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Y传」04:DARPA发布悬赏征集民间高手

ALV项目的失败让DARPA认识到无人驾驶汽车的难度远超其当初的预计,点招项目团队集中攻关的模式效果也不甚理想。但这并没有让DARPA知难而退,反而是转变了思路:不再做无人车研发项目的管理者,而选择了向社会开放,通过组织无人车竞赛,发布悬赏,呼唤那些放荡不羁的黑客、天马行空的教授和研发经费充足的民营企业。

DARPA Grand Challenge 2004

2004年3月,DARPA举办的无人车超级挑战赛(Grand Challenge)正式开锣,这是全球首个面向真实越野环境的长距离无人驾驶汽车挑战赛。赛场设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从加州的巴斯托市一直到内华达州,全长约228公里。在这段沙漠赛道中不但有很多岩石,还有很多急转弯和下坡路,沟壑和仙人掌也遍布全程。此外,车辆还要识别可能突然出现的动物和火车道等。比赛路线是高度保密的,正式开赛前两个小时DARPA才将比赛路线分发给每个车队。规则要求参赛车辆只能依靠GPS引导驾驶,以及依靠传感器或摄像头避开障碍物,并在10小时内达到终点。第一个完成挑战赛的车队将获得100万美元的奖金。

为了给潜在参与者充足的准备时间,DARPA提前两年就向外界放出了风。为了给比赛造势,托尼·特瑟(Tony Tether),DARPA当时的局长,还专门在洛杉矶的彼得森汽车博物馆号召大家踊跃参赛。DARPA对参赛选手的资格几乎没有限制,世界各地的选手都可以报名参赛只要团队中包括一名美国公民即可。最终DARPA共收到了106份报名表,有来自大学的和企业的队伍,也有来自高中的学生,甚至还有为了参加比赛抵押了房产的个人。这种热情远远超出DARPA的期望,为了控制决赛规模,DARPA不得不提前举办了资格赛,进行了一场4.4公里障碍赛的预选赛,前15名方可进入决赛。

3月13日,一切准备就绪,参赛队伍群情高涨,DARPA信心满满。但是正式比赛阶段,一开始就有两辆车退赛,还有一辆车刚出发就翻车了。本来预计10个小时的赛程,刚刚过去3个小时,赛场上就只剩下了4辆无人车。而且麻烦不断:刹车、断轴、导航失灵……所有的参赛无人车都遇到了严重的问题。最终没有任何一支参赛车辆能够到达终点完成比赛。成绩最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沙漠风暴”号无人车,最终也仅仅行驶了11.78公里,不到全程的5%。

「智能汽车Y传」04:DARPA发布悬赏征集民间高手

2004年DARPA超级挑战赛

万般无奈,特瑟局长只能爬下车辆,乘坐直升机飞到终点,告诉翘首以盼的记者:“比赛结束了,我有点失望。但这场比赛绝对前无古人,参与比赛的每个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今天来看,这一赛事的重要性堪比1997 年卡斯帕罗夫与IBM公司深蓝的那场人机对决。

被称为无人车之父的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后来谈及这次挑战赛时也表示:“如果没有这场挑战赛,就没有现在蒸蒸日上的无人驾驶行业,它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大家都是新来者,而创新并非来自传统的圈内力量,而是由外来者带入的。曾经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的专家们反而没了优势,因为他们被自己的思维困住了,当时开发无人驾驶的工程师很少有了解机器学习,Velodyne 的激光雷达(目前几乎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标准配置)也是这场挑战赛催生出来的。”

DARPA Grand Challenge 2005

第一届挑战赛暴露出来了很多的问题,让各路参赛者也认识到,除了车辆在恶劣地形下遇到的困难之外,许多设计还不成熟,难以同时处理障碍物感知和GPS航迹跟踪的任务。例如比赛中一辆无人车为了躲避阴影直接冲下了赛道,而当天最重量级的参赛车— —一辆15 吨的大卡车却把低矮的灌木当成了巨石,居然选择小心翼翼地绕了过去。正如DARPA 超级挑战赛项目副经理Tom Strat所述的:“有些车辆可以非常准确地跟踪GPS航迹,但是无法感知前方的障碍......其他车辆非常擅长感知障碍,但难以跟踪航迹或者害怕自己的阴影,当它们不存在时产生幻觉障碍。”

第一届挑战赛糟糕的结果,并没有让特瑟局长灰心,反而下了更大的赌注。在失败的终点线上,他宣布来年继续,并且将奖金直接翻了一倍,达到了200万美元之巨。赛场依旧设在加州和内华达州交界处,决赛赛段全长212公里,难度也是有增无减,包括100多个急转弯和3个狭窄隧道。最艰险的一段狭窄弯道,一边是60多米的深沟,另一边则是悬崖峭壁。在高额奖金的诱惑下,2005年的超级挑战赛,DARPA收到了195份报名表,经过一系列资格赛最终有23辆无人车进入了决赛。

上一届比赛中成绩最好、但未完赛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红车队,由著名机器人专家雷德·惠塔克(Red Whittaker)教授担当领队,准备在本届挑战赛中将200万奖金收入囊中。首先,他们为比赛准备了两辆无人驾驶汽车,一辆1986 款悍马和一辆1999 款的悍马,选择悍马主要就是因为它们很皮实。同时,惠塔克团队还给传感器装了陀螺仪,以便能得到更可靠的数据。随后,他专门派了三个工作人员驾驶一辆卡车在沙漠里行驶了28 天,这辆卡车的目标就是用激光雷达绘制出比赛区域的数字地图。在莫哈维沙漠开了约2000 英里后,该团队终于摸透了这里的地形。不过,这还不是全部,该团队又出资购买了该区域的高清卫星图像。当DARPA 公布比赛路线后,惠塔克教授立刻派了12 位分析师在帐篷里仔细研究比赛路线。分析师在赛道上标出了石头、围栏和沟渠,以方便参赛车辆识别。除此之外,惠塔克的团队还派工作人员驾驶悍马在不同的沙地进行行驶,以便让车辆能应对不同的环境。配置方面,两辆悍马都搭载了7 颗英特尔M 处理器和40 GB的闪存。为了赢得这场比赛,卡耐基梅隆的预算高达300 万美元,大有舍我其谁的气概。

在20只决赛队伍中,斯坦福大学的“斯坦利(Stanley)”无人车并不十分起眼,但领队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是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导人,也是一位少年得志的计算机天才。12岁的Thrun就在自家一个老掉牙的北极星电脑(主频只有4MHz,RAM则为可怜的16Kb),上成功地打造了一款赛车游戏。以近乎完美的成绩大学毕业后,Thrun 进入了波恩大学的研究所,在这里他在发表篇论文中第一次提出了会自主学习的机器人概念。Thrun 的优异研究成果引起了美国机器人专家的注意,卡内基梅隆大学聘请他来校执教,当时的他才31岁。不过在卡内基·梅隆他并没有找到自己最爱的研究领域,很快就选择离开并转到斯坦福大学了。因此他与卡内基·梅隆大学车队的Whittaker教授还有过一段短暂的同事经历。

「智能汽车Y传」04:DARPA发布悬赏征集民间高手

参加DARPA Grand Challenge的Thrun团队(左二为 Thrun)

在Thrun 专心准备第二届挑战赛时,他接到了大众汽车公司电子研究实验室Cedric Dupont 的电话,当时的大众也想参加挑战赛。他们听说Thrun 也有此意,就决定给他提供三辆途锐,一辆用于比赛,一辆备用,另一辆则负责提供零部件。造车经验丰富的大众则负责把车辆的转向、加速和刹车控制系统连上Thrun 的电脑。虽然有了大众工程师的帮助,但是如何让无人汽车正确理解传感器的数据仍然是成败的关键。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非常愚笨,研究人员往往迫不得已想尽办法提升数据的质量,例如为传感器装上陀螺仪或升级处理数据的软件。但Thrun 认为,车辆要想变得更聪明,它们就必须自行判断那些不完整的或模棱两可的数据,也就是得拥有类似自我意识的算法。于是Thrun 开始记录Stanley 的大脑,并要求计算机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每一个像素,随后根据人类驾驶的情况为数据分配数值。这样,计算机就能将自己的判断与人类的经验进行对比,随后舍弃那些错误的信息和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Stanley 行驶时已经有人类驾驶员的风格了。不过,Thrun 还不满意,他准备让这项技术更进一步。当时,Stanley 装配了激光扫描仪和摄像头两种主要的传感器。激光在30 米范围内非常有效,但超过这个距离数据的质量就会下降。摄像头虽然看得更远,但侦测近距离物体准确性却比较一般。Thrun 认为两种传感器可以紧密合作,让电脑通过远近不同的数据进行自我学习。Thrun的方案成功了,Stanley 的视觉更加清晰了,在路况复杂的沙地上它都能开到72 公里/小时,转起弯来更是胸有成竹。同时,由于可以自行筛选数据,Stanley 的感知能力直接提升了4 个数量级。在这项改进前,Stanley 发生识别错误的几率高达12%,但之后错误率降到了五万分之一。

「智能汽车Y传」04:DARPA发布悬赏征集民间高手

Stanley无人车的视觉方案

2005年10月8日早上6点半,第二届无人车超级挑战赛正式开始。23辆武装到牙齿的赛车一辆辆接连出发驶入沙漠。几个小时,在跟随卡内基梅隆大学1 号车行驶了100 英里后,Stanley顺利完成了超车。经过6 小时的角逐,Stanley 终于领先其他团队第一个冲过终点线。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两辆无人车分别以7小时05分、7小时14分的成绩,拿下第二、第三的位置。这次的比赛确实比第一届成功多了,有5辆赛车都成功到达了终点。

拿下挑战赛冠军后,Thrun 手捧奖杯和200万奖金回到斯坦福发表演讲,他表示:“一年之前,有人说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现在一切都成真了。有些人说我们是莱特兄弟,但我觉得我们更像查尔斯·林德伯格(首个驾机横跨大西洋的飞行员),因为他长得更帅。”英特尔的研发负责人Justin Rattner 表示:“这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比深蓝击败卡斯帕罗夫还重要。深蓝只是计算能力强,它不会思考,而Stanley 学会了思考。人工智能正在从基于规则的思考升级至基于概率的新模式,毕竟统计分析才更符合人类的思考习惯。”

DARPA Urban Challenge 2007

05年超级挑战赛的成功坚定了DARPA将挑战赛继续搞下去的信心。两年之后,DARPA 已经不满足于荒野的无人驾驶,举办了城市挑战赛(Urban Challenge)。不同于前两次比赛主要面向越野环境,汽车在城市环境中将面临更加动态和复杂的环境,对车辆的自主能力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这届比赛要求参赛车队在模拟的城市环境中6 小时内完成96公里的赛程。为了更加接近未来无人驾驶应用在城市道路的实际状况,主办方还增加了许多看似简单但挑战性极高的规则,这样的要求也促进了无人驾驶技术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 参赛车辆必须遵守加州地区的交通法规。
  • 参赛车辆必须完全自主驾驶,仅限使用其探测到的信息以及公共信号,如GPS。
  • 参赛车辆必须能够在雨天和雾天,无GPS信号的情况下行驶。
  • 参赛车辆必须避免碰撞,如其他车辆,自行车,路障,电线杆等物体。
  • 参赛车辆必须能够在停车场正常工作,并按情况进行U 型弯转弯等。

卡内基梅隆大学车队发誓要将冠军奖杯从斯坦福车队手里夺回来,捍卫他们几十年来在无人车领域的荣誉。他们组建了一支40 人的庞大队伍,其中包括大将克里斯·乌尔姆森(Chris Urmson)。这次他们准备的更加充分,除了两辆参赛的车辆,还有一辆补给车提供充足的零件替换。在他们的装备库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新型的64线激光雷达,为了让这件装备投入使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工程师编写了大量的驱动程序。霍尔兄弟的Velodyne 提供了这一超级武器,凝聚了他们很多心血。在其后的近10年间,64 线激光雷达成为全世界绝大多数无人车必须配置的组件。

2007年11月3日,比赛日终于到来了。大赛在洛杉矶东北方向75英里处的前美军空军基地乔治空军基地举行。这次赢下200万美元头奖的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车队,斯坦福车队获得第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无人车“Boss”以4小时10分完赛,平均时速22.5公里/小时。斯坦福的无人车“Junior”以4小时29分完赛,平均时速22公里/小时。卡内基梅隆大学的Whittaker教授终于如愿以偿,一雪“前恨”。7年

「智能汽车Y传」04:DARPA发布悬赏征集民间高手

2007年DARPA城市挑战赛

赛后斯坦福大学车队的Jan Becker说:“在DARPA城市挑战赛前,自动驾驶技术被认为是仅仅有些许的科学价值。通过此次比赛,人们看到了这些汽车能有多么智能和强大,各家企业也蜂拥而至,开始探索这项技术能带来的各种可能性。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人们从单纯的对这项技术好奇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研发。”

这次城市挑战赛结束后,有参赛者向特瑟局长询问下一届比赛什么时候开始,他表示:“以后不会再有比赛了,DARPA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要看资本的力量了。”

你看谷歌的人已经带着钱来了。

我是科技Y强,一名热爱汽车、热爱AI、热爱码字的理工男!代表作包括,《风口上的互联网+汽车》(电子工业出版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国制造2025解读)(山东科技出版社)等。

欢迎您关注订阅我正在连载的《智能汽车Y传》!!让我们一起透过繁杂的现象直击智能汽车背后的本质,追根溯源一探智能汽车的发展脉络,深度剖析第四次工业革命大背景下汽车工业正在发生的剧变,聚焦人工智能如何赋能这个曾改变世界的机器,放眼未来共同见证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和社会变革中谁主沉浮。

原创不易,承蒙各路大神抬爱,如需转载请与我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