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河那潭碧水》(散文)

《孟河那潭碧水》(散文)

《孟河那潭碧水》

作者:沈玉印

你若從網上打開衛星地圖,從常州移至西北方向約四十公里的孟河鎮時,再把地圖放大,你就會發現在孟河鎮西北方向的山地上,有一塊如綠寶石般呈不規則四方形的碧潭鑲嵌在那片大地上,那就是我要說的孟河小黃山的碧水潭。

我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見著了那潭碧水,雖然我的工作單位離孟河還不足十公里,但在那之前,我卻從來沒有聽見一個人談起過那潭碧水,可見那潭碧水在當地人的心中,實在沒有什麼名氣,也沒有什麼可值得一說的了。但在我見過那潭碧水後,我卻深深地被那潭碧水吸引了,因為那潭水實在是太清澈,太秀美了,那種一塵不染的清澈讓人望一眼都有種清涼的感覺,彷彿自己都要溶化在那潭碧水裡一般,特別是潭底那絲絲縷縷綠得讓人心醉的青苔,這幾日都一直縈繞在我的腦中,揮之不去,讓我產生無限的愛意來。

古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吟。我想孟河的那潭碧水,龍是不會有的,但是那潭碧水的清澈,正如人的靈氣一般肯定會感染著經過它身邊的每一個人。

那潭碧水就鑲嵌在孟河小黃山的中間,小黃山山不高,是一座石頭山,若是給真正生活在山裡的人來看,那小黃山只能算作是一個小山丘,可是它因為座落在江南的平原地帶,便也有了山的名字,而且與那馳名中外的皖南黃山論起了大小。自古以為,江南就是一塊土地肥沃的地方,充沛的陽光,適量的雨水,四季分明的氣候,把江南的大地養育的肥美而秀麗。就小黃山那種貧脊的小山,卻也長出了蔥籠的樹來,特別是山上的刺槐樹,倒也長的蒼翠濃綠,高大威猛。我上去時,正是刺槐樹開花的季節,刺槐花便如潔白的雪一般開滿了整個小山。把整個山林空氣都燻成了槐花甜甜的香味。

那潭碧水沒有進水口,也沒有出水口,就如天上掉下來的一個碩大的水滴,落在那片山窪處,而那片山窪則也如一片不沾水的荷葉般恰好盛住了這巨大的水滴。於是,這潭碧水,就有了生命。天是藍的,雲是白的,它便把這藍天白雲統統的攬入了懷中。水是清的,陽光是透明的,於是它讓陽光一直照射到了潭底。潭底的水草經這陽光的一照,又都醒了過來,又生出許許多多綠的絲線來,漾在這透明的水裡,讓人看了彷彿有了無數的柔情般牽扯著人的情感,又讓人生出無數美的想象來。而山上一串串雪白的槐花和綠樹,也都倒映在了水中,倘若有一群鴿子正好飛過,則更是變成了一幅動態的畫卷。

那潭不算大,估計有十個藍球場大小的樣子,呈不規則的四邊形,水深有三四米的樣子,水通體透徹,潭底一攬無餘,潭底的石頭大小不一,錯落有至,石的表面上都附著翠綠的若青苔般的水草,潭裡不見魚蝦,也不見一個水生蟲子。據當地人說,以前那裡有一個水泥廠,那個坑只是開採水泥原料石頭而開採出來的,坑被越挖越大,越挖越深。以至後來成了一個小湖狀的潭。後來水泥廠停產了,那裡便成了個一塵不染的碧水潭。

而我在這樣放眼皆綠色的春末與它相見,彷彿心靈都有種被它洗淨了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