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目前,國內獼猴桃種植面積日益擴大且單產較低。針對這一現狀,筆者整理了近幾年各地獼猴桃種植管理經驗與教訓,同時參考國外種植管理技術,對國內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進行分析,以期為國內獼猴桃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近年來,隨著獼猴桃市場的走俏,越來越多的企業、個體經營者投入到獼猴桃產業中,獼猴桃栽培面積不斷擴大,但其單產較低,尤其是受市場歡迎的紅肉和黃肉品種產量和效益較低。針對這一現狀,筆者從土肥水管理、樹體管理、花果管理、植保管理等方面綜合了近些年國內外種植管理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為解決獼猴桃單產較低現狀提供參考。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1 肥料管理

肥料是果園管理的基礎,只有在良好、有效的肥料投入下,才能保證產量高、品質佳。在獼猴桃種植過程中,樹體未掛果前,很多個體種植戶或小型企業對樹體的肥料投入少,從而導致樹勢弱、掛果期後延、品質低等問題。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獼猴桃與其他果樹相比,其含鉀量較高,尤其是有些品種如金豔等,因而獼猴桃與其他水果相比,需要加大鉀肥的投入,而且根據不同品種的需要做出合理的調整。同時,在中微量元素的投入上也要根據不同品種的需求進行合理施肥,如金豔、東紅品種,需鈣量要比大多數品種稍多;金豔、翠玉品種對硼元素需求量也與其他大多數品種不同,但在具體施用量上也要適度。有試驗表明,鉀在提高果實糖度、增強樹勢上起到積極作用,但施用過多就會影響鈣的吸收,降低果實貯藏性能,同時影響氯元素的吸收等。因此,在具體肥料種類施用上,要根據具體樹勢、品種、土壤條件等選擇合理的營養元素配比,才能做到樹勢強健、產量高、品質好。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根據各品種的生長髮育規律施肥也很重要,如金桃品種,果實快速膨大期在謝花後1個月內完成,果實體積能達到最終的80%。因此,壯果肥一定要在授粉後立即施入或花前施入。而基肥提倡在採果後、落葉前施,這樣有利於根系癒合,同時可以吸收少量肥分,以備翌年抽枝、開花,並提高樹液濃度,抵抗冬季低溫。近幾年,也有很多專家建議,在果實採收前施入基肥,但需要根據各地具體情況而定,對金豔、金魁等晚熟品種基本無影響,而對南方7—8月成熟的早熟品種來說不宜,此時溫度太高,操作不當可能會造成根系缺水,影響樹勢或導致秋梢旺長。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在施肥操作上,不但要求在有效的時間內按照一定的量和配比來施,還要注意施肥的具體方法。追肥最好是在根際周圍淺溝施,或撒施後淺翻,或水施等;基肥要根據樹齡、土壤條件等情況選擇溝施或全園撒施等。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肥水一體灌溉系統使用規模正日益擴大,意大利肥水一體灌溉系統已較為成熟,國內較有實力的企業也正在逐步實施,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還可改善園區小氣候,確保植株長勢與果園收益,更節約了大量勞動力。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2 水分管理

水分是獼猴桃各個生長階段的關鍵,萌芽期、新梢生長期、果實膨大期等均需要充足的水分。適量的水分不僅可以供給植株抽發新梢、促進果實膨大,還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強樹勢,實現獼猴桃樹體的良性循環。這一點在意大利獼猴桃產業發展中體現的較為突出,意大利適宜種植獼猴桃的區域絕大部分處在年降雨量600 mm左右較為乾旱的地帶,多數果園採用肥水一體灌溉技術,生長季節尤其是果實膨大期幾乎每天噴水,以保持土壤及空氣的溼度,從而使其商品果率大大提高。

然而,過多的水分又會對獼猴桃植株產生致命的傷害,因而在選地建園時一定要注意地下水位不能高於1 m,年降雨量最好低於1 500 mm,年降雨量在800 mm以上、較為平坦的地區最好起高壟,同時所選地塊要利於排水。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3 地面覆蓋及夏季遮蔭

地面覆蓋的主要作用是降溫保溼、控制雜草、改善園區小環境等,即在乾旱少雨的高溫季節進行獼猴桃園區地面覆蓋,一旦進入連陰雨天氣,將覆蓋物翻埋到地下,加快樹行帶水分蒸發,降低土壤溼度。同時,要注意覆蓋間距,露出根頸部位,否則易滋生病菌,造成根頸腐爛。

目前,國內外較提倡的是生草栽培,以此抑制惡性雜草、增加土壤有機質、調節果園小氣候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種草品種的選擇應不同氣候區域差別對待,在較溼潤地區不要種草或避開雨季種植,保持園區乾爽,避免病害流行發生;同樣,較乾燥地區適宜種草,但應在雨季來臨前進行刈割,以降低園區溼度。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為利於植株生長,除了幼苗期遮蔭之外,成齡園在強光照、高溫下也需要遮蔭,能有效降低某些品種在炎熱氣候下的落葉、落果、日灼等現象,並能顯著提高產量、改善果實外觀、提高貯藏性能等。國內外相關試驗研究表明,高溫條件下可降低果實糖分、酸度及VC的含量,同樣還會影響次年的長勢與產量。同樣也有試驗結果表明,遮蔭過度會影響植株光合作用與果實鈣的積累,降低果實品質和貯藏性能,同時影響次年的花芽分化。因此,遮蔭之前,一定要掌握目標品種的特性及當地的氣象資料,做到因地制宜、因種制宜。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4 樹體管理

樹體管理是對樹形的培養與保持,主要是在生長季節的抹芽、摘心、疏枝及休眠季節的修剪、綁蔓等操作,以達到和維持所需要的樹形。目前,國內外提倡的樹形主要是一干兩蔓,同時還有圓頭形和拱形等。生長季節為了培養來年的結果母枝,一般建議主鋼絲兩側各50 cm範圍內的枝條不用摘心,任其生長,而超出範圍的要提早摘心或捏心,尤其是結果母枝末端的枝條,其長勢旺,在花蕾期新梢20 cm左右時即可進行摘心,以促進花蕾、果實的生長髮育。對於老產區的自然開心形或圓頭樹形,其樹形培養原理基本一致,生長季節在保證產量的前提下,主要培養靠近主幹的健壯枝條,作為次年結果母枝的預備枝;而對於外圍的結果枝需要提早進行摘心或捏心處理,以促進果實和預留枝條的生長。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新西蘭零葉修剪技術,即對末端的結果枝在花蕾後不留葉片進行摘心,這樣既解決了樹冠鬱閉,又可以避免二次梢的問題。但零葉修剪的前提是植株生長旺盛,葉幕層較厚,導致光照條件太差,如果不分品種、長勢和地力條件等因素而盲目照搬是不科學的,甚至會有相反的結果,可能導致樹勢衰弱、果實發育不良等問題。因此,在每項技術引進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當地的具體情況,並在區域試驗和相應品種上應用成功後方可推廣。

在陝西省周至縣等產區,由於春季風害嚴重,而且當地主要種植品種海沃德枝條較脆,容易在大風季節折斷。為應對風害,當地專家普及了一項給春季新梢“推平頭”的技術措施,即在花蕾後3片葉左右儘早摘心,促進枝條基部老熟,待二次梢發出時已對風害有較好的適應能力,即基部穩固,很少造成折枝現象。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5 花果管理

5.1 疏花

疏花一般要求疏蕾,疏除無用的病蟲蕾、弱小蕾、副蕾,之後根據具體枝條強壯程度保留6個以下花蕾,花蕾預留量大,為預計產量的120%~130%,以備惡劣天氣影響。疏蕾一定要儘早進行,有利於節約養分,促進後期果實發育。但對於不同品種在疏蕾的具體操作上要做適當的調整,如金豔,考慮到其主花的畸形花比例較高,而其一級副蕾可以發育成商品果,可以將畸形的主花蕾疏除,保留正常的副蕾。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5.2 授粉

為保證果品質量,良好的授粉條件和授粉措施必不可少。目前,國內獼猴桃園中雄株的設置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多數企業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加大雄株比例至1∶8左右,以供自然授粉;大多數個體種植戶在園區周邊種植少量雄株(30~45株/hm2),通過人工授粉或半機械授粉達到目的。

目前,國內輔助授粉的措施如下:一是人工點授,此操作要耗費大量的人工,但較為節約花粉;二是半機械授粉,即採集花粉後,用授粉器(固體授粉為花粉與滑石粉、石松子粉等混勻;液體授粉為花粉混在加入纖維素的蔗糖液中等)噴授,此方法節約勞動力,但花粉消耗量較大。需要注意的是,收集花粉時溫度一定要控制在30℃以內,同時最好在25℃以上,並防止強光直曬;液體授粉時要保證隨用隨配,而且濃度最好大於1∶250,在溫度較低(15℃以下)時不要進行液體授粉,以防花粉浸水時間過長而導致暴裂,影響坐果率。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國外的輔助授粉主要是通過購買專業花粉公司的花粉,之後採用大型機械授粉或放蜂輔助授粉。目前,國內也有少量經營花粉的公司,建議在選購花粉時最好進行發芽試驗或索要試驗報告,以確定是否合格。日本大規模發生的潰瘍病同樣也提醒廣大從業者,在購買花粉時,一定要做好病菌檢驗。

5.3 疏果

疏果的原則基本與疏蕾相似,同樣要儘早進行,一般在坐果後20 d內完成,不同品種要求也不盡相同,如金桃和海沃德,前者疏果一定要儘早,後者可稍延時間。在有套袋需要的產區,最好結合套袋進行二次疏果,主要是疏除病蟲果等沒有商品價值的果實。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5.4 果實生長調節劑

由於獼猴桃市場對大果的需求量較大,以及部分果農只追求產量而不追求質量的盲目心理,造成果實膨大劑的濫用,致使果實品質、貯藏性下降。而且有些產區,在使用膨大劑的同時,對土壤管理投入很少,有的甚至週年僅施少量尿素,此種掠奪式種植,嚴重透支了土壤養分,導致樹體抗性下降、樹勢早衰,效益嚴重降低。因此,建議不要對大果型品種使用膨大劑,僅針對小果型品種予以科學使用,同時加強樹體管理,尤其是土肥水管理,確保樹體健康,維持樹體經濟壽命。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5.5 套袋

國內大多數獼猴桃果園都會對果實進行套袋,主要是為了保持較一致的果面顏色、防止機械損傷、降低農藥殘留、預防病蟲危害等。但此操作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而國外獼猴桃種植基本沒有套袋。如意大利、新西蘭等國家在果園管理上已經有較為成熟的經驗和專業的病蟲防治隊伍,再加上良好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壤條件,樹冠覆蓋良好,空氣溼度適當,在沒有套袋情況下也能生產高質量的獼猴桃。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國內部分地區同樣也可以採用不套袋處理,但前提是葉幕層良好、病蟲害防治到位,同時空氣溼度適宜。如成都地區,進入秋季後陰雨連綿,易造成病害流行,且較高的空氣溼度易在晚熟品種果面形成青苔,所以套袋較為合適;而河南省西峽地區,光照條件較好,空氣溼度適宜,病害發生相對較少,可以在成齡的、葉幕層較好的園區進行不套袋處理。

國內在套袋方面的研究較多,比較一致的結論是套袋除了有上述作用外,主要是提高了果實商品果率,提高了經濟效益。目前,果袋種類以棕黃色單層防水紙袋為好,其他顏色或雙層袋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6 植保管理

獼猴桃病蟲害相對較少,相對於蟲害來說,病害是防治中的重點。但在蟲害防治方面也需要注意以下2點:一是見蟲治蟲,不要盲目噴灑農藥,否則容易導致農殘超標,浪費人工;二是瞭解蟲害發生規律並熟知其防治最佳時間,如桑盾蚧,其防治最佳時期是剛孵化後的1周內,過晚則形成介殼,不易防治。

潰瘍病是目前最為嚴重的病害,且沒有有效的防治方法,除加強農業防治、苗木檢疫外,化學防治的主要藥劑是銅製劑,如氫氧化銅、氧化亞銅等,以及一些微生物製劑,如中生菌素、春雷黴素等。而預防潰瘍病的根本措施是針對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或通過設施栽培來降低風險。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另外,軟腐病是國內廣泛存在且危害最為嚴重的果實病害,其極大程度上影響了獼猴桃後期貯藏、貨架及銷售;其主要侵染時期是幼果期,因而做好套袋前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其他果實病害如蒂腐病、菌核病等,一定要了解其發病規律,選對藥劑進行防治。近年來,菌核病在國內獼猴桃產區危害比較嚴重,嚴重影響了果實商品性和貯藏性;菌核病是一種低溫高溼型病害,若開花後期及坐果期溫度較低、空氣溼度較大,則很容易導致菌核病的發生。對於其他病害如根腐病,主要是由選地建園等原因造成,所以做好前期園地及種苗管理工作是預防根腐病的關鍵;對於斑點落葉病,除了要做好一般的預防措施外,加強土壤管理、改善土壤結構、增強樹體抗性是基本所在,這也是其他病害防治的關鍵。

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術,要做到科學種植,這樣才能提高產量

7 結語

在前期建園的基礎上,要做好各項田間管理工作,肥水是基礎,植保是關鍵,樹體管理與花果管理相協調,確保園區健康持續發展,維持長久效益,促進產業增效、果農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