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認知心理干預核心技術——臨床暗示訓練技術

大家好,我是毛學梅,學校心理老師,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的踐行者,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的相關知識:元認知心理干預核心技術——臨床暗示訓練技術。

元認知心理干預核心技術——臨床暗示訓練技術

在美國有一個著名的實驗——《羅森塔爾效應》,講的是:1968 年,兩位美國心理學家來到一所小學,他們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 3 個班,對18個班的學生中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實驗測驗”(其實是智力測驗)。他們隨機抽取一部分學生,並且以讚美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老師。8 個月後,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進行復試,結果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進步,而且情感、性格更為開朗,求知慾望強,敢於發表意見,與教師關係也特別融洽。心理學家對這些學生還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20 年後,這些學生所取得的成就遠遠的超出了班上的其他同學。顯然,羅森塔爾的“權威性謊言”發生了作用,因為這個謊言對教師產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能力的評價;而教師又將自已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情緒、語言和行為傳染給了學生,使他們強烈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熱愛和期望,變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強,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在這裡,教師對這部分學生的期待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因為他們受到了權威者的影響,堅信這部分學生就是最有發展潛力的。也正因如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難以隱藏對這些學生的信任與期待,而這種“真誠的期待”是學生能夠感受到的。這說明,心理學家的暗示傳遞給教師後會轉化為對學生的鼓勵,學生在老師的鼓勵暗示下會認為我智商超常很優秀,於是積極向上、自信、加倍努力,形成積極的心態,最終走向成功,這就是暗示的神奇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見到暗示的例子。比如,一個小孩頭上碰了一個大包,你給他吹口氣再哄一鬨他馬上就不疼了,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暗示。

元認知心理干預核心技術——臨床暗示訓練技術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可以測試自己的暗示水平,看看自己容易不容易被暗示?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小方法:做幾次深呼吸,讓大腦安靜下來,閉上眼睛。兩手平舉放到胸前,與肩同寬,手心向下,想象左手掛著一個鉛球,右手掛著一個氫氣球,鉛球越來越重,越來越重,不斷的向下墜,不斷的想象墜;而氫氣球越來越輕,越來越輕,不斷的向上飄,不斷的向上飄。經過一段時間的暗示後,再看自己兩手之間的距離。

在《臨床行為矯正的暗示學習觀察與暗示學習技術這一章節中詳細闡述暗示技術的學習原理。書中把潛意識問題和催眠、氣功、放鬆對人類自身作用問題上,理解為其本質都是進行一種高效學習。主張催眠、氣功、放鬆技術都是一種能夠喚起愉悅情緒體驗和大腦高度集中狀態的高效學習過程和方式。人們在接受催眠或者進行氣功、放鬆訓練過程中,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學習,本質上都是一種具有改變情緒反應性質、方式和強化某種觀念等功能的特殊學習過程,我們稱這種學習為暗示學習。而在臨床暗示學習技術是指在一定的心理誘導作用下,通過消除知識經驗的影響而促成愉悅和高效能學習心理狀態下的臨床心理技術。

暗示學習狀態下的大腦具有超強學習能力。在保加利亞的洛扎諾夫博士的早期實驗研究中,被試學生在暗示作用下,其學習外語能力可以提高5-50倍。於是,心理學家就是利用人們暗示條件下具有超強學習能力這一規律,幫助來訪者在催眠、放鬆狀態下學會一種新的知識觀念、情緒情感反應或行為方式反應,以達到適應社會生活的目的。

元認知心理干預核心技術——臨床暗示訓練技術

在現代心理治療過程中,通常把暗示學習的過程及其功能比作古代的鍊鐵技術。古代人知道把鐵燒紅後就會變得很軟,變軟後的紅鐵可以鑄成劍、矛和各種農具,我們想把它塑造成什麼樣就能塑造成什麼樣,塑型的過程就變得非常容易。而我們在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結構和塑造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時候,就是對接受訓練者的內心經驗如何進行重新組合、建構,塑造成什麼樣的“塑型”加工的問題。而暗示訓練技術解決的就是當我們想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結構和塑造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時候,使其變得像燒紅的鐵一樣容易塑造。

暗示技術使用的條件和前提:首先要明確只要在個案大腦中牢固確立某種優勢觀念、潛意識行為或思想,就可以克服其某種障礙的時候。其次來訪者初步懂得放鬆治療原理的情況下應用才更有效。第三,是本人希望、要求,至少是同意的訓練的時候,才可以進行訓練以改變當前行為。本人越是迫切要求或者需要,越容易見到好的效果。

比如,我們想讓一個想學好數學,卻一到上數學課時就情不自禁地害怕數學的學生,能夠不害怕產生數學反應。我們必須把他不害怕數學的這部分觀念、思想、行為反應在大腦中強化為優勢經驗,代替消極的情緒反應。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不斷地和他講,一遍一遍的連續強化,以確保這一觀念、思想、行為進入潛意識狀態下自動運行。如果懂得利用暗示技術在超強的學習狀態下使用較少的重複和訓練,就可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狀態。

元認知心理干預核心技術——臨床暗示訓練技術

在生活中,當我們把肌肉繃緊20秒的時候,再放鬆就會覺得特別的舒服;我們在做幾組深呼吸之後,也會感覺特別的舒服。研究者還發現:當一個人的情緒處於輕鬆、寧靜和愉悅狀態時,其體內的內源性嗎啡激素的含量大大增加,於是其大腦處於高能狀態。人們通過肌肉繃緊放鬆、體育運動、積極的認知評價和冥想等方式來促進這種物質的分泌。而臨床暗示技術就是根據心理和生理的原理而產生的。在生活中,要多做積極的評價和積極的暗示,如果每一天都告訴自己。我是自信的,有能力的,有潛力的人,我每一天都是美好的。

�8k>�6��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