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說起數學課你會想到什麼?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是黑板上枯燥乏味的公式,還是永遠都做不完的練習題?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我記憶中的數學課實在是太沉悶了!

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的講,我在下面馬不停蹄的抄筆記,然後抄完了就一點印象也沒有,腦子裡一片空白……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而在美國,數學課堂卻是另一番景象,乍眼一看,還以為這是在上「創意手工課」呢~

其實,

這是孩子在用教具搭建立體形狀。可別小瞧這種方式,它不僅能讓孩子對抽象的數學概念有一個具象認知,還能培養其自主探索能力


比如,你問一個美國幼兒園的孩子,數字1、2、3、4、5代表的是什麼?他一定會這樣給你擺出來: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除此以外,

美國老師還特別擅長將數學與其它學科相結合,把每個抽象概念及解題原理都形象展示出來,孩子們的成果宛如一件件“藝術品”。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接下來,小邁思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將「數學和藝術」結合的方法,希望能給爸爸媽媽帶去啟發,在平時咱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哦~


學習分數


分數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小學數學(人教版)從三年級才開始引入分數。

即便如此,學前兒童仍然需要對分數有簡單的認知:明白把一個東西平分成幾份,一份就是原來的幾分之一。如何讓孩子直觀理解呢?美國老師是這樣做的:

用硬紙板做一個“分數樹”,樹幹是整體“1”,樹枝先分成1/2,再分成1/4,以此類推。最後再給它點綴上綠葉就好啦~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你能想象學分數還能和風箏聯繫起來嗎?

讓孩子把“分數風箏”裡的小格子塗上不同顏色,然後再統計每個顏色所佔的格子數。比如,總共有25個格子,其中藍色佔6/25,紅色佔5/25。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還可以用繩子給風箏做個尾巴~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學習模式推理

模式推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找規律,如何將學習模式的過程變得有趣又好玩呢?
不妨通過靜態的線條和形狀,讓孩子感受奇妙的動態藝術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你看這黃色-白色-黃色-白色的顏色排列順序,不就是最簡單的

AB模式嗎?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建議家長先畫好圖形的線框,再讓孩子按照模式規律來塗色就可以了。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還可以利用家裡的串珠,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模式來設計自己的手鍊。

例如,長條、珠子、長條、珠子為一種模式——AB模式,或是兩個長條、一個珠子、兩個長條、一個珠子為另一種模式——AAB模式。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學習平面、立體形狀

在平面、立體幾何的學習中,不僅要讓孩子學會辨識各種形狀的名稱,還要了解各個形狀的特點

這個時候,可以用家裡廢棄的硬紙板,裁剪成形狀各異的圖形,讓孩子用眼看、用手摸來感知每個形狀。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或者讓孩子用立體形狀搭建一座城市吧~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還可以用geoboard(幾何板)搭建平面圖形: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小邁思之前寫過geoboard的詳細玩法,戳鏈接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國外常用的STEM教具:geoboard幾何板,這樣玩高效又有趣!

棉花糖和牙籤搭出3D圖形: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學習角度

記得上學的時候,學習角度都是通過老師用量角器、直尺在黑板上畫出不同的角,然後自己再死記硬背完成的。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而美國的老師會用彩色扇子張開的弧度來帶孩子認識不同的角,這樣看來,真的太有藝術感啦~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或者將卡紙製作成可任意移動的指針,來感受角度的變化。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學習加減運算

當孩子理解了加減運算的數量關係和基本原理後,就可以帶著孩子做一些塗色遊戲

首先需要讓孩子做一些基本的運算練習,然後根據算出的每一個數字所代表的不同顏色,將相應格子進行塗色。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這個遊戲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在塗色之前,是完全看不出到底是什麼圖案,這就非常激發孩子的探索欲和參與感。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學習數位


要學習20以內的加減計算,必須先認識數位。學了數位後,孩子就能明白:15代表的不是一個1和一個5,而是1個10和1個5。

美國的數學課堂常常用“猜數字”的遊戲來讓孩子認識數位。

比如下圖中,雲朵代表一個千,太陽代表一個百,花兒代表一個十,小人代表一個一,你能猜到這個數字是多少嗎?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瞧~數位也變成了浪漫有趣的圖形!

不要讓孩子“學”數學了!玩就好了

對孩子而言,最大的痛苦莫過於“聽不懂,學不會,還得被大人們強迫地聽,強迫地學。”



如果爸爸媽媽能將以上的方法運用於數學啟蒙中,將藝術與數學相結合,一定可以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與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