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美國,美國老男人都喜歡東方女性?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玉龍行

第一個中美家庭的故事

在一次中美文化課上,遇到一個大家都叫她“秀兒”的中國婦女,人很樸素,大概50歲。

在她旁邊坐著一個美國老人,一手拄著柺杖,斜著坐在椅子上,看起來有些疲憊。

秀兒告訴我:“這是她的丈夫邁克,87歲,美國退伍老兵,在附近小鎮的公寓里居住。”

後來經過聊天得知,“秀兒”從湖南一個縣城來到美國,之前在銀行有個體面的工作。

在1995年,通過一個姐妹介紹,認識了當時已經超過60歲的邁克,而當時“秀兒”只有不到30歲,就毅然決定來到美國和邁克在一起生活。

她已經有5年沒有回湖南老家了,家裡還有老母親和兄弟姐妹。她說回去一次很不容易,只要她回去,邁克就要跟著一起回去,因為邁克擔心她一去不回。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秀兒”基本沒有收入,有時候幫著別人打打下手,給點生活費,家裡的開銷都靠邁克的退休金,所以回國費用也是問題。

走進美國,美國老男人都喜歡東方女性?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由於涉及個人隱私,此圖來自今日頭條系統


這是在2015年夏天,來到美國後接觸的第一個中美家庭,瞭解一箇中國婦女的跨國婚姻,她的生活談不上幸福,但也談不上有多苦。

和這樣的退伍老兵已經生活20多年,無兒無女,在很大程度上,她是一個保姆的身份。

“秀兒”說:“不會放下邁克不管的,不管怎麼樣,已經在一起生活這麼長時間,沒有感情還有一份責任。”

“秀兒”對生活已經沒有太多的奢望,只希望簡簡單單、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生活。

這種生活似乎讓“秀兒”思想變得僵化,但她覺得這樣挺好,等美國老兵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或許她也該離開美國了。

在90年代,有兩撥人奔赴美國,一撥人懷揣美國夢的有志青年,夢想在美國闖出一片天,但無比的艱難,也嚐盡了苦頭,最後還是選擇回國創業。例如《中國合夥人》。

同時還有一撥人就是“秀兒”這樣的女孩,他們同樣嚮往美國人的“富裕”生活,也開始躍躍欲試。而她們去美國並不容易,只能通過婚姻達到目的, 甚至很多都沒見過面,就隻身前往,但前方並不是天堂。

走進美國,美國老男人都喜歡東方女性?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由於涉及個人隱私,此圖來自今日頭條系統


第二個中美家庭的故事

“瑩瑩”是浙江台州人,是一所中學的英語老師,或許是英語溝通比較便利的原因,她在網上認識了一個美國人,很快就被美國男人的灑脫和溫暖熱烈的語言打動。

在1998年,一個人揹著行李來到了美國,見面的第一天她就覺得不對,一切都不是她想象的樣子,他是有預謀的。但她什麼也做不了,一切都是陌生的,只能聽天由命,承受著她所能承受的一切,酗酒、暴力、虐待等等。

堅強的“瑩瑩”沒有選擇回頭,在這樣的婚姻裡面堅持了數年,直至拿到綠卡。後來她的遭遇得到了美國反家庭暴力中心的關注,最後經過法庭判決離開了那個虐待她幾年的男人。

她的不幸經歷,一直被一個美國單身漢關注,並提供一些支持和幫助,他就是湯姆先生。

最後“瑩瑩”女士嫁給了湯姆先生,年齡相差20多歲。

她是一個很獨立、好強的女人,目前在一所中學做廚師,同時兼職了好幾份工作,沒有孩子,但她覺得很滿足,生活很平靜,也很幸福。

走進美國,美國老男人都喜歡東方女性?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由於涉及個人隱私,此圖來自今日頭條系統


聽“瑩瑩”講述她的經歷,簡直不可思議,她是怎麼度過那麼艱難的日子!

恐懼、緊張、無助,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她走下來?

她說:“沒有其它的選擇,我只能堅強,我自己選擇的路,我不能灰溜溜的回去。”再說經濟也不允許,到了美國幾乎身無分文。

我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她完成了,戰勝了自己,最後也贏得了幸福,目前有了自己的家。

“瑩瑩”偶爾在反家庭暴力中心講述她的經歷,也在幫助一些正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其它女性。

走進美國,美國老男人都喜歡東方女性?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由於涉及個人隱私,此圖來自今日頭條系統


第三個中美家庭的故事

劉女士是教育系統退休職工,丈夫因病去世,女兒在美國留學。

後來張女士通過網上認識了美國凱文先生,年齡相差超過20歲。

通過數次見面,凱文先生對劉女士產生了愛慕,最後劉女士選擇來到美國和凱文一起生活。

由於語言不通,平時溝通基本靠肢體,如果交流不順暢就需要朋友遠程協助。

這樣的生活到現在已經持續了5年,我們無從猜測劉女士對第二段跨國婚姻的感受,我想除了溝通交流上的困難,一定還有文化上的衝突,直到今天,他們應該已經磨合的差不多了。

劉女士當初選擇嫁到美國的原因,應該與她的女兒留學有關,或許順便能照顧一下女兒。

她的綠卡正在申請當中,我想這是她比較在意的東西,有了綠卡她就獲得了永久居住權,女兒留學畢業之後也有個落腳點,如果女兒想留在美國,也會相對容易,這樣女兒也會減少一些工作簽上的壓力。

這同樣是勇敢的選擇,因為跨國婚姻太多不盡人意,太多未知的東西,而能夠堅持下來的,要麼為愛情、要麼為親情。

以上是我們接觸到的中美跨國婚姻的三個家庭,在經歷無比艱難的磨合和坎坷過後,生活都歸於平淡無奇。

要問當初為什麼選擇美國?就連她們自己也說不清,現在想就像做了一場夢。

那些最難熬的日子份量太重了,掩蓋了偶而發生的一點小興奮,所以她們不會回憶過去,就過在當下的生活。

90年代的美國,在中國人眼裡,是“高大尚”的國家,無比富裕,人間天堂。所以很多女孩選擇鋌而走險,都想改變自己的人生,但大部分都事與願違,與自己的想象差之千里。

走進美國,美國老男人都喜歡東方女性?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由於涉及個人隱私,此圖來自今日頭條系統


為什麼有一些美國老男人都喜歡亞洲女性?他們是什麼樣的一種心理?有一個紀錄片導演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有一些想法很“猥瑣”的美國人,給了很多這樣的中國女人希望

一個華裔導演林黛比在2013年拍的紀錄片《就愛亞洲媚》,講述了她所觀察到的中美跨國婚姻“真相”。

她將鏡頭對準的,是一對通過網絡結緣的跨國夫妻——做著機場收費員工作的美國男性史蒂芬與來自安徽農村的中國女子珊蒂。

兩人之間,足足有超過20歲的年齡差距。美國男子史蒂芬,家中隨處可見亞裔女子的畫像與照片,迄今為止交往的女友全部都是中國人,怎麼看都是個典型的“黃熱病患者”。

“黃熱病”,顧名思義,被用來形容白人男性對亞裔女性不正常的迷戀。史蒂芬的種種表現也會讓觀眾本能地認為,他根本不是真的愛他的中國妻子,而只是愛上了中國女性的那個“模板”,那種“中國”的感覺。

那麼珊蒂呢,她的動機就“單純”麼?在導演看來,答案也是否定的。一個沒上過大學、很早就去大城市打工的農村女孩,憑什麼要跟著一個大自己那麼多的美國男人漂洋過海,在陌生的國度開啟未知的生活,僅僅是為了“愛”嗎?

走進美國,美國老男人都喜歡東方女性?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史蒂芬和珊蒂


每當夫妻倆鬧彆扭或起爭執,珊蒂其實會暗暗地自言自語:“等我穩定下來,一定離開他……”

她現在還“忍”著,似乎只是為了一張綠卡。然而,就是這樣一對讓導演不抱有希望的“怨偶”,卻在五年之後,依舊在婚姻中相依相守。

在得知這個結果時,林黛比導演是無比震驚的。那些在她的預想中男方只是把女方當成隨意擺弄的“中國妻子”,或女方拿到綠卡後消失不見的狗血劇情,並沒有在這對夫妻身上發生。

恰恰相反,和所有終將走向平淡的伴侶一樣,在經歷過爭執、磨合與原諒,他們終於找到了適合的相處之道,一起將日子好好過了下去。

當然這個紀錄片表現的只是個案,並不代表所有的美國男人都有“種族偏好,”大部分是出於心無旁騖的愛情,被東方女性的獨特魅力所吸引。

走進美國,美國老男人都喜歡東方女性?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史蒂芬和珊蒂


觀察身邊的故事,被中國女性具有的善良、堅強、忍耐的性格所感動。

在巨大的文化差異面前,這種優秀的品格應該得到尊重,她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得到關愛和呵護。

總結:

據相關部門統計,每年有大概5000女人嫁給外國人,我國女人的“出口量”一直穩居全球首位。

隨著世界對外交流的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中國學習或者工作,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

隨著文化的不斷融合,彼此間的接納會越來越變得容易,讓跨國婚姻不再變得新奇。

婚姻無國界,但婚姻一定要有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很危險且沒有幸福感的。

不在戀愛中磨合,就在婚姻中試錯。所以不要輕言相信那些花言巧語,不要看他們的外表,也不要看財富,就看他們的內心是否善良,夠不夠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