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晚唐诗人李商隐爱情诗名句

在唐诗经历高峰后的低谷时,李商隐将唐诗又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其爱情诗含蓄唯美,缠绵悱恻,并富于想象,尤以无题诗独具风格,展现了丰富的爱情体验和真挚情感,其诗才很被后人称道。且来品鉴晚唐诗人李商隐爱情诗名句。

品晚唐诗人李商隐爱情诗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名诗句现多引申为歌颂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原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诗,源自他的恋爱故事体验和对坚贞爱情的热忱执着。

《无题》诗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那是诗人与恋人正在进行一场礼法限制下的爱情,恋爱处于“两难”境地。

暮春时节,东风微拂,人间四月芳菲尽,百花已开始凋零,尽管一对情人相见恨晚,能见面也实属难得,可虽然相见了,却还要忍痛分别。

两人彼此倾心相爱,象是正在吐丝的春蚕,不到生命结束情思不尽,也象是点燃的蜡烛,不到烧成灰烬时热泪不止。

可正因为碍于礼教,不亲近相见成空,过分接近又人言可畏,如此难舍难分,更是难以自处,注定了恋爱不自由的心灵悲剧,便化为对爱情非凡妙悟、精深至极的理想追求。

诗人因物联想,将抽象爱情形象化,创造了美妙动人、表现超绝的艺术感染力,给后世痴情男女以矢志不移的信条,其诗文创作手法亦为后世所推崇。

品晚唐诗人李商隐爱情诗名句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此诗句来自诗人另一首无题诗,诗人对于执着的爱情只能托付于梦,梦中梦见与恋人正经历一个远别分离的场面,各自悲啼不已,彼此都想宽慰对方,诉衷肠、道珍重、约重见,千言万语,却无语凝咽,看着恋人远去了,想说说不出来、想喊也喊不出来,梦境中感应失灵,又反映了诗人作梦时的真实状态。醒后便迫不及待付之笔墨,那是梦中遗憾感在催促,以致墨尚未磨浓,就醮笔疾书梦境和心迹。

李商隐是最善于进行心理体验和心理分析的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同步转换,实现了感官与感觉的空间与情感过渡,他精于特殊情景领域的探索与开拓,成为走得最远的成功者。

品晚唐诗人李商隐爱情诗名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自《夜雨寄北》,又名《夜雨寄内》,指写给妻子王氏的诗,全诗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成为幕僚,王茂元非常欣赏李商隐的才华并将女儿王晏媄嫁给了他,可是这桩婚姻却将李商隐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而李商隐的行为就被解读为对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隶属“牛党”令狐楚父子的背叛,以致终生仕途不得志,在政治夹缝中生存抑郁寡欢,他多年在外游历,夫妻亦聚少离多,此诗反映出李商隐夫妻感情深厚。

妻子寄书殷切询问归家的日子,但是远在巴东的诗人却不能主宰自己命运,无法给妻子一个具体可盼的日期,虚拟的日期安慰反令日夜候门盼望的妻子更失望,所以首句在归期时间问题上诗人说了实话。

紧接着诗人却不愿意将此地此夜的难为情和盘告诉妻子,而将眼光故意投向窗外谈起了物候:巴山的秋雨随风飞落,拍打在屋檐窗门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甚至听得见雨水流动注入的声响,涨满了门前的池塘。

之后诗人并没有顺势展开巴山夜雨的情景,而是设想归期见面的珍贵时刻,在西窗下秉烛彻夜长谈,用剪刀剪去烧结的烛花,回忆着离别后的景况,特别是“巴山夜雨时分”的景物和心情,或许会问有教养的妻子:可知那句“巴山夜雨涨秋池”别有用意?知书达礼的妻子早已捧读千里家书,细心琢磨到丈夫用心良苦,那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投影,正是思念的情怀,并在剪烛夜话时解出丈夫的诗意。

李商隐在构思造诣上,展现了诗艺高超而情态特殊的大家之作,其艺术表现力含蓄而深邃,给人以美在时间与空间、现实与理想可以变化并转换有序的昭示。

品晚唐诗人李商隐爱情诗名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自《无题二首》之一,相恋的两人身上虽然没有彩凤双翅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象征爱恋着的男女,于远离久别时,尽管无法聚首,但却心心相印,始终坚贞不渝。

古代犀牛角被称为灵异之物,特别是它中央有一道贯通上下的白线,实际上为角质,更增添了神异的色彩。诗人正是从这一点展开想象,赋予它以相爱的心灵奇异感应的性质,从而创造出一个极其新奇而贴切的比喻来。

品晚唐诗人李商隐爱情诗名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出自《锦瑟》,如此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起来才感到无限怅恨呢?即使在当年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此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侍女的爱情诗,也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李商隐和妻子王氏生活了十二年,纵然因为仕途坎坷常常分居两地,李商隐对妻子心存愧疚,但夫妻感情深厚,诗句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