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電影,你會想到什麼?為什麼?

東2468


提到電影,我能想到的是身體的休憩和靈魂的奔跑。電影是我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用一段比較短的時間,去反映一段人物的生活。我去過電影院看電影,在家看過,在客車上也看過。看電影的時候,身體是放鬆的,不用四處奔走,不用流汗,身體是很舒服。生活中,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埋頭趕路,看電影讓我們跟隨主人公去感受別樣的人生,對我們的平凡生活來說,是放鬆,是啟迪,是昇華。

一部好的電影總能讓人得到靈魂的歡愉。這種歡愉並不是物質的享受,而是享有一種“我想要的就是這樣的生活”的體驗。《肖申克的救贖》讓我看到主人公自我贖罪的過程中,面對苦難的平和和追求自由的勇氣。電影中有一句臺詞:有的鳥終究是關不住的,因為他們的羽翼太過光輝,當他們飛走時,你會由衷地祝賀他們獲享自由;然而無奈的是:你得繼續在這無聊之地苟且偷生。這句臺詞讓我很感傷,也許有一些人和我一樣,都是在這無聊之地苟且偷生的普通人,可是,至少在這部電影裡面,我還是看到了另一種生活,另一種希望,不是嗎?

看完一部電影,總有人會評價說好看,也有人會說不好看。其實,好與不好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的靈魂仍然摯愛著奔跑,這說明,我們的生活是有意義的。


慢遇清風


提到電影,我會想到它與電視劇有明顯的不同。電視劇一般是幾十集的長度,電影大概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

電影的場面很宏大,像《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觀影感受非常震撼,這是電視劇給不了的。電影的節奏更快,因為只有這麼一點時間,必須交代所有的情節,必須把故事講清楚。

如果能把故事講清楚,還能帶來一些別的亮點,那就是好電影了。比如《我不是藥神》,它講述了醫療領域的事情,大家感同身受,它的票房也證明了這是一部優秀的電影。

也有很多所謂的爛片,這些電影沒故事主線、沒演技、沒壯觀的場面,有的只是尷尬的對白和浮誇的表情。

以前的電影萬人空巷,比如李連杰的《少林寺》,人人爭相觀看。那個時候的電影占據了人們精神娛樂的主流,現在大家娛樂的方式太多了,遊戲、抖音、網文消耗了流量。而電影必須用心去拍,才能吸引觀眾買票,必須承認現在的觀眾品味都提高了,隨隨便便拍電影已經不合適了。


華聲1818


南征北戰 地雷戰 地道戰 解放戰爭片中得歌曲,會立即讓人回憶起過去的,解放戰爭中,革命的先烈所付出的不懈得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