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本地人讲的上海话都像罗子君一样那么嗲吗?

前段时间热播的一部大戏《我的前半生》,将众人的视线拉进了上海。其中罗子君妈妈饰演的上海大妈,靠着丰富的表情包和出彩的戏份火遍全网。而罗子君那个娇里娇气的上海富太太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马伊琍那一口让外人听起来撒娇式的上海话,结结实实黑了一波上海人,不仅会让人产生疑惑,上海话说起来真的这么嗲吗?

大部分本地人讲的上海话都像罗子君一样那么嗲吗?

我真正深入接触上海话是从到上海工作开始的,这里的同事基本都是上海本地人,初来时我连工作安排都听不懂,因为办公室她们早已习惯用上海话交流。而每天中午饭后的空闲时间也是最精彩的时刻,俗话说的好,三个女人一台戏。真是放到哪里都通用。每天饭后,女同事们总会三三两两围坐一团,说些家长里短,非常热闹。

大部分本地人讲的上海话都像罗子君一样那么嗲吗?

而听她们的聊天也成了我窥视普通上海本地人生活的一个窗口,影视中的语言存在夸张的戏剧表演效果,而大多数普通上海人平时交流的语气都是相对自然平顺的。我觉得上海话是我知道的语言里最能表达情绪的一种方言,男人们和女人们,不同性格之间讲出来的上海话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大多数外地人印象中总觉得上海话讲的嗲,稍显做作。我仔细听过许多人讲上海话,大多数人说话并没有去刻意营造一种腔调,只是由于本身音调频繁的起伏和轻巧的口音与率直厚重的北方口音相比,略显夸张,才让许多人有了误解。

大部分本地人讲的上海话都像罗子君一样那么嗲吗?

一处上海老街角

上海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起源宋元时期,上海浦开始发展,有了人口聚集便有了上海方言。元朝时上海隶属松江府,所以上海话的基础应该是松江话,它保留了许多松江话的发音和词语。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它也逐渐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大量的苏北,苏南和浙北人迁移而来。据上海市1949人口统计:在闸北,虹口,杨树浦三地区,外省籍人口占95%以上。江苏省以苏州,无锡,常州地区为主,浙江省则以宁波为主,它从一开始就是一座包容的移民城市,而它的语言也是一种混合型方言。

大部分本地人讲的上海话都像罗子君一样那么嗲吗?

老上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推行普通话,上海各中小学校统一采用普通话授课,对说方言的行为扣品行分。政府取消了几乎所有广播电台和电视节目中的上海话内容。一时之间上海话岌岌可危,许多文化名人希望保护上海方言,但收效甚微。21世纪以来,上海舆论界保护“上海方言”的声音越来越高涨。

大部分本地人讲的上海话都像罗子君一样那么嗲吗?

沪语早教课

一种文化的底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用语言去传承,语言所蕴含的东西有时是文字记叙不出来。而汪涵大哥也早早认清了这一点,他说“方言离我们很近,但它消亡的速度却令人吃惊”。他发起了一项方言调查“響應”计划,由他一人出资465万元,该计划将用5-10年的时间,组织10支调查研究团队,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进行数据库整理后捐给湖南省博物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种方言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是前人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与韵律,少了就是人类文明的损失。我衷心的希望上海话能得到很好地传承,能有更多的人能像涵哥一样站出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我们文化的传承献出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