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爸爸坦言女兒什麼話都跟父母說:父母有多信任,孩子就有多幸福

我是辰媽,點擊關注[辰媽育兒論],每天分享育兒點點滴滴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但有時候是一句話,有時候是一個微表情父母之前的信任就被破壞了。

想建立一個和諧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有話就願意跟父母說,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父母信任子女,看似簡單的一件小事,也許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信任是愛的基礎,也是孩子學會愛的基礎,無條件的愛創造無條件的信任,得到的是美好的童年和人生。


蔣爸爸坦言女兒什麼話都跟父母說:父母有多信任,孩子就有多幸福

最近播出的節目《我家那閨女》中蔣夢婕爸爸再次因為言論被網友稱為“國民老爸”。


蔣爸爸坦言女兒什麼話都跟父母說:父母有多信任,孩子就有多幸福

節目中,有一位路人老爸建議蔣夢婕找男友要滿足兩點,一個是要有經濟能力,另一個是要圈外人。

主持人欣然問蔣夢婕爸爸怎麼看,蔣爸爸毫不在乎的說,我覺得都可以,女兒喜歡最重要。

這時嘉賓提到去年被拍到蔣夢婕和尹正日本遊玩,突然又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旁邊李維嘉趕緊打圓場說到“這就是吃瓜群眾”。

沒想到蔣爸爸神態輕鬆的說:“我女兒也有戀愛的權利,怎麼叫做緋聞。”

蔣爸爸坦言女兒什麼話都跟父母說:父母有多信任,孩子就有多幸福

一時間主持人和嘉賓都拍手驚呼,要知道作為家長在節目中承認女兒的緋聞還是第一次,大家都為蔣爸爸的開誠佈公拍手稱讚。

欣然問蔣爸爸:你會上網查尹正的信息嗎?

蔣爸爸說:不查,相信女兒的眼光。她什麼都跟我們說的。

話音一落,嘉賓們紛紛投來羨慕的眼光,大張偉補充道:我爸從來不跟我說這些話。

主持人李維嘉說:家庭氛圍真好,孩子什麼話都願意跟父母說。


蔣爸爸坦言女兒什麼話都跟父母說:父母有多信任,孩子就有多幸福

因為父母給予蔣夢婕充分的信任,所以願意什麼話都跟父母說。

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表明:當父母內心足夠信任孩子時,孩子就會給予積極的反饋,孩子感受到父母反饋後,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繼續發展。

可見,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太重要了。

2

鄧超拍攝的首部電影《銀河補習班》上映後,被稱為父母的“育兒教科書”。

電影中爸爸馬皓文因為設計的大橋坍塌被誣陷入獄,錯過了兒子馬飛的童年。

等到馬皓文一出獄,馬飛成了一塌糊塗的問題少年。

教導主任把馬飛看作是煤球,認為“煤球再怎麼洗也不會變成鑽石”;媽媽告訴馬飛如果考不上好學校就去樓下賣煎餅。

這樣教育環境下的馬飛對自己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能考到前十名,認為自己是非常蠢的孩子,爸爸會被自己蠢哭。


蔣爸爸坦言女兒什麼話都跟父母說:父母有多信任,孩子就有多幸福

可是馬皓文一直都相信兒子馬飛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孩子,哪怕有人說他笨、蠢,他都不相信。

因為爸爸不斷的鼓勵,兒子馬飛越來越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做到,他可以從爆發的洪水中救出自己,也可以衝破學習的險阻劃到人生成功的對岸。

經歷過一系列的波折之後,馬飛如期參加考試,考試結束後馬飛笑著對爸爸比了一個OK,爸爸知道此刻的馬飛已經脫胎換骨了:眼中有光,心中有愛。

蔣爸爸坦言女兒什麼話都跟父母說:父母有多信任,孩子就有多幸福

這都是源於馬皓文對兒子持續不斷的信任。

後來教導主任說,他教過一萬兩千三百人,見過的家長4萬多位,馬皓文是他見過最特別的家長。

之所以特別是因為,不論馬飛什麼樣,他一如既往的相信孩子是最好的,而大多數家長是做不到的。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人類的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被肯定。

如果孩子在需求被信任和肯定的年紀裡收穫的都是積極的評價和反饋,孩子的人生就會變得更加積極。

相反,如果孩子不被信任,孩子就會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3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男孩上初中時,性格活潑,經常調皮搗蛋,有時候還會因此被請家長。

有一天老師再次要求家長到學校。家長剛見到男孩,不有孩子分說就開始動手打孩子,嘴裡還不停的唸叨:讓你調皮搗蛋,我花錢送你上學是為了讓你請家長的嗎?

孩子一邊哭一邊喊,“我沒犯錯”,可是家長根本不聽孩子一句。

等老師趕到辦公室時,孩子已經被父親打的渾身是泥,滿臉淚痕,明明想大聲哭泣卻又被爸爸的氣勢嚇得說不出話來,蹲在角落裡抽泣。

蔣爸爸坦言女兒什麼話都跟父母說:父母有多信任,孩子就有多幸福

老師忙解釋說,孩子平時雖然調皮搗蛋,但是心地善良,常幫助班上其他同學,這次請家長是因為老師覺得孩子缺乏關心,想跟父母聊聊而已。

男孩說,這件事就這樣以父親的默不作聲結束了,可是我過了十幾年都沒有等到他一句道歉。而我也始終覺得,他從始至終都不相信我。

父親當時的懷疑,讓他心裡形成一個“不被信任”的黑洞,這個黑洞似乎時刻都要吞噬自己,而他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逃離。

後來跟父親相處的過程中,他總是想要做些什麼證明自己是個可以被人信任的人,但即便如此,內心也總是空洞的。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做過一次關於「對學習和生活現狀與期望」的調查。調查中,孩子最喜歡父母的10種做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信任我」。

一個不被父母相信的孩子,一旦遇到問題猶如“腹背受敵”,無所依靠,孩子的安全感更是少的可憐。

而如果父母能夠做到不論何時都相信孩子,孩子便如同穿了一層鎧甲,所向披靡,越走越遠,越來越好。

可見,父母給予子女更多的信任,才能真正激發孩子更多潛能,成為越來越優秀的孩子。

父母信任孩子真的太重要了。

4

父母怎樣做才能讓孩子產生足夠的信任呢?

1 父母不指責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在一次節目中做客時提到,想讓孩子什麼都跟家長說,第一要不指責。

蔣爸爸坦言女兒什麼話都跟父母說:父母有多信任,孩子就有多幸福

李玫瑾老師舉例說,如果孩子談戀愛被父母發現了,父母劈頭蓋臉就是一通數落,那麼孩子下次不是不戀愛了,而是不會再跟你說。

李玫瑾老師舉例說,“聽說你處朋友了,媽媽看著這個人真不錯,你眼光真好”,孩子立馬就有了認同感。

“但是媽媽看著他好像抽菸,你有時候還管他呢,你真懂事知道抽菸對身體不好”這樣說既能夠讓孩子加深對方抽菸的事實,也表揚了孩子懂事,可謂一舉多得。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橫衝直撞的指責孩子。

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更容易獲得好感,也更容易接受父母的看法和建議,同時還促進了親子關係。

2 犯錯時跟孩子站一邊

有一次帶孩子去遊樂場玩,一位媽媽在玩手機,孩子挨著媽媽不遠的地方玩積木,結果衝過來一個小朋友上來就搶他的玩具,一來二去玩具被搶走了。

孩子哭著找媽媽,媽媽卻不耐煩地說,肯定是你搶別人東西,不然怎麼會被別人搶走呢?

孩子遇到問題時,先問清楚具體情況,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的指責,孩子才會把父母當成自己強有力的後盾,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最先想到父母。

先批評的態度把孩子推向了父母的對立面,不在一條戰線上的人不是朋友而是敵人。

哪個孩子會相信“敵人”,依賴“敵人”呢?


蔣爸爸坦言女兒什麼話都跟父母說:父母有多信任,孩子就有多幸福

想讓孩子有什麼話都跟父母說,就必須建立親子之間的信任感,遇到問題時一致對外才能讓孩子感受父母跟子女才是“一家人”,面對問題要“共同作戰”。

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加強彼此之間的信任,更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更牢固的安全感,在未來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夠勇往直前,因為後方是父母牢固的靠山。

讓孩子健康成長,無懼路上的困難一往無前,就從心底裡去信任孩子,給與孩子足夠的保護,當孩子心中充滿愛和安全感,才會真正地願意對父母掏心掏肺。

愛和體諒永遠都是相互的,父母為孩子體諒更多,孩子就會更愛戴父母,這才是一個溫馨的家庭該有的樣子。

辰媽,熱愛寫作的80後2寶媽,不甘心一地雞毛的生活,用孩子的天真療愈自我,用溫暖的文字記錄可愛生活。

今日話題

您在育兒過程遇到過哪些信任孩子的事情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