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秋菊打官司2.0版本,即將在江蘇宿遷的法院上映,這是這個叫西西的普通大學生,起訴大學教材的第四年。


事情發生在2016年,西西發現自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書裡面,把同性戀列為了“心理障礙”中的一項,不僅和窺陰癖成為了並列關係,甚至有汙名化的病態定義表述。


課本中的原話是這樣的:“與人類絕大多數性愛方式相比,可以認為同性戀是性愛方面的一種紊亂或性愛對象的倒錯。”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紊亂”劃分了陣營,“倒錯”指明瞭黑白:你不正確


看起來似乎有些堂而皇之的意思,但是這句話裡其實包含著一個預設的邏輯,就是“和人類絕大多數性愛方式相比”。


換言之,就是衡量是不是病態的標準,就是是否與絕大多數人相同,同則你好我好大家好、我們都健康,不一樣那就可以判斷你是心理障礙,你即使覺得自己正常舒心的一匹,那你也是得了心理疾病。


這個標準有多荒謬呢?如果大多數人都喜歡吃香菜你一吃就反胃、那你就是病了;大多數人都穿白襪子你穿了藍襪子、那你就是病了;如果大多數人都喜歡PDD你喜歡盧本偉,那完了,你真的病的不清。


愛不愛吃香菜、穿紅襪子還是藍襪子、喜歡PDD還是盧本偉,都是很正常的。


喜歡同性或者異性也是一樣,以和絕大多數人相比判斷病態,是對少數群體存在性的抹殺,是多數人的暴政。


而在教材裡定義為病態行為,那你有病意味著“要治”、“能治好”、甚至“要及時挽救”。


然而現在大多數非器質性心理“疾病”的治療診所還不夠健全,要麼沒有相關資質,要麼用含淚含血的療效為變態治療方法加冕。


還記得人間魔窟嘉年華嗎?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你知道厄瓜多爾的同性戀治療所的“矯正性強姦”嗎?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這種連鎖反應已經足夠令人膽戰心驚,何況早在2001年,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中,同性戀已經被剔除精神病分類裡了,當時已經是2006年,15年過去了,還在談什麼老掉牙的黃曆呢?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圖片來源於:央視新聞)

聽聽專業人士說的吧:“讓本身就是同性戀的人不因為自己是同性戀而焦慮,接受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並不是治療同性戀的性取向。”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圖片來源於:安定醫院郝醫生)

一本不科學的書,不僅不緩解焦慮,甚至會讓同性戀群體產生本來不必要的自罪感、產生更多不良後果。


而出這本書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地攤雜誌,是一本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在高等學校教育中會進入課堂的課本,看不到出版社的嚴謹性、科學性甚至人文關懷的影子。


所以,當時的西西給出版社寫了一封信,指出課本里有問題;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而出版社則回覆這段表述無虞,廣東省新聞出版總局也認為這件事沒什麼錯。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圖片來源於:新京報)

又是百般推諉又是絕不認錯,於是西西聯繫律師,把暨南出版社告上了法庭,連同銷售書籍的京東平臺一起。


因為廣東省的法院不接受審理,只能去京東平臺鎖在地宿遷,以“產品質量糾紛案”立案。


如果要贏,至少要證明這是“產品質量糾紛”裡的“知識性偏差”,但是於鑑定機構資質不明確,所以案件的審理一拖再拖。


西西說,庭審結果仍然比較悲觀,即使他們奔波已經四年,到現在為止,宿遷法院已經延期開庭三次了。


在停滯的這幾年間,暨南大學出版社已經修改了關於同性戀病態的部分表述,刪掉了那句“紊亂和倒錯“,並且做了一些補充作為回應。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摘出CCMD-3的原話的動作看似是“有回應”,但其實這仍然是隔靴搔癢、罰酒三杯的安撫行為而已,而就此絆住了開庭審理的步伐,到底是精神文化的退化,還是官僚主義的進化?


而和西西經歷相似的不僅是她一個人,在2015年,一位叫秋白的中山大學女學生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她是這條“反對恐同教材”的第一人。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她在自己的大學生健康教材中看到了關於同性戀的汙名化表述,非常生氣地向有關部門反饋,但是在15天的標準時間裡沒有得到回應,她聯繫了律師,將相關機構告上法庭。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圖片來源於:vista看天下)

秋白的故事更為艱辛,在庭前談話後,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她可以通過書面投訴的方式,進行舉報監督處理,所以秋白撤了訴。


而撤訴之後,她和她的80位同伴多次寫的書面信件俱沒有迴音,她又開始了第二輪上訴之路。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圖片來源於:Rainbow 兔)

這時候,她農村的父母家人都對她施加了不小的壓力,要她以學習為主,要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要她乖乖讀書。可她仍然堅持上訴,最後終於等到了這次的案件是非公開審理,然而令她非常驚訝的是,三訴失敗了,一切塵埃落定了。


更難面對的是,她在奔忙這些事情時,自己的隱私和個人權益並沒有得到保護,她被自己學校的輔導員出櫃了。


被出櫃後的她面對最多的是家裡親人的壓力。父母堅信她“有毛病”,要她“去醫院做檢查”,要求她“回到正常的軌道”,因為他們相信和教科書裡一般的說法:


同性戀是種病,是可以治療的。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圖片來源於:梨視頻)

“被出櫃”對秋白的傷害非常大,因為她同時要面對來自訴訟不順利的困境,還要抵禦家裡的壓力,和教科書死磕,她已經花了兩年的時間,但沒有真正改變一本教材;但她自己說,還可以再為了這件事情,繼續奮鬥。


從曾經的秋白到今天的西西,我們也許很難看得出她們撬動了什麼,但是能從這件事情的評論裡看出來,在這段時間裡,大家對同性戀的認識有了一個比較大眾化的共識。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曾經在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性科學中心工作的教授,張北川解釋了為什麼一部分人認為同性戀不正常。


“因為這些同性戀者在一些人眼裡,違背了一個非常落後的認識,這個落後的認識就是,性應該服從於生育。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這就叫落後。”


同性戀是病,寫進了大學教材裡


同時,我很佩服勇敢的西西,以及和她們一樣肯於質疑的人,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勉力支撐著艱難的事業,秉燭夜遊者如星星點燈,指引了一條更明亮的小徑。


雖然還在路上,但相信已經不遠了。


人人生而平等,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應得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