈燕尾形狀,有的還按此形狀鑲上象牙、玳瑁等,愈顯得奇特異常。葫蘆頭型是尾端似一隻葫蘆,這樣的頭型也似一隻瓶子,其圓潤之狀,手握之而頗感舒適,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頭型。玉蘭頭型,是似玉蘭花狀的頭型。另有一種尖頭式頭型,其尖削如矛頭,明代稱“尖根”。這類頭型不太多見,多用於十六檔大扇,它使用起來“扎手”,不如圓頭的扇骨好用,但外觀還是頗有剔透之感的。
這種扇骨是秋扇所特有的款式。穿入扇面部分的骨梢尖細,而露在外面部分寬而圓轉,當扇子打開時,扇骨因寬而密匝匝排滿不露縫隙,顯得整齊而別緻。這一類秋扇多為二十檔或二十多檔。女扇採用此類亦較多。材質有竹、棕竹、玳瑁、象牙等。但這類扇不屬於文人用扇,故檔次較低。


默默談收藏——從扇骨開始幫你挑吧好扇子


扇骨名家
盛丙雲(1909-1968),原名松,又名秉筠,浙江嘉善陶莊人,1926年到上海從書畫雕刻家張石園先生學習竹刻。
張石園(1899-1959),武進人,擅長山水,作品工整森秀,筆力勁硬,書法深具功力,對金石也有研究,是名符其實的“清客”(指文人刻竹)。
吳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更名萬,字東莊,又名倩,號倩庵,別署醜移,書畫落款湖帆,齋名“梅景書屋”,蘇州人,著名國畫大師,鑑嘗家、收藏家。


徐紹青(1919-1995),蘇州人,著名畫家,1939年師從朱竹雲,1942年成為吳湖帆入室弟子。解放後任刺繡研究所設計室主任。


默默談收藏——從扇骨開始幫你挑吧好扇子


扇骨收藏注意事項
首先是雕工。扇骨雕工的精與粗,內容的雅與俗,是否出自雕刻名家之手,這些是關乎扇骨檔次的關鍵。


二是看材質。象牙骨、玳瑁骨、紫檀骨當屬珍貴之列,烏木、雞翅木屬上等佳材,羅漢竹和優質湘妃竹為稀貴之材。需要注意的是同類材質之間的差別,不可一概而論。
三看扇骨的尺寸規格。一尺以上各種規格的大扇骨(除特大工藝扇)價格較高。男扇價格一般高於坤扇。同類材質的扇骨,大骨較寬的貴於大骨較窄的,有工的貴於無工的。扇骨檔數以十六檔最受歡迎,價格也較高。二十檔以上的價格偏低。
四看款式。直式方頭和普通圓頭較常見,花式頭如魚尾、如意、葫蘆等式樣較直式方頭和普通圓頭貴些,和尚頭最受歡迎。
五看年代。按明代、清代、民國、1949年後排列,年代愈早,價格愈高。
六看品相。品相上乘的扇骨應符合扇骨、扇釘沒有更換,全部原配,小骨無斷梢,刻工完好等條件。有些扇骨品相雖不佳,但雕工出自名家之手,仍有較高收藏價值。
以上六點,在收藏過程中要綜合考慮,相互權衡,不可絕對化。


默默談收藏——從扇骨開始幫你挑吧好扇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