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不知道名將蘇定方的真實事蹟和戰功有哪些?

CBB工作室


說起蘇定方,大家對他的印象很不好。因為在隋唐演義和說唐等小說裡,蘇定方是反面角色,他祖孫三代都在和李唐作對。小說中與靖邊侯羅藝對戰的過程中,用毒箭暗中射殺了羅藝。後來又在紫金關外用計謀引誘羅成陷入泥潭,然後用亂箭將羅城射死。在小說中蘇定方就是個無恥小人。而歷史上的他人如其名,安定了國境四方。

蘇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於世。隋朝末年,煬帝無道,終於激起民變,致使天下大亂。蘇定方與其父親在家鄉率領鄉黨數千人為郡裡征討賊寇,以勇猛著名。父親去世後,蘇定方統領父親的兵馬,親自斬殺張金稱,擊敗楊公卿,鄉黨皆依附於他。後降竇建德,竇建德部將高雅賢甚愛之,收為養子。蘇定方先後為竇建德和劉黑闥效力。劉敗死於唐軍之後,蘇回鄉隱居。唐太宗貞觀初年,再度出山任匡道府折衝。貞觀三年(629年),蘇作為李靖的前鋒,率領兩百騎兵,趁著大霧,攻擊東突厥頡利可汗營帳,頡利可汗等慘敗。李靖平定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回軍後,蘇定方升任左武候中郎將。但從此蘇定方就銷聲匿跡,直到高宗年間他才重新踏上戰場。

在唐高宗顯慶二年蘇定方出討西突厥,以一萬餘人同十萬西突厥軍展開戰鬥,斬突厥人馬數萬,殺其大酋都搭達乾等二百人。隨後踏雪兼程,掩襲金牙山,再敗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賀魯率殘部逃亡,被蘇定方的副將蕭嗣業俘獲。至此,西突厥滅亡。

顯慶四年,思結闕俟斤都曼脅所部及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國復叛,擊破于闐。唐以蘇定方為安撫大使,至葉葉水,選精騎長途奔襲,晝夜疾馳三百里,大戰破之,都曼降,蔥嶺以西全部平定。

顯慶五年,蘇定方又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師濟滄海,滅百濟,擒其王扶余義慈,以其地置五都督府。

龍朔元年,定方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徵高句麗,屢戰皆捷,兵圍平壤城,會大雪,解圍還。

龍朔三年,吐谷渾被吐蕃祿東贊所破,蘇定方奉命任涼州安集大使,負責對吐蕃的守備。乾封二年,蘇定方病死,年七十六歲,諡號莊,追贈幽州都督。

蘇定方一生馳騁疆場數十年,北擊頡利,西滅突厥,東平百濟,南鎮吐蕃,縱橫萬里,"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西域諸國震懾降服。蘇定方是唐朝的滅國神將,是民族英雄,不是小說裡的亂臣賊子,大反派。

毛主席也讚道:“蘇定方,名將亦大將。”




小逗一把


蘇定方為唐初名將,躍馬沙場,戎馬一生,東征西討,所向無前;滅東、西突厥,平百濟,“定方所滅三國,皆生執其王”,其武功(軍事上的成績)堪稱輝煌。

蘇定方(592—667)名烈,字定方,隋唐冀州武邑縣人,驍悍多力,膽氣絕倫。隋末大亂,反軍四起,定方父親蘇邕率領鄉兵數千幫助本郡抗擊亂軍,保境安民。年方十五的蘇定方跟隨父親作戰,每逢戰事,總是摧鋒陷陣,衝殺在前。父死,小定方遂代統其眾,屢敗反軍殺巨寇。後蘇定方率部投歸夏王竇建德及漢東王劉黑闥(竇建德兵敗被俘,為唐高祖所殺;部將劉黑闥起兵反唐,為夏王復仇,623年正月被唐俘殺),同唐軍交戰,多立戰功;建德、黑闥先後敗亡,旗倒兵散,蘇定方遂迴歸鄉里。

貞觀初(627),三十六歲正當年且一身本事的蘇定方,不甘躬耕壟畝而思建功立業,遂投軍從戎,為匡道府折衝。

【北征東突厥】貞觀三年(629)八月,唐太宗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統兵北討東突厥頡利可汗,蘇定方隨軍出征。十一月,太宗復加派李世勣、柴紹等五總管北攻突厥,接受李靖節制。

轉年正月,李靖率三千驍騎夜襲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西北土城子),大破東突厥軍。頡利可汗大驚,驚慌北走,遷牙帳於磧口。李世勣大破突厥軍於白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壩口子,為陰山南北重要通道之一),頡利可汗逃往鐵山(陰山北)。

二月,李靖與李世勣會師,選精騎一萬追襲頡利可汗。蘇定方率精騎二百為前鋒,趁著濃霧前進,距突厥駐地約一里許,濃霧突然消散,可汗牙帳清晰可見。蘇定方見突厥軍無備,當即發起突擊,率軍風馳電掣般衝殺過去,頃刻間斬殺數十百人。頡利可汗誤以為唐軍主力殺來,惶恐萬分,棄軍先遁。李靖率軍尋跡趕來,破降突厥軍。頡利可汗被俘送長安(634年病故於長安),傳七世、凡五十年的東突厥汗國遂亡。蘇定方因功遷左衛中郎將(一說左武侯中郎將)。

【東征戰遼東】655年二月,新羅國(在今朝鮮半島東南部;百濟在半島西南部,高麗在半島北部)北境遭到高麗、百濟、靺鞨侵略,丟失三十餘城。新羅王金春秋不堪侵擾,趕忙遣使向大唐求救。

唐高宗命營州都督程名振、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統兵東伐高麗。唐軍渡過遼水東進。三月(一說五月),唐軍大破高麗軍於貴端水(即今遼寧省渾河)。因西線有戰事,程、蘇二將遂還師。

【首徵西突厥】五月,唐高宗命左屯衛大將軍程知節(程咬金)為蔥嶺(古代對帕米爾高原及崑崙山、喀喇崑崙山西部諸山的統稱)道行軍大總管,率軍擊討西突厥汗國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蘇定方為西征軍前軍總管。

轉年八月,程知節揮師破西突厥歌邏祿、處月、突騎施等部,挺進至鷹娑川(即今新疆焉耆縣北都開河上游小裕勒都斯河)。前軍總管蘇定方大破西突厥及別部鼠尼施騎兵四萬之眾。蘇定方本欲乘勝深入進擊,然副大總管王文度從中作梗,大總管程知節不表態,唐軍遂駐軍不前了。九月,唐軍與咥運交戰,破之,斬殺數千,進至怛篤城;隨即便撤軍東歸了。首次征討西突厥中途而止,正、副兩位大總管皆受到處罰。

【二徵西突厥】第一次西征因主帥失職而未能竟全功,高宗甚憾,決意再次興師討伐西突厥。657年閏正月,唐高宗因右屯衛將軍蘇定方在前徵西突厥中表現上佳,遂擢其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統率大軍再徵西突厥可汗賀魯。

十二月,蘇定方率軍進抵金山(今阿爾泰山)北,一舉擊破處木昆部落,其首領率領部眾萬餘帳(戶)歸降,定方安撫之。蘇定方進軍至曳咥河(今額爾齊斯河;一說指今瑪納斯河)西,賀魯集結十姓(十部)部眾十萬前來拒敵,定方率領回紇及漢兵萬餘人迎戰。賀魯欺唐軍兵寡勢孤,遂舒展左右翼將唐軍團團包圍。蘇定方命令步兵據守南原,長矛密集排列,矛尖朝外,布成長矛陣;自己率騎兵於北原列陣待敵。西突厥騎兵先行攻擊南原步兵長矛陣,連續衝擊三次,皆未能動搖步兵陣腳,不由氣餒。定方趁勢率領精騎出擊,大破西突厥軍,追殺轉戰三十里,斬首數萬級。

翌日,蘇定方繼續追擊,西突厥弩失畢五部舉眾降;賀魯與處木昆屈律啜率數百騎倉皇西走。咄陸五部聞知可汗賀魯敗逃,亦奔南道投降唐安撫大使阿史那步真。於是西突厥各部悉定,唯可汗賀魯與子咥運率領其牙內餘眾西走,欲投奔石國(古國名,昭武九姓之一,故地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一帶)。

蘇定方不給賀魯死灰復燃的機會,決意“宜將剩勇追窮寇”。適逢天降大雪,平地雪深二尺,行軍困難,部下請求待天晴再追。定方認為正可趁天雪之機,攻敵不備,追擊不可稍緩,遂率軍晝夜兼程疾進;進至雙河,與阿史那步真部會師。雙河距離賀魯駐地約百里,定方下令軍隊結陣前進,逼近金牙山賀魯的牙帳。賀魯萬料不到蘇定方會冒雪踏雪進兵追擊,還有閒情逸致正準備出獵,毫無防備。蘇定方趁敵不備縱兵突擊,於伊麗水畔大破賀魯牙軍,斬俘數萬。賀魯與子咥運渡伊麗水宵遁。蘇定方追擊至碎葉水(今中亞楚河),盡奪賀魯部眾,賀魯父子領著十餘騎逃奔石國。定方必欲斬草除根,以絕後患,遂派遣副將蕭嗣業率部追捕賀魯父子。賀魯父子逃到石國蘇咄城,被城主誘捕,送往石國;石國國王將賀魯父子送交蕭嗣業,共歷七十六年的西突厥汗國滅亡。唐分其地設置濛池、昆陵兩都護府。

蘇定方掛帥徵西,一舉滅西突厥汗國,生擒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振旅班師。唐高宗臨軒,蘇定方戎裝操執賀魯獻俘。高宗大悅,策功拜定方左驍衛大將軍、邢國公。

【西征平叛亂】659年十一月,思結部(鐵勒之一部)首領都曼聯結疏勒、朱俱波(古國名,故地在今新疆葉城縣)、喝盤陀蔥嶺三國起兵叛亂反唐,寇邊地,破于闐(今新疆和田市),勢頭挺猛。

高宗任命左驍衛大將軍蘇定方為安撫大使,率軍討伐。蘇定方揮師進抵葉葉水,叛軍據保馬頭城(或作馬保城)。蘇定方挑選精兵萬人、戰馬三千奔襲之,一日夜強行軍三百里,次日清晨趕到城西十里。都曼見唐軍神兵天降,大驚,趕忙率軍出城交戰。城門外一場大戰,叛軍大敗,退守馬頭城,唐軍進屯於城門。入夜,各路官軍陸續趕來,緊緊圍困住城池,伐木製雲梯等攻具,準備攻城。都曼見狀大懼,自知不敵,遂面縛(兩手反綁)著開城出降。蘇定方一戰平叛亂,生俘叛首,蔥嶺以西悉定。

蘇定方凱旋,來年正月還京。定方獻叛首都曼於乾陽殿。高宗因定方求情而寬宥了都曼,遷蘇定方左武衛大將軍,增食邑三百戶。

【東征平百濟】唐之時,今朝鮮半島並立三個小國。半島北部為高麗(又稱高句麗,新舊《唐書》稱高麗),東南部為新羅,西南部為百濟,三國呈鼎足之勢而長期爭雄。

660年三月,新羅王金春秋不堪百濟侵擾,遣使上書向大唐求救。

初十日,高宗授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兵(或作神丘)道(或為熊津道)行軍大總管,率領水陸大軍十萬東伐百濟;同時任命金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命其率領新羅部眾配合唐軍。年近古稀、征塵未除的老將軍蘇定方再次披掛上陣,掛帥東征。

蘇定方率師自成山頭(今山東榮成市東北,山東半島最東端)渡海,直抵熊津江(今朝鮮南部的錦江)口。時百濟軍已據江屯兵,固守熊津江口加以抵抗。蘇定方率軍登上東岸,依山結陣,與百濟軍展開大戰。百濟軍大敗,死亡數千,餘者盡潰。定方水陸並進,直趨百濟王都真都城。

百濟調動傾國力量抵抗,於城外二十里許同唐軍交戰。蘇定方大破百濟兵,斬首萬餘級,拔外城。百濟王扶余義慈惶懼,同太子扶余隆逃到北部邊境,定方進圍真都城。百濟王次子扶余泰自立為王,率眾固守;城內不少民眾隨嫡王孫扶余文思縋城而出,城防益弱。蘇定方命令士兵登上城頭高樹旗幟,扶余泰勢窮,遂開城投降。隨後,百濟王扶余義慈、太子扶余隆及所有城主皆降。百濟國平。唐分百濟地設置熊津等五都督府,以當地首領為都督、刺史。

蘇定方班師,獻百濟王扶余義慈、太子扶余隆、扶余泰等五十八人於東都則天門。高宗責而宥之。

【東征戰高麗】661年四月,高宗任命蘇定方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同契苾何力、任雅相、龐孝泰三大總管分道東攻高麗。唐三十五軍兵馬水陸並進,直趨高麗國。

七月,蘇定方破高麗兵於浿水(今朝鮮大同江),奪取馬邑山作為大營;隨後連破高麗軍,進圍平壤。九月,左驍衛大將軍、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大破高麗兵於鴨綠江,斬殺三萬人,餘者皆降;旋奉詔退兵。

轉眼來到662年的早春二月。十四日,兵部尚書、浿江道行軍大總管任雅相於軍中病逝。十八日,左驍衛將軍、沃沮道行軍大總管龐孝泰與高麗軍在蛇水交戰,敗績,龐孝泰父子十四人盡皆捐軀。

至此,在高麗奉詔退兵的四道大總管,契苾何力先行退兵,任雅相病故軍中,龐孝泰戰死,唯蘇定方一軍獨全。三月,蘇定方破高麗軍於葦島;復因孤軍圍困平壤而不克,又趕上天降大風雪,糧草不繼,只好忍痛解除包圍,退兵返國。

蘇定方返朝,高宗大加撫慰。時西線不靖,吐蕃攻吐谷渾,吐谷渾可汗諾曷缽奔唐涼州(今甘肅武威市),請求內徙。唐遂發兵屯涼、鄯(今青海樂都縣),以備吐蕃。高宗復將威名素著的老將蘇定方調往西線,拜其涼州安集大使,以備戰吐蕃,援吐谷渾。

乾封二年(667),蘇定方與世長辭,享年七十六歲。唐高宗甚為悼惜,贈其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諡曰“莊”。

蘇定方既有絕倫的武藝,又有傑出的武略,知兵善戰,智勇雙全;其用兵擅長奔襲閃擊,以迅猛制敵;而硬碰硬的對攻戰亦是其強項,且總是以寡破眾。蘇定方征戰一生,百戰百勝,未嘗敗績,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不知何因,也可能是青年蘇定方曾有投身義軍,先後跟隨竇建德、劉黑闥對抗過唐軍的經歷,演義、評書等將蘇定方醜化成一個大反派,真為這位一代忠勇名將感到冤屈。今藉此文為蘇定方鳴冤清汙,還名將以公道,還歷史以真相。


風光藝境


唐初名將蘇定方年輕時,不但驍勇善戰,而且氣魄驚人,曾隨父征討叛賊,安定鄉里。

隋朝末年,起義軍四起,蘇定方投奔竇建德領導的河北義軍,屢建戰功,但被李世民打敗後,歸隱田園。

隨後唐太宗準備興兵北伐,於是蘇定方開始投效唐朝,並隨李靖征戰東突厥。在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領兩百名騎兵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征戰東突厥勝利立下大功。

此戰後,蘇定方很長時間不再受到重用,直到唐高宗上位後,蘇定方才開始獨當一面。蘇定方以其非凡戰績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並被委以重任,創建了其輝煌戰績,達到人生巔峰。

據《新唐書》所說“定方所滅三國,皆生執其王”

唐高宗顯慶年間,程咬金遠征帕米爾高原,卻因為縱容部下燒殺搶掠被撤職,所以由蘇定方繼任唐軍統帥。蘇定方在此戰中一舉成名,活捉了阿史那.賀魯可汗

後來,突厥都曼可汗不服大唐,公然起兵攻打大唐,唐朝蘇定方率領一萬精兵迎戰,並以少勝多,一舉活捉了都曼可汗。此戰勝利後,大唐的疆域擴大達到了西海,就是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一帶。

蘇定方軍事上不僅擅長指揮騎兵和步兵作戰,而且還擅長指揮海戰。蘇定方遠征百濟中,就在海戰中取得大捷,接著蘇定方率部登陸,一舉攻破百濟,活捉了國王扶余義慈和扶余泰

總而言之,蘇定方最為顯赫的戰功就是滅三國,全部活捉其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