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校園足球的開展,能培養出職業足球運動員嗎?

健身初探


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校園足球還處在自娛自樂的階段也可以說是斷層階段,談不上什麼所謂的開展,在中國很難通過普通的公立學校培養出什麼職業球員。

我們這麼大的這麼多人口的國家,我所知道的專業足校,好像有兩所山東魯能濰坊那有一所、恆大那有一所,但是據我所知學費都很貴,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般都學不起,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去的地方。

真正的校園足球開展,可以參考日本高中聯賽1000多所學校參賽,賽事舉辦的及其正規,還有贊助商,賽場氣氛熱烈,比賽中湧現的潛力球員直接對接職業球隊。

好的校園足球開展,直接體現在最終端的國家隊成績,日本現在是亞洲霸主,世界盃上能打進16強,反觀中國國家隊這邊,以前是預選賽10強賽被淘汰進不了世界盃,現在是進不了10強賽,20強賽的時候就被淘汰。新球員頂不上來,老球員鄭智都快踢到40歲了。


80後懂球哥


一個字,難。

這裡的校園足球指的是依靠學校培養足球人才,而不是家長自費將孩子送到培訓班,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困難:

1 有效銜接性差

孩子們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一般都會在不同的學校,教練不同,訓練方法不同,踢球的方式風格改變,不利於球員的成長。看看歐洲足球的球員成長體系,他們將俱樂部下沉到社區,俱樂部是社區的財產,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在社區中踢球,小球員從低齡到高齡自然過渡。

2 政府資金有限

同一學區中很難所有的中小學都覆蓋足球場地設施,專業教練,更不要說是貧困地區了。這種情況下,使得很多有天賦的孩子很難被挖掘培養。

3 球員上升路徑窄

初高中之後,除了職業俱樂部和個別招收足球項目的高校別無可去,很多孩子只能在學習和足球之中做單選題。

4 我國足球文化底蘊不高

我國足球俱樂部商業化發展到現在,還是沒有與當地社區,城市產生過多聯繫,使得很多人們看足球就像看電影,綜藝一樣具有可替代性,那麼很多家長還有同學在做單選題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學習。足球只能作為一項業餘愛好。


體育人的自身修養


現階段看不能,因為普遍家庭二孩還沒到適齡足球啟蒙階段,其次就是校園足球是教育部牽頭,你能想象裁縫會是個好廚師的概率有多大。簡單說,就是足球青訓適齡兒童人口該不多(家長意願),中國足協,地方足協沒有共識發展校園足球具體思路。教育部應該從校園足球教練員人才文化學歷培養著手,解決半文盲上大學誤區,這有些工農兵大學生意味兒。基礎青訓教練員應該是具備足球基本技術,有豐富校園足球運動員比賽經驗的各行業從業者,中國其實是該走德國冰島那種社區足球啟蒙和普及的發展路線,半職業化走英超的路子。這樣一個起碼高中畢業文化水平球員才順理成章有成為職業球員可能,我們現在這順理成章還停留在學生初二選擇人生方向,和人家差五年教育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