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贏家?讓我們來看看他的真實的人生

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一個男嬰誕生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取名唐寅,又因屬虎,字伯虎,又字子畏。唐伯虎小時候非常聰慧,奈何他一天吊兒郎當,不學無術,處處跟家人做對。這可能就是青春叛逆期吧。家裡的父母沒有放棄他,經常勸誡唐伯虎,周圍朋友也來規勸,一來二去,唐伯虎下定決心,閉門苦讀,而且取得了成績,在弘治十一年(1498)的鄉試中奪得第一名(解元)


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贏家?讓我們來看看他的真實的人生

唐伯虎


唐伯虎年少時,家鄉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畫家,叫沈周,有很多人都來拜沈周為師,唐伯虎也拜沈周為師,因他天賦比較好,畫藝進步非常大。沈周很欣賞他,經常誇獎他。唐伯虎沒有把老師的誇獎當成動力,他因此飄飄然了,作畫也不安心了。沈周一看這孩子驕傲了,不經誇啊,得給他腦袋上潑點涼水。一次,沈周和唐伯虎吃飯,讓唐伯虎去屋裡關窗戶,唐伯虎伸手去關,結果才發現這竟然是老師的一幅畫。他頓時明白了老師的用意,感到無地自容,從此發奮努力,最終,超過了老師,真正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在戲曲小說中,唐伯虎風流才子的形象家喻戶曉,民間傳說他有九個老婆,青樓是他經常出入的地方,他還點過秋香,但這些事情或是張冠李戴,或是子虛烏有。


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贏家?讓我們來看看他的真實的人生

唐伯虎作品


唐伯虎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十六歲時,他考秀才奪得第一名,名震鄉里。十九歲時娶妻徐氏,一生當中唯一的妻子,什麼九個老婆,點秋香,唐伯虎沒有攤上這等好事。在他二十九歲時,在鄉試中高中解元,一切都順風順水,真可以用“春風得意馬蹄疾”來形容。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世事難料,唐伯虎的人生轉折由此開始。


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贏家?讓我們來看看他的真實的人生

唐伯虎作品


據《明史》記載,唐伯虎在鄉試時寫的文章非常好,主考官梁儲也很欣賞這位大才子,就把他的文章給禮部侍郎程敏政看了。程敏政看了以後非常滿意。過了一段時間,明庭舉行會試,唐伯虎與富二代俆經一起趕赴京城考試,兩個多次到程敏政府上拜會。這個徐經胸無點墨,不學無術,他就賄賂了程府上僕人,買來了試卷。碰巧的是,那次會試題目出得異常地冷門,有很多考生答不上來。唐伯虎是大才子,答題自是不費勁,洋洋灑灑幾千言,一揮而就。那個投機的富二代徐經也答出來了。主考官程敏政看到這兩份考卷,感慨道:“這一定是唐伯虎和徐經的。”此話一出,禍根埋下,有人舉報考試有作弊嫌疑,皇上一聽,這還了得,馬上下旨嚴查。程敏政及唐伯虎和徐經遂被打入大獄,經嚴刑逼供,徐經供出了買通家僕人洩題一事。程敏政被勒令提前退休,唐伯虎無罪釋放,並派他做一小官,唐伯虎引以恥辱,拒絕赴任,從此對進入仕途徹底絕望。唐伯虎的妻子聽到這個消息,便也心灰意冷,終日與他吵架,唐伯虎忍無可忍,一紙休書給了徐氏,離她而去。


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贏家?讓我們來看看他的真實的人生

唐伯虎作品


從此以後,唐伯虎醉心於山川名勝,吟詩作畫,他用了九個月的時間,從蘇州到鎮江和揚州,又順長江而達蕪湖九江,登臨廬山,觀看赤壁遺址,憑弔岳陽樓,看著洞庭湖的浩浩湯湯之水,不由得想起了先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怎奈自己身在江湖,不居廟堂,空有報囯之心,只能放浪形骸。此後,他又到過福建,安徽等地

,這些豐富多彩的閱歷,對他以後的繪畫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正德九年(1514),寧王朱宸濠慕聞唐伯虎的大名,用重金聘請唐伯虎就職。唐伯虎很高興,認為自己遇到了伯樂,慨然應允。但他萬萬沒想到,寧王並不在乎他的才華,他是在招兵買馬,為他的篡位謀反做準備。唐伯虎知道這遊戲不是好玩的,這是要掉腦袋的。他想脫離這場政治旋渦,於是不得不裝瘋賣傻,裸奔大街,直呼自己是寧王府的人。寧王知道後,氣的直吐血,趕緊把他放回了故里,避免了一場殺身之禍。


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贏家?讓我們來看看他的真實的人生

唐伯虎作品


回到蘇州,唐伯虎在一處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桃花塢,就是幾間茅屋,他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常常與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此對酒當歌,吟詩作畫。


唐伯虎曾經遇到過一個叫沈九孃的紅顏知己,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九娘始終不離不棄,陪伴左右。可惜紅顏薄命,九娘因病早早就離開了人世,這令唐伯虎十分悲傷,從此,唐伯虎再無續絃念頭。後人根據沈九孃的名字,杜撰出了唐伯虎有九個老婆的傳說。


唐伯虎到底是不是人生贏家?讓我們來看看他的真實的人生

唐伯虎作品


唐伯虎晩年生活很悲情。他的思想日漸消沉,經常借酒消愁,這嚴重的透支了他的身體。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祝允明,文徵明時常接濟他,才得以勉強度日。


嘉靖二年(1523)秋天,唐伯虎在孤獨與憂鬱中死去,時年五十四歲。文徵明等好友湊錢了為他料理了後事。


在後人的小說和傳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風流倜儻,英俊瀟灑的公子形象,又有幾人知道他的悲情際遇和人生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