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华,风骨永存---读《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

水木清华,风骨永存---读《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

水木清华,风骨永存---读《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

唐宝民

张克澄先生是清华子弟,在《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中信出版社2019年出版)这本书中,他披露了许多历史深处的清华往事,从一个清华子弟的角度,讨论了清华园的文化传承,记述了清华园中许多师生的点滴细节,让我们看到了清华园中的大师风范、爱国精神,“从数段小絮中演映出大千世界,从大师礼赞中看到了峥嵘岁月。”


水木清华,风骨永存---读《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已经堕落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到处出风头、为自己争利益,早把操守和风骨忘在了脑后。每当两院院士补选之际,许多人便四处活动,托关系、找门路想当院士,把名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相比之下,作者的母亲、著名流体力学家路士嘉女士,就表现出了高风亮节的一面: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准备征选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是便着手进行推选工作。第二批推选的学部委员名单中,路士嘉在列。路士嘉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和任何人商量,给当时主持科学院工作的李昌写了封信,说自己年龄偏大、身体不好,能为祖国科学事业做贡献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将自己的名额让给年轻人。李昌很快回信赞扬了路士嘉的高风亮节,并接受了路士嘉的请求。


水木清华,风骨永存---读《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

黄克智院士是著名固体力学家,关于黄克智,作者在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令人感动的事:“1991年黄克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院士制度刚恢复,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一个院士。于是有几所大学提出愿出高薪聘请他去挂名,待遇十分优厚,每年只要去两个月,不仅年薪是清华工资的十几倍,还提供一套永久居住的房子。这对于一个长期生活清贫的家庭而言不啻‘脱胎换骨’,但是黄克智谢绝了。他认为,作为清华人,清华培养了自己,理所当然应该把自己的一切全部回报给清华。所以他当院士以来,从没有在外校兼职挣过一分钱。”


水木清华,风骨永存---读《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

海外华人的人格操守,也同样令人感动:林同炎是美国著名的华人建筑师,上海浦东开发就是由他提出来的。也许是为了回报他吧,有一年,上海市政府寄了一封信给他,决定在浦东划出若干亩地,由林同炎主持开发。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可林同炎却拒绝了,他说:“我们这些海外华人回国做事,给国家出主意,是希望用我们的本领,帮助国家早日强大起来。可人家总以为我们是为了赚钱。我们开公司当然要赚钱,但是赚钱的路子有千千万,要靠平等竞争。因为我出了主意,浦东的事情做成了,划块地给我开发让我赚钱,我很感谢。但是我要是接受了,就等于承认我当初提议是有私心的,有违我的初心,所以我不能要。”


水木清华,风骨永存---读《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贯穿着生命的始终。

本书中有一段描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辈学人的爱国主义精神:1937年7月,在卢沟桥的炮声中,作者的父母及另外一些留学生告别了战火笼罩的北平,经南京到了上海。8月7日,他们登上了驶往欧洲的轮船。当船缓缓驶出吴淞口时,望着日寇炮击下黑烟笼罩的上海,父母和同行的卢嘉锡等人个个脸上流淌着泪水,人人怀着学好本领早日回来报效祖国的决心,把眼前的这一幕永远地刻在了心上,终生未忘。


水木清华,风骨永存---读《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

蒋南翔先生是清华大学的老校长,为清华大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10年动乱时期,他被打翻在地,被分配去烧锅炉。可即使受了这样大的委屈,他的爱国心也丝毫没有改变,他在困境中给主席和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句“犹有驰骋千里之志,战士暮年,犹有补过报国之心”。在那样的逆境中,蒋南翔仍怀着报国之志,这种精神是多么伟大啊!

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清华学人的风骨将永远留存于人们的记忆深处。这本书再现了清华学人的风格、操守及爱国精神,见证了老一辈学人的无私风范和家国情怀,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