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

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
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

青春力量一脈相承,青春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個人目標與國家命運同向而行,青春最大的價值,莫過於個人成長與國家進步交相輝映。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平臺“鍛鍊篇”專題來啦!!!

“聚是一團火”,他們相聚一堂,凝聚起司法行政發展的磅礴力量,緊跟時代砥礪前行。“散是滿天星”,他們有的忙碌在援疆一線,他們有的奔走在扶貧鄉村街頭,他們有的活躍在市局機關各科室,擔當起這個時代賦予他們的責任。

他們,是奉賢區司法行政青年幹部,讓我們來一起聽聽他們的掛職鍛鍊故事吧!

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

從“口裡人”到“兵團人”,

橫跨4000公里的援疆掛職體驗

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

劉文奇

“下面我宣佈一下這次選派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掛職的人員名單……劉文奇!”聽到自己名字的一刻,我還是感到一絲夢幻。兩年前,懷著年輕人的擔當和對新疆的嚮往,我報名了司法部選派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掛職的援助活動,從上海到新疆橫跨了整個中國,如此遠離家鄉的工作和生活會是怎樣一種體驗,我不確定,帶著未知和嚮往,我踏上了征程。

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
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

初到新疆,我感嘆於她的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美麗風景和異域風情。作為全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新疆的面積佔了全國的六分之一,加上三山夾兩盆的特殊地形,讓她兼具雄渾與秀美。高山、平原、湖泊、冰川、沼澤、沙漠、森林、草原,在這裡,你能看到幾乎所有的地貌,可謂時時有新意,處處有風景。不僅如此,與這些美景相伴的,是地上的珠寶玉石、地下的石油礦產、山上的牛羊瓜果、水中的魚蝦湖鮮等等,每一樣都是那麼的特別,讓人嚮往和豔羨。而給這片神奇土地帶來靈魂的,則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在這裡,你能感受到漢族人的勤勞質樸、維吾爾族人的能歌善舞、哈薩克族人的熱情好客、蒙古族人的奔放灑脫,全疆四十七個民族,組成團結的大家庭,為新疆建設發展貢獻著各自的力量。而各少數民族特有的生活習慣和民族文化,又為新疆增添了濃厚的異域風情,讓新疆文化多姿多彩,成為祖國文化庫中的一塊瑰寶。能來新疆掛職,可謂一大幸事。

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

然而,隨著工作的開展,我又發現了新疆的另一面,發現了在這裡生活不易的一面。雖然新疆風景如畫,但就整體而言,大部分地區是不太適宜生活居住的。新疆地處高緯度地區,而且高山連綿海拔較高,使得冬天寒冷而漫長。雖然城市能夠供暖除雪,但偏遠地區卻沒有這樣的條件。北疆地區更是寒冷,積雪高達半人,而且半年不化。在這樣的環境下,牧民要繼續放牧,學生要繼續上學,邊防要繼續巡邏,其中艱辛與不便,是內地城市人想象不到的。掛職期間,單位安排去北疆出差,進行年度工作檢查與調研。由於深入基層、路途遙遠,我們規劃好路線,聯繫調研單位後驅車前往。為了保證工作質量與效率,我們白天檢查調研,晚上討論總結,一刻不敢放鬆,半個月跑了三個師十幾個團場數十個連隊,里程達到了四千多公里。這期間,戶外零下二十度是常態,抓飯拌麵饅頭是主要的工作餐,在連隊的屋子裡能有個爐子取暖就覺得很滿足。而旅途長途跋涉的疲勞,路面結冰吹雪的危險,連續工作十幾天的高強度,也印象深刻。現在回想起來,似乎有點辛苦,但當時更多的是感慨常年在那工作生活的人們之不易,感恩他們在邊疆的默默堅守與付出。

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

除了北疆的寒冷和冰雪,南疆的乾旱與風沙也考驗著在當地生活的人們。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幾乎完全被塔克拉瑪干沙漠所覆蓋,只在沙漠周邊有一些綠洲具備生存條件。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千萬維吾爾族人在那裡樂觀地生活著。他們在貧瘠的土地上種出了瓜果,養出了牛羊,栽出了棉花,並創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但這些,迴避不了當地的艱苦與落後,那裡與發達地區還有著不小的差距。為了幫他們逐步趕上,新疆機關幹部下沉到落後地區,幹工作,結親戚,扶貧助困、發展經濟。掛職期間,除了去南疆開展調研、講座等工作,我還與當地維吾爾族老鄉磨合達爾·土地結成親戚,去他們家做客,幫他們摘棉花、收紅棗,他們也來烏魯木齊我們這參觀遊玩,大家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維漢一家,其樂融融。雖然乾旱、風沙、飲食等讓我有點不適應,但南疆同事的任勞任怨、老鄉的淳樸善良和小朋友的天真快樂,讓我至今懷念,以後一定要再回去看看他們。

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

而要說最不容易的,還是我們世代堅守邊疆的兵團人。他們不向國家要錢,不和百姓爭地,硬是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在戈壁荒漠上建起了一個個團場,開出了一片片良田,自給的同時,向內地輸送著優質的糧棉等農產品。屯墾戍邊、艱苦創業,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兵團人最真實的寫照。他們為了祖國的穩定和發展,默默駐守在西北邊疆,無怨無悔,讓我感動。自己能做的,唯有向他們學習看齊,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學習他們講政治顧大局、不計較得失、不在乎辛苦的工作態度,在疆期間,兢兢業業把工作做好,離疆之後,把這種精神帶回家,發揚光大。

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

如今援疆掛職已經結束,一年的援疆經歷,讓我從一個未曾到過新疆的“口裡人”,到對新疆特色如數家珍的“兵團人”,收穫很多。回上海之後,局裡又安排我到區掃黑辦掛職,這也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既是對我的信任,也是對我的鍛鍊。到崗之後,我牢記自己司法行政人的身份,謹記局領導臨行前的囑咐,認真學習、踏實做事,不知不覺又在新崗位上工作了半年。兩次掛職雖然在時間、地點和工作內容上有著較大差異,但在履職過程中,我卻有著相同的體會,那就是,無論在哪工作,做什麼樣的工作,都要有清晰的目標定位、主動的學習精神和踏實的工作作風。只有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讓自己不斷收穫、不斷成長。

賢城司法行政青年說——鍛鍊篇(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